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减负”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减负”指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繁重、机械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以达到全面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具体减什么呢?目前提倡的“三减”指的是“减时、减量、减重”,即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作业数量,减轻书包的重量。那么“减负”的标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若把工作重点放在“不补课、不留作业”上,“减负”工作则步入了“误区”。要真正“减负”,要从强调学生主体性、实施创新教育、成功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学生对“减负”是如何认识的呢?“减负”了,就是不再需要有任何形式的作业了”。这在学生的理解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减负”就是让学生没有课业责任心吗?其实,课业责任心的有无对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课业的责任心,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意志、智慧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心理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课业责任心。  相似文献   

4.
一、“以学定教”理念下,作业编制和选用的影响因素
  “以学定教”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具体体现在落实主体性、坚持差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以学定教”理念下的作业的编制和选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是要精心而慎重。一方面它要体现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教师在编制和选用作业时应考虑下列因素:作业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需要达到何种要求或目标?作业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吗?该作业与课堂所学内容的结合性如何?有没有体现学习内容中的要点?我的学生要花多少时间做家庭作业?作业是否能和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有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作业能帮助学生形成何种学习习惯?是否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采用何种作业形式?有没有更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初中英语作业正在朝着改进的方向前进。初中英语作业想要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就需要在作业设计和布置方式上进行优化和创新,突破以往的作业形式。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从学生视角出发,重点提出了作业形式多样化、增加作业趣味性、调整作业难度、设计分层作业和增加合作作业等改进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作业“减负增效”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廖见英 《小学生》2012,(8):68-68
减负和勤奋学习,从表面上看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小学生减负措施条例》是这样表述的:要求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提倡布置综合性和创新作业,引导自主学习。而许许多多所谓的勤奋学习的方式就是上面所说的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就此而言,减负和勤奋学习是相悖的。然而,笔者认为,为了给学生减负,应给勤奋学习以“新的定义”,有了“新的定义”的勤奋学习就能与减负和谐共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两种做法,一种是在生活中实施快乐学习法;一种是分解知识点和化身行为法。  相似文献   

7.
“减负”减什么呢?模糊地讲,“减负”就是减掉那些机械的、重复的、不必要的作业和教师无效的讲解分析,无效的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的确,学校现在一般都能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上课、下课、布置作业,这就能说明“减负”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存  相似文献   

8.
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达到减负增效,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目的。   一、设计实践性开放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理解特别深,对这类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作业特别感兴趣。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我作了这样的小结:“在我们的周围,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到处…  相似文献   

9.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以后如何优化学生的数学作业呢?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开放性作业的布置与评价研究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师生教学活力,为“减负增效”找到了一条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1.
“减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生是这项政策实施的最大受益者。长期以来沉重的课业负担将中小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挤压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观察、获得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减负”后会把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为他们创造自主发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空间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减负”所形成的巨大反作用力是“增兴”,增长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良好的学习情绪可…  相似文献   

12.
作业的革命     
何捷 《江西教育》2001,(10):41-42
减负之后,小学生的作业减少了许多,可是,节省下来的时间,真的用在能力的发展上了吗据统计,有60%的学生在“减负”后不能有效地利用、安排课外时间与精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就使学生作业的改革和研究问题备受专家、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在对小学生的语文作业的改革研究中,我发现影响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的因素有三方面:1做什么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抄抄写写;2怎么做是不是还是原来的仅仅动笔不动脑;3为什么做是不是只为了考试……请看以下几道语文作业:1、学习《回声》之前,自己在家中学做水波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教师和学生都喊累,“减负”减了那么多年,喊累声依然高涨。为什么这么累?从学生层面上讲,因为他们有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从教师层面上看,因为他们有讲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减负”喊了那么多年,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有人陉高考,说如果取消高考制度就万事大吉了,可在目前看来,这还是天方夜谭!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不是我们教师个人能够决定、能够改变的。不管怎样,学生学习的痛苦远大于快乐,“减负”就是空话。怎么办?难道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累下去?  相似文献   

14.
历史活动目标教学,有其生动有趣性,民主开放性、实践性及“减负”增效的特点。它可使学生多思、多想、多质疑、能起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的学生美术作业,不少老师只在上面草草打分了事,为什么他80分我就70分?学生一概不知,老师也不作解释。这样美术课不就成了学生先画然后交老师打分的固定程序吗?教法没有创新,评价也无改革,学生对美术逐渐失去了兴趣,美术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吗?其实作业批阅的方法,也能直接激发学生学知识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就大胆创新,创出了有自己特色且受学生欢迎的评价方式,把我的美术课堂装点得五彩缤纷。“生评 师评”批改式:要求每次作业时必须留出评价区,首先给自己的作业打个分或五角星亦可,但必须用放大镜式眼光去看待、欣赏自己作品,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6.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减负”工作中,学校、教师负有较重的责任,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应该在“减负”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广泛宣传、学习,明确目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减负”的目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减负”并不等于降低教学质量,不等于不做作业,甚至拒交作业,不等于可以随便上课。“减负”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特长。 接着组织教工学习,使全体教师对“减负”工作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认识到教育应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举国上下一片“减负”呼声,有老师和家长担心:“减负”会不会减了质量?“减负”腾出的时间学生做啥?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减负”之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观察与思考,这对于开拓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减负”之后,取消了补课,控制了作业量,如何在课堂内提高教学效率?营造乐学课堂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内因。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乐学之”。我的做法是经常性地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当听众。譬如我在讲授《地球是圆的吗》一文时,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海边看离岸的船,先  相似文献   

20.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减负提质”成了热点话题。聚焦数学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变革传统作业形式,而单元作业成为实现“减负提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理念,以生为本,让学生通过作业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