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微时代”,微博、微信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社交媒体,给在普通高等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切实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认真分析“微时代”背景下的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的新态势,积极、客观、认真地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在“微时代”背景下正确且高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迅速崛起,宣告了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体”以其强大的功能风靡学校,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媒介.针对微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通过分析微媒体概念、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微媒体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首的“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学载体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运用网络沟通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建设“微队伍”、树立“微理念”、打造“微平台”、营造“微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当前,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视不够,合力不足;技能实训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融合不够;内容针对性不强;途径单一、方法陈旧;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一个中心,二个主体,三个阶段,四个结合”入手,这些对策对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微博、微信为主要推动力的“微时代”已经来临,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青年大学生作为使用“微媒体”的主力军,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准确把握“微时代”发展趋势及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之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当前大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各种媒体不断冲击,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已经刻不容缓。以微信、微博等媒体为特点的“微时代”对大学生的交流、沟通、社会生活起着巨大的改变作用,其利弊犹如一把双刃剑。面对这样的新形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顺利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时代已来临。在此背景下,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而且带来了挑战。因此,做好微文化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重点探讨微文化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以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进入“微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微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主客体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正确地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寻和革新“微时代”下适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以“微博”、“微信”等得到广泛普及应用为特点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面临创新发展的新机遇。高等院校应从加强自媒体教育阵地建设、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提高教育者能力素质等方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宛昭 《现代职业教育》2022,(18):156-158
微博、微信、微课等都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新、更富有个性的机遇.但是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使用微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单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传输,长此以往就磨灭了高职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对微媒体的灵活利用,通过微博、微信、微课等多种形式来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从那时起,围观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至于思维。微博使高校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福音。当然,微博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以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入手,积极探讨建设高校微博作为切入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兴起的"微博"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之一。这一新事物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特点,这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此,高校应积极构建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立虚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分发挥微博的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互平台,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认知行为。微博的广泛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不乏消极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微博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成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目标。首先高校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交流平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理念;最后,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正确使用微博。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已成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关于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传统的面对面的谈心谈话等方面,有失偏颇。文章基于新媒体视域,从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出发,正视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研究如何依托“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以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微博及其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信息载体,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在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微博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认识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在“微博”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仍然存在内容贫瘠、学生关注力不足、品牌形象差等运营管理问题。文章利用“5w”模式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情况,并针对该平台的运营管理现状及特点,提出传播精准化、内容创新与形式多样化、服务高效化、管理可持续化四点建议,将有效避免公众号的“僵尸化”,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正使用微博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起新的沟通、交流平台,新的传播渠道。对国家示范高职辅导员微博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其使用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微博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利于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政治与德育教育的主要开展渠道,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在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树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微信平台被引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并开展了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第二课堂”。微信平台的运用,能将传统课堂受限于时空的局面打破,能够帮助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政学习参与性及主动性的提高,同时可使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得到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以其独特的“实时对讲”、“圈内群聊”、“随拍随传”、“朋友评转”等功能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也迅速成为高职学生亲睐的互动平台,几乎人人皆用.在分析高职学生对“微信”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微信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过程的形式存在,整个系统以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目标,处于动态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状态,信息传播质量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相关。信息生态理论作为提升信息传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强调用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审视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为系统建构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提供了新视角。以中国青年报评选的西部17个中国大学百强官微为例,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和Python语言识别、提取的微信数据放到信息生态理论分析框架,结果发现,更好地发挥微信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需组建合理完备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管理者生态链,不断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开发深度和共享广度,动态把握微信公众平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