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传统的技能训练转向策略型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是整体发生、内核生成的,字词句段、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是在整体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它注重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感知、领悟和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整体感知的含义,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还要掌握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些策略方法。当前语文阅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亟盼整体感知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以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一、粗读--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4.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体现了学习者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担心学生理解不透,而分析过细,这反而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整体性阅读,包括了如下三个层面:整体感知层面、局部研读层面、整体把握层面,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段来有针对性地、有偏重性地组织语文整体阅读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侧重整体感知;而在中高学段,则侧重局部研读,偏重整体把握.当然,有所偏重并不意味着独立开展,而需要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对文本的处理方面,大多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即由整体把握、问题探究、练习说明三个层次构成,由此在教学中也形成了以下教学模式:整体感知文本,然后问题探究,再然后进行语言揣摩,最后进入课堂练习环节,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却进行得十分艰难,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充满了困惑。一、整体感知要抓好思维训练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或者播放一遍课文录音后,学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所提倡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认知,使学生能从整体感知文学作品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曹传金 《考试周刊》2013,(89):37-37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中,教师要努力贯彻“整体阅读”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将语感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整体感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材料内容和形式),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使课文中的"景物"有一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见解"有个整体认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认为在整体感知阶段,教师要从提取主干、问题纳、题目扩充、把握文本思路、熟悉结构布局、找准基本情感等方面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但同时反对过分追捧“整体感知”、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语文训练蜻蜓点水、文本理解囫囵吞枣等现象。整体感知是指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全局去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理解文本的认知规律,才能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0.
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其他阅读能力形成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紧扣问题、依照文体、编写提纲、研读细节等途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使他们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教师以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新课标主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针对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新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海玉 《教育文汇》2013,(17):26-27
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阅读,而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创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深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只停留在语文作为工具性的教学层次.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阅读感受,忽视了学生对于文本审美情趣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于文本价值的认可与否定.教师将课文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将自己的对于文本的感知、认识、理解灌输给学生,课堂缺少探究的空气,学生很少有话语权,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性阅读,要最大化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也难以获得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知,而语文教师只是学生读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感知文本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顺利完成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并提出有效可行的阅读训练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那么,如何使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性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自主阅读,贴近文本,感受文本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总习惯让学生带着老师事先设  相似文献   

17.
赵华 《语文天地》2012,(5):41-4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也难以获得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知,而语文教师只是学生读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为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关注阅读解释与策略运用等方面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提取文本的信息,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凸显自身文化素养和解读文本的水平,常常犯下分析过深、发挥过度错误。从语文教学特质、文本本位理念、整体感知诉求、教学实效目标四个方面分析原因,再从在整体感知文本中、在扎实训练中、在随文练笔中探寻谨防"过深解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对话的展开,应以问题为支撑.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遵循有效性、整体性、适切性、层次性、实践性、拓展性和探究性的原则,瞄准教学目标、立足文本感知、贴近学生实际、优化环节设计、拓展教学时空、整合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