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说句实在话,刚毕业那阵儿,我懵懂得很,根本不知道职评是怎么一回事儿,也没把“职评”当回事儿,在职业学校办公室一干就是8年。每天敲铃、送电、开广播、检查卫生、抽查学生人数,等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值得庆幸的是,在办公室工作的后两年,由于上级要求教师学历达标,总算利用闲暇时间通过自学取得了本科文凭;令人遗憾的是,当我离开办公室走向课堂后,论文没发一篇,优质课没上一节,职评所需的东西一无所有。目睹其他教师一个个评了二级评一级,评过一级评高级,我才从现实中觉醒:再也不能这样过!2000年6月,当我拿到河南大学颁发的“汉语…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年轻的匈牙利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者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  相似文献   

3.
张朝全 《福建教育》2007,(7):120-121
刚参加工作时,深感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告诉自己要好好干。慢慢地我知道了当教师要评职称。而且还与工资的多少相关。于是转正定级,评“小学一级”,而后紧跑慢赶。终于在1998年秋季,挤过了“羊肠小道”,把学校仅有的一个“小学高级”指标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作家被邀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能否让我拜读一二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本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  相似文献   

5.
有一些书永远走不上我的案头 : 我对它们的抵触绝不是意气用事 , 而是我看穿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虽然它们时不时地变换包装堂而皇之地登上各种各样的排行榜 , 但我知道 , 它们不会长久。有人以“畅销书”来称呼它们 , 而我也相信它们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有一定的销量。不过 , 我给它们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垃圾畅销书。 这类书林林总总 , 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所谓美女作家、少年作家的书籍。既以“美女”或“少年”自居 , 又用写作为卖点 , 但还是底气不足。有些写书的人 , 说她们是作家 , 我可以捏着鼻子承认 ( 反正作家也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我感到目前职评的有些政策规定对老教师有欠公平。比如,省市规定年终考评一定要“优”的教师才有资格申报高一级职务;上级又规定,每年年终考评获“优”的人数只占总数的10%。我和很多老教师一样,长期挑重担,只是近二三年学校才在课务上有所照顾。但这样一来,尽管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也和“优”无缘了,我因此失去了晋升高一级职务的机会。这合理吗?我个人认为,对老教师更应当历史地、全面地评价,  相似文献   

7.
邱镇尧 《教师博览》2006,(11):35-35
有—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位年轻的匈牙利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认为她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者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二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  相似文献   

8.
两个消息出版商对一个作家说:“我给你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另一个是坏消息,你愿意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作家说:“好消息。”“罗拉很喜欢你的剧本,一口咬定,抓住不放。”“太好了!那么坏消息呢?”“罗拉是我的狗。”IP卡从前有一只猴子拾到一张卡,它不知道是张什么卡,于是爬上树慢慢研究起来。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嚷!一个闪电劈来,把  相似文献   

9.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三好”老师。只听说过“三好”学生,怎么又冒出个“三好”老师呢?别误会,此“三好”菲彼“三好”也!我所谓的三好是“眼好、耳好、鼻子好”。  相似文献   

10.
我是作家吗?     
我想像中的作家是:满屋子都是纸,然后就疯头疯脑地写,脚上的袜子黑一只白一只,脚翘到桌子上,写一写就甩一甩头,还动不动就狂叫一声。小女子某日傍晚一不留神也成了作家。说来话长,在我七岁那年,小女的母亲不幸产生了让我当作家的念头。可那时小女跟一个文盲没有两样,但小女的母亲不顾“儿女”之情,在未擦干依然油腻的桌子上,连哄带骂地诱惑我吃了第一个“禁果”,她说:“当作家多容易,只需要一个破本子一个烂笔杆子就哗啦哗啦地赚钱。”我自幼受爸爸妈妈的教导,对钱情有独钟。于是我带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表情,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当妈妈…  相似文献   

11.
妙语圆桌     
为何不说十年浩劫中,有个造反派想把花园里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不知道这盆花好不好,就去问那些“黑作家”们。作家们不想理他,推说不知道。这个造反派火了,指着赵树理说:“你也不知道?”赵树理说:“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好说。我是黑帮,我说是香花,你们说是毒草;我说是毒草,你们说是香花……”。  相似文献   

12.
根据考试成绩来排名次 ,已经不是新闻了 ;但根据名次来安排学生座次 ,倒是一件“新鲜事”———至少我是最近才听说的。而且 ,更令我吃惊的是 ,该做法是被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改革举措”推出的 ,理由是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并完善教育竞争机制” !我不知道现在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否真的很淡漠 ,我只知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患有“分数恐惧症”、“名次恐惧症” ,我担心他们现在还将患上“座次恐惧症”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的某些“教育竞争机制”是否真的有必要完善 ,我只知道目前不少学校的所谓“教育竞争”不过是“分数竞…  相似文献   

13.
你看过未来作家的照片吗?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笑得如此灿烂吗?别急,请容我细细道来。“丁零零……”上课了,这节是作文课,同学们连忙回到自己的座位。不一会儿,只见语文老师抱着一本相册走了进来,我满脑子疑惑:为什么语文老师抱着相册来教我们作文?难不成想给我们看一下她的光辉“历史”吗?语文老师见我们一个个额头上画满问号,也不多说什么,只转向黑板刷刷地写下八个大字——看未来作家的照片!这时,台下的同学早已议论纷纷:“老师怎么有未来作家的照片呢?”“为什么老师……”我也在心中暗暗疑惑:老师哪来的未来作家的照片?她葫芦里到底卖的…  相似文献   

14.
声音     
《语文学习》2020,(3):86-86
理想的写作是有“我”的写作一个作家所读过的书,所经历的人与事,所喟叹和希冀的,都在他的文字里留下印痕,这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写作,所谓有“我”的写作。但这个“我”,又不是简单的个人的窃窃私语,或者一种私人经验的放大,而是通过“我”的观察与理解,呈现出一个更广大的人生与世界,进而创造一个新“我”。任何一种经验都可能是极佳的写作资源,但任何一种经验也可能会困住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15.
“先知”     
※到生活中观察、验证一条天气谚语,写一写。※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写一写。先知是什么?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什么事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的人。在神话或童话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今天,我想请大“先知”难道只在故事里才有吗?瞧瞧“我”吧,今天“我”要让大伙儿见识见识。家评一评,我算不算得上一位“先知”。去年刚刚进入夏季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可我却听到周围的人们谈论着“今天天气不错啊,多暖和”!拜托,把“热”和“暖和”分清楚嘛,我可不喜欢不尊重事实的人。我相信,老天爷也一定不喜欢,恐怕待会儿他老人家就要“…  相似文献   

16.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读书却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在他和几个文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口:“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这天晚上孩子还真的写出了一篇记叙文,尽管有很多缺点,水平一般偏下,作家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  相似文献   

17.
杨琳琼 《求学》2023,(7):72-74
<正>老师:今天,我们班上的同学在评班级“卷王”,不料我竟榜上有名。这让我感觉很惭愧,说来我确实算努力,但我自己知道那都是低效学习,成绩没因此有什么起色。如果不从这低效困境中脱身,自己只会越来越疲惫,也越来越没信心,到时必定“卷”也不强了。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听了矫情的任贤齐唱《我是一只鱼》,才知道原来鱼也是可以用“只”来形容的,那么我姑且也借用一回吧!我是一只小孩,一只怎样的小孩?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许多著名作家发表过意见。例如,法国作家Stendhal说过:“我只知道一条规则:语言风格越明晰、越简单,就越好。”英国作家GeorgeOrwel!等人也有类似的主张。但是,也有人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例如,英国作家LusStevenson就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自然的风  相似文献   

20.
贾宪章 《生活教育》2010,(10):53-54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读书却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在他和几个又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嘴:“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又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这天晚上孩子还真的写出了一篇记叙文,尽管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作家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