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跳交叉绳练习时,绳子两根十字交错,称之为“十字跳绳”,绳子三根交叉放置时,称为“水字跳绳”,绳子四根交叉放置时,称为“米字跳绳”,当绳子在5根以上时,互相交错的跳绳就如同一张绳网,这种练习方式称为跳网绳。通过跳网绳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形成做事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习惯,还可以使学生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学会安全地进行跳网绳练习。达到摇绳者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跳绳者勇往直前、决不退缩的精神境界。笔者通过跳网绳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跳网绳…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要参加市级的优质课比赛,我组织的内容是跳长绳,因为在教学中需要几根短绳来配合练习,我就到自己所教学的三年级的两个班向学生借了10根质量较好的跳绳。上完课后,我发现少了两根,就花钱买了两根比较好看的绳子准备还给学生。我把绳子拿到一班,因为不知道具体是谁的绳子,就把绳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拿回,并抱歉地告诉他们弄丢了两根绳子,其中两根新的跳绳是还给他们的。大部分学生都记得自己绳子的特征,很快就  相似文献   

3.
跳双长绳是跳绳教材中较难练习之一,学生开始练习时很难将两根绳子摇起来,摇绳也就成为跳双长绳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学中,教授学生练习跳绳,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均衡发展,并可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等项素质。一、跳绳要领二、绳的选择跳绳时绳的选择很重要,软一些的绳子如线绳相对来说较安全,适合慢跳,而塑料橡胶类的绳子,因有一定的重量,则适合快跳。初学者,可选择透明实心较细有一定重量的塑料跳绳。绳的长度有多种,单人练习的短绳一般为2~2.8米。练习跳绳前首先要把跳绳调整到一个合适的长度(合适的长度有助于节省时间,不易绊绳),合适的长度是在练习者两  相似文献   

5.
顾堃 《体育世界》2013,(8):69-70
跳绳源自中国,采用名词甚多,有"透索"、"跳索"、"跳百索"、"绳飞"、"跳草绳"、"跳绳子"等。一条绳子,不需要特别大的场地,可分为短绳和长绳,包括单人、双人多多人的向前绕、向后绕、侧方绕等,以达到健身和娱乐的一种活动方式。本文首先探讨了跳绳的历史渊源,接着剖析了跳绳活动的内涵,最后建议政府及学校推动跳绳活动的发展,并促进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场地不大,器材不多的情况下,采用“一物多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用一根绳子,先做绳操作准备活动,接下来把绳子系成绳弹练投掷,然后做各种跳绳练习,最后用绳子做《拨郎鼓》等放松游戏,这样,在一堂课中,既有上肢练习又有下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套针对班级学生进行的集体跳绳的方法。一、跳大绳的基本技术介绍跳大绳是一项周期性运动项目,绳在一周的运行中有起有落,因人站位的不同会有正和反之分。跳大绳的技巧就在于把握好上绳和下绳的时机。如何上好绳呢?首先是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害怕,要能变被动等绳为主动追绳,就是在绳子大的运行中追着绳子跑、追着绳子跳。要想达到如此的效果就必须对绳子的周期运行进行技术分析。1.两点、两面、两种上法在跳大绳中出现了关键的两点、两面、两种上法,简要介绍如下:两点:是指绳子运行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如图所示)。两面:是指以两位摇…  相似文献   

8.
1.双龙戏珠:甲乙两人面对面站立,甲两手持绳,乙手拿沙包。开始后,甲摇绳两人一起跳绳,当跳绳的节奏稳定时,乙向上跳起时将沙包向正上方抛起,脚下落时接住沙包,如此连续进行。2.同步卫星:甲乙两人用一根绳,各持绳子一头平行站立。开始后,两人一起抡绳一人跳绳。乙边跳边围着甲转  相似文献   

9.
<正>一分钟跳绳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小学各年级必测的体育项目之一,其器械简单,场地要求不高,1根绳子、1小块平整场地就可以了。近年来花样跳绳风行,速度跳绳又是练好花样跳绳的基础,如何有效提高跳绳速度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阐述之,与大家共享。一、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跳绳在选择跳绳时,主要是看绳子的重量和材料。常见的绳子有PVC跳绳、钢丝绳、  相似文献   

10.
来稿介绍:在跳绳中每向上跳跃一次,使绳子从脚下通过一次叫单摇跳,俗称“单飞”;每向上跳跃一次,使绳子从脚下通过两次叫双摇跳,俗称“双飞”或“双飞跳”。通常,我们练习的双摇跳都是跳起一次脚落地前,绳直摇过身体两周,即双摇直飞跳。事实上,双摇跳还有另外一些花样,如快花、  相似文献   

11.
<正>一、跳绳准备1.量绳方法1:单人跳绳,与跳绳的技术有关,也与绳的长度与身高有关,绳子过短或过长时练习会特别吃力。一年级的学生一般选用双脚踏在绳子中间,两手握绳,绳在腰侧使大小臂约成直角的绳子较为合适(见图1)。方法2:将绳子对折,其长度要从腋下到达地面,才算标准(见图2)。双手放在身侧成垂直状,手肘与手臂成直角。尝试先将2根绳  相似文献   

12.
希望更轻盈、灵巧吗?那么跳绳吧!跳绳可以减少腿部、臀部、腰部余的肉;使您动作敏捷、全身肌肉匀称有力。而且跳绳很简单,只要手握一根绳子,就可以开始了。但是,你会跳绳吗?  相似文献   

13.
“双摇”跳绳是在双脚跳起后,绳从脚下通过两次(绕身体两周),两脚落地缓冲,连续不断跳动的方法。它既能显示个性,又具有群体性、观赏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双摇”跳绳的技术性很强,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避免形成错误的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关健。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双摇”跳绳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错误之一:跳绳过长 动作分析:这是初学者最易犯的错误。绳子长,跳起来费时费力。我们知道:要想跳的快,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缩小转动半径,而缩小半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缩短跳绳,因此绳过…  相似文献   

14.
我对跳绳的喜爱,还得从十年前一次难忘的公开课谈起。那是一节集我校体育教师之智慧,融我校体育特色之精华的课。在那节课上,许多听课教师被学生精彩的跳双绳技巧所吸引,被学生的成功表现所感染,他们亲身感受到了绳子由头上回转于足下,且转且跃,似绳飞舞的景象。现场的教师有的在场地边模仿学生的摇绳动作,有的则干脆替代学生摇动双绳,还有的教师则加入了跳跃者的行列尝试向绳中跳跃。此种情景,在我所观摩的课中,还从未看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跳绳的魅力。从此,我对跳绳的研究拉开了序幕。我的生活和感受也与绳子连在了一起,我把许多时间用在…  相似文献   

15.
在了解了跳绳的基本技术(两点、两面、两中上法——正、反绳的上下法)之后,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下面介绍三人三绳三角形的有关跳法。三人三绳三角形是指三名摇绳者成等边三角形面向内站立,同时摇动三根绳,也就是每人同时要摇两根绳。跳绳学生在三根绳围成的三角形中间,连续完成上下绳、穿越、跨越等动作。此跳绳练习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及丰富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实践证明,在掌握了相关技术要领之后,也是比较容易学习的,同时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此跳法纯属创新,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一、三人三绳三角形同步内摇跳法(一)基本…  相似文献   

16.
跳绳是发展身体素质的一种好的教学手段,能提高学生弹跳能力和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跳绳练习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一片空地、一根跳绳,就可以锻练身体,是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在练习过程中,为了增加跳绳的趣味性,我们师生共同发明了沙包和跳绳同时练习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现介绍给同行们,仅供大家参考。一、单人跳(1)原地双脚夹沙包跳。(如图l)方法:从静止开始双脚夹住沙包跳绳。要求:双脚夹紧沙包与跳绳动作要配合协调。(2)原地双膝夹沙包跳。(如图2)方法:从静止开始,沙包放在两膝之间,用膝盖…  相似文献   

17.
跳绳是各地体育中考的选考项目,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高抬腿单脚计数跳绳法,这种跳绳方法已在我校体育中考中推广使用,取得了理想成绩。一、高抬腿式下肢动作1.频率优势总体来讲,相比双脚跳,单脚交替式跳法更具有频率上的优势。有同行把单脚交替式跳法形象地称为走步法,但本人认为称作高抬腿法更为合理。在高抬腿单脚计数跳绳法中,首先要求所有腿部的动作必须是在身体  相似文献   

18.
多人摇绳跳     
跳绳是一项简单易行,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经常练习跳绳,对于促进运动器官和内脏机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发展弹跳力和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显著的效果。跳绳的种类很多,有单人、双人和集体跳,有原地和跑动跳,有单摇和双摇跳,有单脚和双脚跳,还有花样跳等。多人摇绳跳属于花样跳中难度较大的项目,其技术要求比较高。我们学校开展跳绳教学多年,在多人摇绳跳教学方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现介绍给大家。一、定义所谓多人摇绳跳,就是将两条或多条长绳交叉放置,由数人同时摇转,跳跃者跑进做各种跳法。  相似文献   

19.
王强 《体育教学》2013,33(5):71
一、绳球的制作材料:跳绳一根、软排一只(最好是废弃球,但要保证球的完整性)。制作方法:用绳子一端将软排捆绑成十字交叉状,保持绳子在球面上的匀称度,最好让绳子陷入球面1厘米左右,并保证绳子打结牢固,绳子另一端留做拉绳即可。最后,确定绳子的包紧程度,确保软排在较大外力下无法脱离绳子。二、绳球的运用(一)"链球"比赛1.目的:体验链球运动的乐趣,锻炼学生上下肢的协调用力能力和身体旋转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徒手模仿跳练习在每节跳绳课的准备活动中,根据跳绳的动作特点,可有针对性地选做跳绳动作的模仿跳进行诱导;此外,还可以进行原地或移动的单脚跳、单脚交换跳和双脚跳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