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清末“新政”,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现行教材,将其放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一节中来讲述,不同于原教材将“新政”与“预备立宪”、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事件同列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革命形势,直接、准确地说明了“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那么,清末“新政”为什么是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呢?仅就教材的表述来解答,学生显然不能信服;单从“新政”始于1901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的时间差来理解,也不够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2.
1881-1908年间的留美运动,正处于官派留美幼童计划夭折、以庚子赔款余款支持留美的高潮到来之前,是近代留美运动史上的沉寂时期.无论是官费生还是自费生,人数都很少,与当时的留日大潮相比,不过是涓涓细流,人数虽少,却赓续不断.到1900年,清末新政才使官派留美运动重新兴起.在1900-1908年间,留美生的人数已达300余人,其特点是:学业成绩优秀,在清政府举行的多次留学生考试中,留美生都名列前茅;所学科目十分广泛,有数学、物理、化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数十种;其中还出现了中国最早进入美国军校的学生,出现了最早赴美留学的女性群体;他们最早在美洲大陆组成了中国留学生团体,藉以相互周济和砥砺.晚清留美生人数虽少,但他们对民族和国家均有雪耻图强的信念,大多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回国后,他们荜路蓝缕地开诸多学科领域之先河,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领域的贡献尤其突出.有的还驰骋于外交、政治等领域,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群体之一,在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识字教学历史悠久,从周代的《史籀篇》到清末的《文字蒙求》,历时近3000年,创造了独特的识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识字经验。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与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被宋朝官方定为通用蒙学识字课本以后,形成了传统的汉字教学方法,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一个中学生眼中的美国》的书。作者刘俊是位刚到美国留学不久的中学生。出息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样,刘俊并没有超常处。1980年12月出生于武汉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1993年从江岸区一元路小学毕业,同年考入武汉市外国语学校英语班学习。他的留美是缘于一个  相似文献   

5.
钟佑洁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政府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新政”所需要的人才,实行了鼓励留学的政策,其中包括女子留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但却出现了三次留学潮 (清末民初、五四之后、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和五代留学生 (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2 0世纪 30年代前后及 5 0年代、80年代 )。这些留学生 ,特别是留美生 ,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是 ,有关留学生、尤其是留美生的专著并不多。令人高兴的是 ,天津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李喜所教授等撰著的《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一书 ,不仅填补了留美生历史研究的空白 ,而且新意迭出 ,独具学术个性。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突破了单一的叙述留学生学习、生…  相似文献   

7.
有两本书,《燥动的百年》、《美国课程改造史》,是教育学术史类的著作,说的都是20世纪的事。  相似文献   

8.
2003年我国各省的高考,涉及到历史学科的试卷主要有三种类型:文科综合卷、文理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其中,各种类型的试卷又有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形式,其考试内容也分成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除文理综合卷只考高中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以外,文科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既考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也考选修内容《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一、新课程版考试内容的变动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和《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历史系王晓秋教授是研究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改革史的名学,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日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甭改革史研究》等专。1999年4月26日,我们对王教授进行访谈,请他谈了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如何看待晚清改革史以及近年来中国控工史研究状况等等问题。现将访谈记录整理发表,以飨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时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七经楼文钞》是清末回族大学者蒋湘南刊印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之一,内容庞杂,涉及经学、史学、文学、哲学、天文历算学等多种领域。它虽不是一部史学专著,但是文集中的考史、论史和存史的文章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霍华德·津恩是美国著名左翼历史学家和社会评论家。终其一生,津恩的目光始终关注着“人民”这个美国社会最广大也是最无助的群体,他的著述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美国人民史》是津恩的一部扛鼎之作,也是新左派史学家的代表作之一。津恩还是一位著名的民权斗士和反战斗士。研究津恩一类人物及其思想,并不仅仅在于了解他们本身,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面认识美国的历史与现在,全面认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新政校士式六种》是适应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度改革需要而出现的应试必读类书目之一。士子们主要学习四书经义、历代史论、中国政治、外国政治、中国艺学、外国艺学等六个方面的知识,反映了科举改革变通时期士子学习内容的变化,有着这一时期应试必读类书籍的鲜明特点,是研究清末新政时期科举考试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研究史分期是《山海经》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其主要依据是《山海经》研究发展进程的阶段性、《山海经》研究方法论和相邻学科学术史分期的借鉴,《山海经》研究史分期系列的构想可以为《山海经》研究的程序化、系列化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鸦片战争之后,国人痛定思痛,摒弃了传统的自大心理,开启了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其标志性事件,便是1872年的"幼童官费留美"。此后,留学运动渐成潮流,并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渠道。章开沅、余子侠先生主编的110余万字的厚重之作《中国人留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版),便  相似文献   

16.
夏曾佑是浙江杭州人,字穗生,生于1863年(一说1865年),卒于192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担任过清朝礼部主事、北洋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京师图书馆馆长等职务。夏先生著《中国古代史》,该书原名《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作为清末中学堂教材使用。  相似文献   

17.
潘光旦﹃标准清华留学生﹄吕文浩引言大家都知道,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以19、20世纪之交开始的留日和清末民初开始的留美最为重要。在留美大潮中,育才范围之广、成才质量之高,无出庚款留美之右者。庚款留美生有好几种。第一种是1909~1911年的第三届直接留...  相似文献   

18.
民国二年(1913年)创刊的《晋边日报》是内蒙古地区早期报纸之一,也是现今包头市最早的报纸。这份由早年老同盟会成员主办的报纸现存仅二期,具有独到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笔者对现存该报的文献形态、出刊宗旨、出刊者、内容及其价值做了介绍和研究,认为该报对中国近代报刊史、内蒙古地方史,尤其是地方报刊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所谓国际生,是指在美留学的他国学生的总称。近几年来,来自于中国大陆的国际生呈几何级数上升。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1年止,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约10万人之多。就南京外国语学校而言,赴美留学也是呈逐年大幅递增的态势,2007年有68人留美,到2010年高达174人,占全部毕业生三分之一多。过去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后申请到美国读研究生,并且大多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  相似文献   

20.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座上宾”。近来研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下面简称为美国课标)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下面跟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