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治邦 《记者摇篮》2004,(10):39-39
在农场、农村基层采访报道时,常听到通讯员说:“没啥写的”。而我的回答是: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写新闻,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在农村中历来处于中心位置。但如何将植根于广阔天地里的大量特点鲜明、价值含量高、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挖掘出来,并写活写实写精,写得掷地有声,一直是从事农村报道的记者力图攻克的“难点”。《新华日报》“市县要闻”版虽然也立足于地市县区的报道,但许多稿件在强化接近性、可读性,改进“黑板报式的表扬报道”方面狠下了功夫,从中可以感受出编辑、记者们的良苦用心和探索精神。 农村新闻要见“人”见“事”才能“鲜活”。时下不少有关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成分不是人物、不是事…  相似文献   

3.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位笔耕30载,暮年仍“爬格”的老通讯员。《新闻知识》编辑部对我的新闻敏感强.见事早,行动快,常有稿子写的通讯作风,倍感兴趣,约我写一篇如何捕捉新闻题材的体会文章。显而易见,编辑部的意图在于推出一个通讯老兵的体会,以帮助初学新闻写作的年轻同志解决“无啥可写”的问题。我的主要体会是:只要深入生活,广交朋友,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紧扣时代脉搏,就有抓不完的题材,写不完的稿子。下面谈谈自己抓题材、写稿件的具体做法。上对中央方针,下联工作实际,抓住典型认真写。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村知识青年,也是《新闻知识》的一个忠实读者,喜欢写新闻报道,高中毕业回农村后,便主动将当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写成稿件,寄送给新闻单位。几年来,我写的稿件,县广播站采用了一些,有的还登上了地、省级的报纸。当地的一些群众看到电台、报纸都采用我写的稿件,便称我为“秀才”。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是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比起时政新闻、娱乐生活新闻这类有相对固定受众群体的新闻类别,更容易被农村读理解和接近的农业经济新闻也有了一个广阔的受众平台,让从事农业新闻报道的记们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优秀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采制过程,需要选择重要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和运用恰当的表现方法。其中,题材的选择是基础,题材先天不足,是很难采制出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  相似文献   

8.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农业、企业“不找市长找市场”,对我启发很大,于是,我采写新闻逐步转向农贸市场,走街串巷逛商场,看看听听顾客需要什么,市场上缺什么。在当地农村,市场上传统的土鸡、土鸡蛋紧缺,饲料鸡,饲料蛋充斥市场,群众的胃口还是喜欢“土”,于是,我连续写成《饲料鸡蛋充斥市场──难卖,家鸡蛋销路看好──紧缺》《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效益农业看市场》等稿件,很快被县市省三级电台、报纸采用,其中两篇还加了编后话、配了对比新闻,促进了农村的种植业、饲养业,带动了市场的繁荣。到市场上找新闻@苏正良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农民通讯员,两年来,有40多篇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在采写中遇到不少难题。最让人苦恼的是,写批评或带有批评性的稿件审查盖章难,而新闻单位规定新闻稿必须加盖公章。近一年来,我曾写过10  相似文献   

11.
区县新闻是市报版面中的组成部分。在重庆市不少地方,区县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农业经济,富裕农民群众,稳定农村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从这点上说,区县新闻就是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报道题材的新闻,它是重庆市报纸版面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报刊发区县新闻,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九八○年开始写稿的。由于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几年来我注意写以农村工作为题材的稿件,已被县广播站和市以上电台、报刊采用了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参加工作20年来一直在跑乡下,接触的是乡村干部和普普通通的农民,20多年来所写稿件基本都是围绕三农在做文章,农业题材电视新闻看似普通,但是写起来却是别有洞天,尤其是新闻标题的制作更是不可小视,现在就农业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把自己多年的感受与同行进行交流,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农业电视新闻受众应以农民为主体,做好标题除了要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也要根据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14.
不妨学学农村报《新闻界》编辑部:我是一名山区的业余通讯员,已和《四川农村日报》打交道5年时间了。从学写新闻开始,该报编辑不仅为我改稿件,多次指点帮助我修改稿件,而且还每期不漏地为我们赠送《农村通讯员》,每当稿件发表,又向通讯员赠送样报,及时寄来稿酬。...  相似文献   

15.
曹玉林 《新闻界》2001,(5):70-70
我十分热爱新闻事业,走出校门就当了乡里的新闻干事。1985年至1988年,我曾在县广播电台当过专职记者,去年6月份,我又从农业部门调进报社工作,这当中虽然间隔12年,但由于我对新闻事业一往情深,且又在农业部门从事文字工作,因此,从未间断过新闻写作,并有大量“农村稿”见诸各级新闻媒体。我的体会是,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应该心系农民,想着农民,多为农民鼓与呼,只要时刻牢记,就有写不完的“农村稿”。归纳起来有三点做法:一、勤学农村政策。这是写好“农村稿”的根本。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能写多少稿件,不过芝麻蒜皮的一点小事。这话不对。对一个农民来说,一分地虽少,但在这小园地上可以育出多种蔬菜瓜果;对于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来说,根据自己的活动范围能力所及,照样可以写出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闻作品来。这些年来,我几乎涉足各个领域,采写的稿件有农业、文教、商业、科技、交通各条战线上的新人新事、工作经验、动态等等。在新闻体裁上我也努力探索多样化,不只写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农村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状况、思想观念、经济收入等都不同于前,这表明可做民生新闻的题材很多。笔者认为农村民生新闻题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农业生产。要突破传统思路,瞄准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87年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三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近150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电台采用。我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的热情来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是企业的新人新事。我们厂是个小厂,不足300人。近年来,厂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事,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但却没有人  相似文献   

19.
学步一得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农民,有写稿的愿望和热情,但一篇篇稿件常如泥牛入海。我想,象我这样何只一个?希望贵刊多介绍些浅显易懂的写稿经验和采访知识。淇县北阳乡黄堆村斐海洋编辑同志: 我们乡里许多领导同志都想写稿。他们深知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重要性,他们理解农村新闻爱好者渴求学习的急切心情,所以给每位通讯员订一份《新闻爱好者》杂志。目前,农村有许多新闻爱好者新苗苗,但不知怎样把稿写好,所以都希望从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3,(5):7-7
高静在《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第3期撰文指出,这两年记者新春走基层的报道,新题材不断涌现,视角不断扩展,记者敢于反映现实问题、敢于说实话了。这方面的题材和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三农”题材。“三农”问题,备受中央关注。记者走基层,不能不去关心农业、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生存情况。南方都市报记者2013年新春走基层的多篇稿件是属于这一类型。这一报道触及乡村、乡镇面临的迫切现实问题,且带有普遍性。稿件题材宏大,但从小处落笔,选择一个人、一个村、一个工厂,描写细腻,故事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