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衡量人文通识教育课程的水平,不仅要看显性知识,更要看隐性知识。因此,中国人文通识教育要有大的突破性进展,重心必须从“显性知识”转移到“隐性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黄金鑫 《物理教师》2007,28(6):22-24
隐性知识是一种存在于个体、组织间的很难用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进行正式表述与交流的知识.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物理概念、方法、知识结构以及物理应用和技能的个体性、不可言传性,使得物理学习“隐性”的程度较大.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隐性知识来组织教学,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同时内化为新的隐性知识,使知识教学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目前,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5年后他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身为知识工作者的教师,同样面临着知识更新的困境。教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体,其中,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地反映一个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应当是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教师的隐性知识是通过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隐性知识更多地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获得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思维导图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贯穿始终的工作是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学习、利用和创新.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梳理了显性知识,更能挖掘隐性知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如何挖掘大量精品课程资源中的隐性知识和隐性课程资源,促成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优质资源更广范围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此类问题,通过引用SECI模型从整体上分析和研究了精品资源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平衡转化。采用认知地图等可视化技术对隐性资源进行挖掘,建立隐性知识数据库,采用本体建模的方式构建了适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文章比较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多元区别,根据隐显知识的配伍组合,提出了由显性到隐性、由隐性到显性、由显性到显性、由隐性到隐性的四种知识传递模式,并结合高职教育的"致能"性特点,论述了高职课程对四种"致知"模式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学习中隐性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研究生个体和集体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对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认为研究生隐性知识的管理,不仅需要学生自身通过写日记、写读后感、意象反思、观察、倾听等途径促进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通过交流分享促进组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也需要学校、导师营造良好的外部支持条件和促进体系.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情境认知和学习建构研究.使人们对学习设计的焦点开始汇聚到隐性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过程中隐性知识的建构,不仅是知识论视野下教学改革的重要诉求,也是认识论视角下提升学习质量和浸润的有效策略。在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以隐性知识建构的技术论和转化论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具体讨论了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后职业阶段”发展动力不足、职业倦怠周期短、“感性成长”无法驱动“理性成长”的典型性问题。这既不利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吸引优质生源,特别是较之本科院校的竞争优势的形成。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利用SECI模型对高职学生隐性知识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将隐性知识管理能力作为当代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将有效促成高职学生优质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双轨并进。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知识已然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最重要的因素.在向知识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实施隐性知识管理是促进社会性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习共同体的构成和隐性知识的价值为基础,通过对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展开深入分析,提出了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关对策,以期能更好地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两个方面。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幼儿园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把幼儿园建成学习型组织;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共享机制;重视知识创新并有意识地应用创新知识。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视野中知识与学习的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探讨了由隐性知识理论引发的对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实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知识与学习的重构,以期为当前知识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全新的视角,促使隐性知识的研究更快地从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的课堂因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包括文本和技能所显示的显性知识与师生头脑中所隐藏的隐性知识。本文在对职业学校课堂知识管理的目标与路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构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文本与技能固有知识的基础,并通过对显性知识的有效编码、隐性知识的合理提取以及两类知识的合理流转,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准教师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对其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实践性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在职教师的事,使教师职前教育中的实践类课程长期处于边缘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若要促使教师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为此,我们要致力于旨在促进准教师习得实践性知识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重建教师职前教育中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现代教师。  相似文献   

15.
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以下方式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学习;同伴互动。  相似文献   

16.
邹星 《海外英语》2011,(10):172-173
In each act or process of knowledge, all componen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kinds: tacit (implicit) components and focal (explicit) components. This article, first of all introduces the terms of impli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heir distin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n provides interactive instruction design to improve learne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践性知识在职教教师个体知识结构中的价值,提出实践性知识既是职教教师个体知识的核心构成,也是最能体现其专业特质的重要标志,并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和阐述了职教教师个体知识建构的机制与知识表现形态,同时呈现了实践性知识在个体知识结构中由自在走向自为的历史演进过程,进一步指出知识管理有助于促进职教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的有效建构和形成,进而实现其专业化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first introduces the terms of implicit knowledge(IK),explicit knowledge(EK) and their distin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then advocates interactive English instruction in high schools,aiming at improving the learne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t provides an instruction design,which lays emphasis on the conversion of the EK into IK by practicing the former orally so as to interactively internalize the latter,thus,facilitating the learners' languag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由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创新出组织的共同知识。由共同知识的生成过程、知识创新平台、知识资产以及三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模型可以解说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个人知识通过由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四类模式所构成的螺旋式循环最终升华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知识系统。四种类型的知识创新平台支持共同知识的生成。知识资产是共同知识生成过程的输入内容和输出成果,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的划分非常必要,二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着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