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目标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相似文献   

2.
一、要注意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制度。它是我国人民管理自己的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制度的基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8,(1):81-85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②人民代表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权力中的地位和职权。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⑤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相似文献   

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它的具体含义包括以下四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实质。否则,人民代表大会与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权力属于人民还是个人、集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权力内容是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权,而这种职权只能由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而不能由个人独断专行。所以,人民代表大会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召开会议行使职权,即开会办公。 2.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组成全国和地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点理解】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己管理国家的组织形式。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均由它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来的。它具有巨大的优性,这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议会,可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尊重,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但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人数最多的议会,其权力行使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权力,却从不行使。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原因是制度的缺陷。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解析 C为易错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监督权,故A、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后者则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机关≠制度。C项错误。答案D。  相似文献   

8.
李本松 《新高考》2006,(5):14-22
热点点击 1.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10月19日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实行一院制,而不是西方国家实行的两院制。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7,(1):70-73
【考点预测】1.知识:(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宪法的作用、地位。(4)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5)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2.能力与活动:(1)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2)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表明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材中与人民代表大会剐度相关的知识点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知识点掌握不清楚,在做题中常犯一些错误。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必要把一些易混知识点做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三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一内容,对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但对后三者间的关系却未论及。这里,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探讨。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们都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它们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其组织和活动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并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其负责并汇报…  相似文献   

12.
选举制度作为近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资产阶级学者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在资产阶级政治实践中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结果。在我国,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它保证了人民满意的代表进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为选民选出自己信赖的代表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和地方各级的最高权力机关,受全体社会公民委托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由广大人民群众选举产生。因此,各级人民代表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对构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型国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建立运行了50多年,也在不断地探索改革,但在选举人民代表的实践中仍然有一系列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钱月兵 《广东教育》2008,(12):64-65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5.
言论免究权是人民代表在代议机构中行使职责的一切言论、表决不受任何其他机关、组织的追究和质问的一项宪法权利,是人民管理国家的重要民主形式。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人大代表言论免究权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弹劾作为人民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一项权利,目前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宪法所确认。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应当享有弹劾权,宪法应当确认并做出相应规定。通过修改宪法建立弹劾制度,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人民行使弹劾权既是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又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探讨构建我国弹劾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宪法依据,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所谓"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民主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有效政治体制框架。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的科学发展,都离不开民主政治为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呢?本文就这一论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地方人大及常委会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是代表人民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措施.目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减少国家机关工作中的失误,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但就目前地方人大的监督实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对人大监督职能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两会”的讲话中说:“在我国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又说:“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这就明确地阐述了人大监督的职能,强调了人大监督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对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相关的三个概念,现将它们比较如下:一、四个概念的区别1.人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现阶段,我国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当代中国公民的平等权与政党政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一大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赋予我国各民主党派享有与中国共产党在法律上平等的权利。这是当代中国公民的平等权在政党政治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