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季节"是穆旦诗歌的基本意象,贯串了诗人的整个创作过程,融入了诗人关于人、自然与生命的精神体验。在诗人的创作中,"春""夏""秋""冬"既是自然季节的更替,也是人的生命流程的转化。在对自然意象的选择中,诗人表达了个体内面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反抗,以及由生命体验产生的自发自觉的哲思。  相似文献   

3.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仕国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33-36,42
"黑夜"意识作为一种潜在的结构,在戴望舒诗歌中有突出表现:具有浓郁"黑夜"意识的"泪""秋""灯"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及其变化历程,它的产生与诗人的气质、性格以及所受文化的影响紧密相联,从它的现代品格以及其缺失与局限,显示出诗人作为"现代派"代表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魏末阮籍、嵇康处于全身远害的忧患心理状态之下,在诗歌中大量抒发了渴望隐逸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出由忧患避世到企慕隐逸的思想发展轨迹。但由于他们企慕隐逸此时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诗人并未真正归隐山林,因此以隐逸缘由叙述与希企隐逸的志向表述为主要结构模式,由于性格、观念的不同,他们的隐逸诗中意象、情感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美学概念。在中国新诗的评论中,古代文论的许多概念,如"风骨""气韵""辞采"都已被旁置,唯有"意境"与"意象"还常常提起,"意象"说仍然是今天评价诗歌的美学范畴,亦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新诗的纽带。本文主要从诗歌意象的角度探讨新诗与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微妙联系,并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7.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多数以自然为题材,把家乡新英格兰的花草树木融入到创作当中.在弗洛斯特的众多诗歌中,树木和树林是贯穿整个诗作的重要意象.因此,从树林在弗洛斯特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入手,对这一意象进行深入剖析,能够总结出树林在弗洛斯特诗歌中反复出现与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关,并且诗中的树林意象的变化也与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相关.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创作了大量以田园隐逸与山水行旅相结合的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语言质朴,意象疏简,意境清远,富有清淡之美,这与其长期的隐居生活和隐逸情怀不无关系。也正是孟浩然这种人生经历及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成就了其山水田园诗歌所独具的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9.
李金发别论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对我国"五四"诗坛影响非常大.中国象征主义的开路先锋李金发,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李金发的诗论和诗歌作品为基础,着重从其诗歌所表现的凄怨哀婉的情绪、古典含蓄朦胧的意象、传统诗歌中的典故和文言词语的使用入手分析,认为李金发并不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意识隔绝的现代诗人.在隐性层面上,他是一个西方化了的东方诗人.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人在审美创作过程中,通过语言媒介所呈现出的饱含诗人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物象。简言之,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融合。各国诗歌中的意象集中反应了相应国度的文化背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翻译过程的难点及重点。本文探讨了英译中国古诗意象的四种策略,即直译保留意象、直译加注意象、替换对应意象以及省略原文意象,在讨论这些方法的长处的同时又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