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梳理研究全国两会报道,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报道创新探索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方法】文章以2023年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介绍专题、时间线、裸眼3D海报、动画短片等国际传播实践,提出对主流媒体使用英文客户端进行国际传播的建议。【结果】研究发现新华社英文客户端通过议题设置、话语创新,优化叙事表达,回应海外关切,推出精品力作,生动阐释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成就。【结论】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需坚持守正创新、用心用情,才能在重大时政主题“新闻大战”中领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媒体智能化发展路径。【方法】通过总结央视网的智能化实践,解析主流媒体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发展,打造主流媒体“智慧引擎”。【结果】【结论】央视网以“人工智能编辑部”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内容为王+平台制胜+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将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于新闻生产传播实践中,赋能主流媒体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如何借助技术打造全媒体产品,如何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议题。【方法】文章通过总结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的全国两会报道实践,解析融媒体产品背后的技术探索路径。【结果】以“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为发力点,打造融媒产品。【结论】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与内容创新,必须在“思想+艺术+技术”上进行再创新,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智媒时代的到来,给主流媒体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主要对主流媒体的传播运营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显性特点。【方法】从全媒体矩阵构建、基本运营情况、创新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央视新闻”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从最初的频道建设,到“两微一端”三步走战略,再到“建设自有平台+入驻第三方平台”的复合式传播渠道构建,“央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经营战略取得良好成效。【结论】面对愈发激烈的新媒体竞争格局,主流媒体应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紧扣媒介特质,把握媒介时间观念,利用新兴技术进一步激发自身活力。  相似文献   

5.
杨雷 《新闻战线》2024,(5):72-74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领、践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手段。针对报道“套路化”、平台“单一化”、内容“同质化”等问题,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在一体化统筹、差异化实施、全媒化呈现方面,积极探索深度报道与短视频的“一深一短”融合策略,抓好平台融合、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技术赋能、加速人员转型,做优做强重大主题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全媒体时代,数据驱动已经成为传播业态中的新势力,主流媒体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运营新闻作品是现代传播中的重要一环。【方法】纵观新媒体运营的实践不难发现,打破思维定势、转换角度运营、创新传播手段,是主流媒体亟待突破的空间。【结果】只有读懂流量密码、主流媒体才能巩固权威发声。【结论】主流媒体在创作之初要发动数据驱动的引擎,以大数据为先导,实现理念的创新、内容品质的提升、传播手段的迭代多元。  相似文献   

7.
有序组织和策划的媒介事件可以将人们以共同体的形式聚集起来,达到强烈的凝聚集体情感、整合社会秩序的效果。【目的】以期为主流媒体增强传播力、熔铸社会向心力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从报道形式、话语策略、平台分发策略三个层面分析主流媒体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的短视频报道。【结果】探究主流媒体报道媒介事件的短视频传播策略。【结论】发现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具有形式上精炼多样,话语上情理兼容,分发上跨平台、精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今天,新型主流媒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叙事话语正在发生变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主流媒体的叙事逻辑及其价值功能,既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型主流媒体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又能为洞察新型主流媒体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新的致思路向。【方法】运用案例分析和文本诠释的方法考察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构建叙事逻辑、书写价值功能。【结果】新型主流媒体叙事逻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表达;叙事视角融合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等三种方法;经由多平台的跨媒体叙事深化立体传播。新型主流媒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举旗手”、新闻业的“风向标”、人民群众的“耳目”的价值功能。【结论】在新技术频繁更迭的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要善于借助技术传播的优势,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的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媒介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互联网的普及和快节奏的生活加剧了各媒体平台的竞争迭代,促使受众“速读”“悦读”需求不断提高。在微信、抖音、App等新媒体的“合围”中,报纸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重点探求互联网时代报纸如何抓住受众眼球,实现创新发展。【方法】以近年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及省市级党报、基层融媒体中心等报纸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参考,结合自身实践,分析新一轮改革表现出的新现象、新思路。【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各级党报和融媒体中心普遍的做法是坚持权威主流,增加内容的服务性、互动性、生动性,以机制创新促版面创新,力求更精深的内容、更精美的观感,更好契合受众阅读习惯。【结论】互联网时代,报纸须在内容上突出优势,做好深度报道,提升服务效能;在形式上彰显特色,优化标题和版面设计;在机制上突破传统,增强编辑策划意识,优化新闻采编排流程,营造持续创新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对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出的更高要求。【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从商业平台算法推送、受众情绪需求、“把关人”角色缺失等方面分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结果】提高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需要在相关部门领导下,探索全国性新型融媒体联盟机制,与商网平台建立流量协同机制,打造内容共建共享平台,形成设置议题合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实效。同时主流媒体应加强自身新闻舆论工作建设,打造以“内容为王+渠道融合”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破解“公共价值让位个性需求”局面,还将运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形态,探索智能化发展路径。【结论】主流媒体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网络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党的新闻工作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探索主流媒体的转型发展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创新发展。【方法】文章以党的新闻史为脉络梳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总结历史经验,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全媒体传播工程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媒体融合。【结果】得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主流媒体转型发展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论】一以贯之坚持党的领导,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是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根本保障,也是主流媒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潘永杰 《中国传媒科技》2023,(5):143-146+158
【目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发展课题。【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思维、方法、手段,按照“平台大脑+系统跑道+应用场景+综合门户”技术框架,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应用,推进“三融五跨”[1],实现以数据流耦合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结果】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助于纾解互联网环境下全媒体新闻传播堵点、难点、痛点,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结论】应用建设可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新闻传播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数字技术下的AI虚拟主播新闻应用与融合新闻报道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萧山日报新媒体矩阵利用AI技术打造了虚拟主播“小韵”。在新闻内容编辑环节和流程上,以及重大主题报道中,虚拟主播技术的运用不断在融合媒体产品中进行创新应用,服务新闻报道。【方法】综合应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论述和阐释。【结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催化了“技术+内容”融合质变,推动了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重塑,为编辑记者提供了内容生产智能化流程,推动了跨媒介和跨平台的信息聚合。【结论】AI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不仅实现了全媒体探索与实践的持续深化,也起到了助推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传媒和科技领域互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陶然  段吉平 《新闻战线》2023,(17):59-62
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媒体架构、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为主流媒体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拓展的新空间,也带来新挑战。四川日报依托“六个一”全媒体传播行动,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向总书记报告”,强化全媒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走深走实,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展现出新作为。  相似文献   

15.
重大主题报道作为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载体,其媒体融合的方向与进程值得研究。本文从重大主题报道的“思想性”出发,结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的优秀案例,深入阐释和分析了近年来重大主题报道中体现出的“思想+艺术+技术”融合理念及三者之间关系,为进一步推动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创新,进而引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通过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期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流程的差异,进而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对主流媒体的影响和主流媒体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潮流。【方法】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端呈现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发展方法。【结果】随着社会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媒体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中从之前固定的媒介与用户的单向运行模式转变为目前的“万物皆媒”的社会景观。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受到了媒体化平台用户的影响。【结论】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的各个方面必须做出及时转型。  相似文献   

17.
黄玲玲 《中国传媒科技》2023,(3):106-109+130
【目的】探索纸媒的深度报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存活、发展甚至重构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方法。【方法】将近年来《永州日报》发布的深度报道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在全媒体时代下纸媒做好深度报道的意义和策略。【结果】通过记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对新闻内容进行追踪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纸媒突破重围的最佳优势。【结论】深度报道帮助纸媒引导舆论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在全媒体时代,更应发挥作用,创新报道形式,延续纸媒深度报道的影响力,提供更优质的深度报道作品。  相似文献   

18.
费兴海  路平 《新闻战线》2023,(21):89-91
“看见”栏目运用技术赋能重构主流媒体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找准舆论监督的“支点”和“落点”,在选题策划、报道方法、呈现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媒介进化”作为理论视角,探讨AIGC如何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赋能,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方法】采用理性思辨和案例论证的方法,对AIGC的媒介先进性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在帮助主流媒体发展时具有的优势,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AIGC的媒介先进性体现在构建“类人化”人机互动模式、提升海量知识的信息生产能力和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等三个方面。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利用AIGC进行新闻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跨模态”信息转化效率、提高用户黏性和减少跨文化传播阻碍。但是,AIGC也会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损,并诱发知识产权纠纷和消解新闻客观性等潜在风险。【结论】AIGC对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提升发挥了“双刃剑”作用,需在充分认识其媒介先进性的前提下,对可能诱发的风险问题保持清醒认知,进而才能更好地推动主流媒体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中国、英国、美国主流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中所构建的中国国家身份和形象,探究其话语策略及语用动因。【方法】自建小型北京冬奥会语料库,语料来源主要为中国主流媒体China Daily,美国主流媒体The New York Times和英国主流媒体The Times中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运用AntConc对语料进行检索和对比,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对中国国家身份的构建存在较大差异,其话语方式分为显性手段和隐性手段,显性手段包括特定称呼语等,隐性手段包括预设手段等。总体上均构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世界大国身份,但英美媒体还存在负面建构。【结论】我国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应注意语用效果,丰富话语策略,适当运用语用策略提升我国国家身份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