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物理教学资料中,都有这么一道综合题(见例题)。可是各种资料给出的结果并不相同,有的加“1”,有的不加“1”,该不该加“1”呢?  相似文献   

2.
日前,加中金融协会在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教育组的支持和协助下,通过“春晖计划”组团,回国交流。“加中金融协会”由在加拿大金融界从业的来自中国大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组成,成立两年多来,协会为中国金融管理现代化和加中金融界的广泛交流做出了贡献。此次回国演讲考察的成员分别来自加拿大五家主要银行,他们都曾留学加拿大,目前都在金融界的管理层任职。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在西方金融第一线工作的经验,使他们在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急需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时刻,寻找机会为祖国服务。演讲团先后在北京、上海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  相似文献   

3.
舒敬东 《学语文》2010,(5):47-47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诗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的“觉”到底该读什么音,书上没有加注释。其结果是,读jue的有,读jiao的也有,莫衷一是,不能明确。自居易的《长恨歌》中诗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的“觉”到底该读什么音,书上没有加注释。其结果是,读jue的有,读jiao的也有,莫衷一是,不能明确。  相似文献   

4.
“迟到1次扣2分,早退1次扣3分,旷课1次扣5分”,“一学期来,认真完成包干区域值日工作加4分,认真完成学校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加6分”。当前,在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评价中,在每个学生手上的那张计分卡里,可能多数学校都有这些内容。也难怪,如今什么都讲究个分数:高考要分数,驾驶员违章要计分数,就连地厅级干部选拔也要考个分数,学校又何以能免俗。无疑,学校德育工作引进量化考核机制,可以使德育工作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这里强调的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量变而质变。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场强E和电给U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电场的两个重要物理量。前者是从“力”的角度来描述电场的,后者是从“能”的角度来描述电场的。既然二者都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当然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积分和微分的关系,即和在实际问题中,先求那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带电体具有严格的对称性时,可先用高斯定理求出场强分布,然后由求出电势;持遇到场强矢量迭加比较复杂时,则可用电势迭加原理先求出电势分布,然后再由E=-VU求出场强E来。在质点运动学中,如果我们知道了质人的位置矢量r和速度v,我们就说质点的运动状态知道…  相似文献   

6.
《学生电脑》2007,(10):27-30
出征前 “这次工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会全线总动员,都来帮我们了!该加的buff全部加上,该吃的药水工会免费发。今天晚上一定要干掉这个BOSS,干掉了每人加20分!工会里几百人可都看着我们呢,整个服务器也都看着我们呢,FD的荣誉属于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3.X是“容器”类的事物名词 只要是有空间的处所或容器,都可以加“中”来表示在“其里”,不管是抽象还是具体。光、影、声、雨、风、氛围、气息都可以成为容器。生活、记忆、生命、情感、思想等都是包含很多内涵、很多东西的“容器”,可以有“中”。例如:“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想当年你把水香搂在怀中时心里正想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章主要讨论“加”表加合义的“A加B”格式,分五个部分来展开讨论:1,格式构成和句法功能;2、A、B的位序与格式义;3、“A加B”和“A加上B”;4、相关格式比较:5、余论。  相似文献   

9.
操作学具应做到“三适”王淑英1.操作要适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是否需要操作。如教学“6加几”,因为前面学习了9加几、8加几、7加几,对这类题的计算方法已理解掌握,若再进行操作,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0.
小兔家的锁     
兔爸爸在自家门上加了把锁,然后把钥匙挂在小兔的脖子上。“为什么要加锁呀?”小兔问,因为他们邻居家的门,都是没锁的。“加了锁,只有有钥匙的人,才能进门。”兔爸爸说完,走了。其实,他是不愿意那帮小淘气随时冲进家来玩,把家搞得乱糟糟。小兔挂着钥匙去找朋友们玩,朋友们看见钥匙,都好奇地摸摸,看看。小兔告诉朋友们:“只要有钥匙,就能进我们家的门。”“那给我们每人一把吧,”朋友们说:“我们每天都要上你家的呀。”“可爸爸只给我一把呀。”小兔为难了。“去找熊伯伯呀,他开了个打铁铺,让他帮我们打几把钥匙吧。”小猪…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作为句子语义成分的“工具”在语义结构(动核结构)中是非强制性的可有成分,在话语中可隐可现。文中运用“蕴含”、“激活”、“加细”、“凸显”等语义、语用、认知上的几个原则来解释话语中工具成分的隐现规律。  相似文献   

12.
《良师》2003,(11)
学了名词变复数,你会发现,还有以“o”结尾的单词挺不好对付的,有的加“s”,有的加“es”。别急,老师把常用的“特务”都抓出来了,记住他们的特征。“Easy。It'sapieceofcake。”加eshero—heroes英雄Negro—Negroes黑人potato—potatoes土豆tomato—tomatoes西红柿加sphoto—photos照片radio—radios收音机piano—pianos钢琴zoo—zoos动物园⒈加“es”的有:黑人英雄爱吃土豆、西红柿。⒉加“s”有的:我爱拍照、听收音机、弹钢琴、更喜欢去动物园。巧记以“O”结尾的名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语文教育向来是特别注重诗.一直到加世纪上半叶,学诗都是特别注重吟诵的。而传统的吟诵,有腔有调,节奏完全依照自然的声律节奏,不管意义结构如何,都按经典的节奏形式来吟诵。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读的人知道“疑无”无解,“又一”隔断了词义,但实际吟诵时就是  相似文献   

14.
卢传会 《现代语文》2002,(10):39-39
《现代语》2002年第5期刊载了云南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皓的一篇关于冀鲁豫一带农村方言中男子讨老婆有“‘xin’媳妇”的说法的章。与此类似的是,苏北与鲁南交界的一带,有“寻‘xin’人”(姑且用“寻”字)的说法,即妇女死了丈夫,去另找一个男人,一起过生活。但是,这里的“寻人”两个字的读音都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阴平。而冯皓中“寻”的读音是阳平,可能是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加的。  相似文献   

15.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倡导工作加学习,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一项具有崭新观念的系统工程,也是上级工会和各级领导对“创争”活动的要求。一直以来,康佳集团都十分注重提升员工的素质,从总裁到各事业部领导,从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到各基层单位都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提升职工素质重要工作来抓,从而使“创争”活动得到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6.
1.Q押I’mfreeeverydayexcepttoday.穴L3熏P16雪句中的except与besides表达的意思一样吗?A押不一样。这两个词都有“除……之外”的意思,可用“加”、“减”来区别。besides表示整体内容“加”除外的,except表示从整体中“减”去除外的。试比较:IhavefivemoreEnglishnovelsbesidesthisone.除了这本,我还有五本英文小说。(五本加这本,共六本)EveryoneisatschooltodayexceptLinTao.今天除了林涛大家都到校了。(大家中少林涛,林涛没有来)2.Q押Yes熏thatwouldbefine.穴L13熏P16雪这句话怎么翻译?A押Thatwouldbefine.常用来表示同意对方所提的事,可译为“行,可以,好的”,相当于That’sOK/Allright.例如:—MayIcometoyourhouseatfiveo’clock芽我可以五点钟去你家吗?—Yes熏thatwouldbefine.好的,来吧。3.Q押Shesaidthatitwasbettertogetsomefoodbeforetheygotont...  相似文献   

17.
姜皓 《成长》2007,(6):14-17
同学们都说我是“大笨瓜” 我的家境贫寒,衣服上常常打满了颜色各异的“补丁”,十岁才开始念小学一年级。班级中,我的年龄是最大的,个头也最高。同学们瞧不起我,常常跟在我的后面,唱那首“人人皆知”的童谣:“大笨瓜、大笨瓜,问她一加二等于几?她说一加二等于八。  相似文献   

18.
候慧章《〈曹判论战〉中的‘加’字》一文,将“弗敢加”的“加”字训释为“变”,即动词改变之义,欠妥。因为:1.“加”的本义为“诬枉夸大”;2.“加”的引申义中不含有“变”的意思;3.“弗敢加”的“加”字用的乃是本义。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学者都有个共识,变式(东西方都不约而同研究变式,而双方都同意研究结果相类似,本文则泛指“变中发现不变元素”)教学反映了中国数学教学的某些合理之处,变式成为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认为变式在数学教育研究中具有突出地位,主要因为变式通过“变中发现不变”来学习抽象化,和“以不变应万变”来学习公理化,而“公理化”和“抽象化”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孙立立 《物理教师》2005,26(10):0-21
现在绝大多数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透镜的描述都这样提到:“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但如果细加推敲便会发现,此结论并不十分准确,有其局限性,如果条件适当,凸透镜也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则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由于我们通常所研究的都是薄透镜,因此在下文中提到的透镜都是指薄透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