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工具理性主义的主导之下,追问语文阅读的真性精神与神圣价值成为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神性阅读,作为以“神性”为基础的新的阅读理念,与以“人性”为基础的阅读理念相比,更具有提升“人”的魔力。而“我一你”之关系的建立以及以真正的“爱”为原初之动力的“爱”的促动,是通达神性阅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鲍尔吉·原野是相当重要的当代蒙古族散文家,他特别喜欢大自然,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典型的生态散文。他对蒙古草原的生态问题至为关注,竭尽全力地从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中寻求精神资源,致力于批判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对大自然之美、自然生命之独特性有着敏锐地感知、极富抒情气息的细腻书写。他既有全球意识又有明确的地方意识,他的生态散文中既洋溢着大自然般的淳朴与优美,又充溢着胸怀天地、悲悯众生的忧患意识。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有利于引导当今国人的生态意识的确立,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颇具现代性的散文创作是其文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20世纪现代中国散文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及理性启蒙。张扬"言志"派的个性文学创作倾向,强调文艺创作应持守"清醒的理性精神"来呈示人生之"现实感",重申文艺创作应是"为人生"而非"为艺术"。对周作人于20世纪的散文创作中对现代中国文学的贡献作一深入的考论与透视,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神性"一语在黑格尔的《美学》一书中频频出现,"神性"问题在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在实质上便等同于"上帝"、"神"、"普遍精神"、"绝对心灵"等用语,有着深厚的宗教与神学的内涵。"神性"当指种种普遍的精神力量或内化的心灵实体,如智慧、勇敢、忠贞等等;通过人的具体形象去表现普遍的神性精神是黑格尔心目中最高的艺术理想,诸神、英雄、圣徒等等这些"神性的东西"成为理想艺术的表现中心,而古希腊雕塑、史诗、悲剧以及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与骑士传奇则成为理想艺术的典范。因此,黑格尔特别反对与神性精神相悖的种种因素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包括抽象概念、有限现实、有限心灵等。  相似文献   

5.
少儿散文创作中的"童年之我的角度"主要指作家在创作心理上应最大程度地复归到自己的童年状态,尽可能地以童年的"我"作为表达的主体,以此为出发点,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审美体验、感受和认识,以达到与儿童的精神联系与对话,并最终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为了更好地丰富和提高少儿散文创作,除了"童年之我的角度"外,还应该有"成人之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审美神性早已有之,而且相当重要;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审美神性的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神性的建构需要培养现代科学精神。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来建构现代审美神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批判精神,培养求实精神,培养逻辑精神。  相似文献   

7.
审美神性早已有之,而且相当重要;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审美神性的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神性的建构需要培养现代科学精神.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来建构现代审美神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批判精神,培养求实精神,培养逻辑精神.  相似文献   

8.
凌鹰的新乡土散文所呈现的世界分为“土性乡土”、“文化乡土”和“神性乡土”,可以称之为其新乡土散文的“三重世界”。这“三重世界”其实也是凌鹰新乡土散文的审美视界,或者说审美维度。凌鹰就是以这种审美视界,去审视他的乡土,最终完成他对自己乡土世界的构建。他沿着“自然世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一路探寻,从自然地理的“晓塘冲”出发,穿过人文地理的“晓塘冲”,最后又回到以“晓塘冲”为核心的精神家园——诗画潇湘,从而建构起自己特有的心灵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9.
神性,这个21世纪零年代诗歌史上因与"诗歌写作"首次直接相连而备受诟病的词语,因其宗教血缘和玄学气质的词语出身,使人不禁怀疑它的诗学纯粹性和现实干预能力。然而,以刘诚为首的第三极神性写作群体对当下诗歌写作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干预,神性写作概念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宽泛资质,对新世纪的诗歌写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神性是拯救当代诗歌精神不致迷失的一个天然常量。  相似文献   

10.
"老生代"散文是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而"文革"记忆是"老生代"散文多有涉及的内容.在对这一内容的表述上,"老生代"散文家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叙事态度:一种是以巴金、萧乾、季羡林为代表的讽谏立场,另一种则是以杨绛、陈白尘、孙犁为代表的宽容节制立场.不同的叙事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但因精神资源的共通性与一致性,"老生代"的"文革"多元记忆完成了彼此间的互补,共同构筑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