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高中学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本探索了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雯 《中小学电教》2000,(12):19-19
语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素质为主要任务。语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在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教材,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是一门基础学科,汉语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和母语。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语教学肩负着语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等多重使命。搞好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素质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人的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提高语素质必须从培养观察力、发展思维力、提高写作力入手。  相似文献   

5.
在语课程回归人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语教师素质对语人教育的回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语教师在自己头脑中明确“人”内涵、有能力挖掘和把握本所蕴含的人思想,并且在一堂堂语课和一次次语活动中能以适当的方式恰到好处地张扬本所蕴含的人精神、人理念,我们的语课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语教研中的“工具论”是导致传统教学方式出现误区的重要思想根源,人性是语学科的必有之义,倡导语教学中的人精神建构即是注重对人的丰富情怀与高尚精神的培养,因此,需将语教学的重心放在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与塑造健全人格上;推行情境式语课堂教学;丰富语教学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素质教育可以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如大学语就是这样的学科之一,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大学语的教学 不仅百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本国语言的认知能力,还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化素质,美不素质等人素质。  相似文献   

8.
学生语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课程标准》指出:“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加强学生语素养的培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拟结合语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语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语是与人的心灵贴得最近的学科,最具有教育价值,所以语教学最根本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完善的心智、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首先,语的智力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结构的完善性上;其次,语的智力价值还表现在丰富的创造性因素上;最后,语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理科学生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师资的水平,要想提高理科学生的人素质,必须加强对理科学生“大学语”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教育部 2 0 0 0年 3月正式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 ,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 ,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石玉秋 《高教论坛》2012,(10):115-117,120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重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最忌"灌输"和"绝对化"。教学方法创新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专题或模块式,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感训练法,多开设活动课。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新的语文知识技能要求,是语文知识内容和要求的变革,而且是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的根本转变。从讨论如何丰富语文课程中知识的形态、分辨语文课程中知识的类型、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规律入手,寻找一个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通识教育的特点。通识教育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只有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从传统"工具语文"向当代"人文语文"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学习策略研究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心理学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也从"教"转向了"学",从以往侧重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策略,以及这些特征和策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习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和应用语言学领域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即对外汉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系统探讨语言学习策略,可以全面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杰 《教育学报》2003,7(8):28-31
教学对话是当代社会对话精神的呼唤在教育领域的回应。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社会性综合性、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地触及人性人格、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质 ,故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是人格对话。这种对话在教学中主要理解为教学伦理上的平等关系 ,教学方式上的互动关系 ,“文本化”的课本观。  相似文献   

17.
问题:调查发现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字词学习中有这样一种误读现象:将“柳”读成“绿”或“树”、将“参加”读成“欢迎”、将“朋友”读成“伙伴”等等,这是很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一种现象.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应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和解释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这种误读现象,进而认识到原型范畴理论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字词误读现象背后的理论根据,以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汉语词汇教学效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是追求人文精神的渐趋复归,素质教育重在培养“人“而不仅仅是“人才“.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冲破科学主义的樊篱,强化和贯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充分挖掘大学语文的人文、人性因素,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这既是大学语文自身学科特点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在高等院校人文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它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而要充分发挥这些人文教育功能,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培养人”的使命出发,选择博而精的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人文修养的兴趣出发,采用新而实的教学方法;从强化学生的人文理念出发,倾注真而信的教学情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研究借鉴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开放性”、“多元化”认为现代的语文教学要走向开放与多元。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的开放;其次,语文教学的主体要善于向其他主体开放。多元化首先表现在语文课程的目标上;其次,语文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再有,在后现代语境下语文教学评价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