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文]魏文侯①问狐卷子②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 “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③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④拘。兄贤不过舜,而象⑤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⑥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选自《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2.
戊子①,上谓侍臣曰②:“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③,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⑤:“人君虽圣哲⑥,犹当虚己以受人⑦,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⑧,骄矜自用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⑩,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11)!”  相似文献   

3.
千日酒     
干宝 《中文自修》2003,(11):43-43
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时有州人姓刘,名玄石,好饮酒,往求之。希曰:“我酒发来未定,不敢饮君。”石曰:“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希闻此语,不免饮之。复索曰:“美哉,可更与之。”希曰:“且归,别日当来,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石别,似有怍色。至家醉死,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经三年,希曰:  相似文献   

4.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①,遂入郢②,昭王出亡在随③,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④豕长蛇,蚕食天下,征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⑤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⑥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存抚楚国,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侍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  相似文献   

5.
余勇可贾     
[原文]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  相似文献   

6.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  相似文献   

7.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豰,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  相似文献   

8.
[能力训练] 五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相似文献   

9.
三字课[原文]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者之。”对曰:“君不闻大鱼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训练。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  相似文献   

11.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12.
子曰:“不患①无位②,患所以立③。不患莫④己知⑤,求⑥为可知也。”[注释]①患:担心。②位:职位。③立:这里指胜任。④莫:没有人。⑤己知:宾语前置,即知己,了解自己。⑥求:谋求。  相似文献   

13.
援琴而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于为人君,唯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rn)而避,琴坏于壁。公 è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子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韩非子》译文: 晋平公和群臣饮酒,喝的很畅快,于是感叹说:“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它。”师旷在前面陪坐,拿起琴就去撞平公,平公撕裂了衣襟才避开,琴在墙壁上撞坏了。平公说:“太师你撞谁?”师旷说:“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所…  相似文献   

14.
晏子巧谏     
【原文】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 )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谊者。”辞曰:“君之先巨容焉,臣不足以嗣( )之,__臣侈( )矣。__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__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 )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中,“谓P曰”“言于P曰”都是“对P讲(说)”的意思。“谓P曰”适用范围很广,“言于P曰”却有着特定的运用范围。例如: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言于P曰”是平民(赵括的母亲)对君主(赵王)进言。下面几个句子也是类似情况:①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史记·孔子世家》)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战国策,燕策一》)再如: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伍…  相似文献   

16.
顷读黎锦熙先生撰《钱玄同先生传》称:钱玄同说:“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相缠,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得再把这三条麻绳在孩子们的头上!孩子们也永远不得再缠在下一辈孩子们的头上!” 案:三纲之所以为世疾痛、诟病者,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误将“为”字训解作“是”。易言之,即误解为“君是臣之纲,父是子之纲,夫是妻之纲”。俗乃申其义曰:“只许君不君,不许臣不臣;只许父不父,不许子不子,只许夫不夫,不许妻不妻。”于是三条麻绳,紧紧地缠在“臣、子、妻”的头上,永世不得翻身,亦何怪其切齿痛恨,视若毒蛇也。  相似文献   

17.
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这一掌故,出于《论语·尧曰》: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人之吝,谓之有司。”孔夫子曾说过:“尊五美,屏四恶。”——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他的学生子张(姓颛孙),不明白“五美”是哪五种,“四恶”又是哪四种,所以请孔子解释。孔子先  相似文献   

18.
王寿延 《语文知识》2006,(1):48-48,F000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灭此朝食 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敞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敞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列,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谢客也,为君之言失失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  相似文献   

20.
《五不足恃》魏文侯问狐卷子日:“父贤足恃平?”对曰:“不足。”“子贤足恃平?”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丑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日:“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①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