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但目前没有基本的证据能证明中国学生总体创造力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因而不能简单断言应试教育制约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水平无关。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应试教育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对“抬升底部”卓有成效,但会比较明显地阻碍拔尖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有直接和间接的多方面的事实证据支撑。应试教育对拔尖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并不意味着其他群体的学生不受其影响,而是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拔尖学生受影响和制约的程度更加突出。借用“创造力成分理论”提供的分析框架,这种负面影响可能通过3个机制发生作用:即降低拔尖学生的知识掌握宽度和深度,降低冒险质疑精神以及对不确定的容忍态度,弱化学习的内在动机。虽然拔尖学生数量占比不多,但这不是小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竞争力以及教育系统完善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天津教育》2011,(5):15-15
反思“宽松化”——日本中小学教育发展新趋势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教育资源分配得比较均衡。日本过去对中小学生进行高强度的教育,当时该国中小学生在国际学习能力的测试中表现不凡,但专家学者们认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考试分数高,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具备创造力。大约十年前,日本开始效仿西方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推行“宽松化”:学生“减负”,教师“减压”,然而,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运用不同思维方法思考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个基础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必要的认知活动,而掌握“双基”正是开发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在明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个高层次目标的前提下,把“双基”训练抓扎实、抓出成效,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徐光考老师的课例设计比较成功,原因是:一、重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的创新意识显得特别重要,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德国心理学家海内尔特也说过一句切中时弊的话:“今天的学校忽视促进创造力,而且常常跟创造力作对.”一些有识之士更是大声疾呼: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徐老师的设计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而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参与中逐…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实施美育和发展个性才能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本人在长期的美术教育和课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育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可通过教学得以提高的,特别是直接以创造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新的智慧闪光。因此,笔者把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8.
创新素质培养与教育文化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发展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响亮的口号。过去“满堂灌”的教师们现在却在总结着创新教育经验;黑板上条分缕析地陈列着“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学生们也从“创新课”上了解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步骤:“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发展被列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9.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袁晓峰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更是人才的竞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12·15"重要讲话中说得那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人们对富有创造力的成功人士进行研究之后,人们发现了这类人都有一个普遍的特质那就是善于思考,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会思考,为什么苹果是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瓦特看到水壶里的水,顶开壶盖,也会思考为什么水可以顶开壶盖呢?既然善于思考那么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石顺宽 《云南教育》2004,(19):72-74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疑问是智慧的窗口,是学习的“路标”,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转型呼唤教师角色的更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芬  高志军 《教书育人》2001,(14):36-3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必须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一些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已把培养创造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对于以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战…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最强音,正如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所指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有创新才有进步。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二至六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若不很好的培养,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起创造力的火花了。”所以,学前期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转型呼唤教师角色的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必须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一些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已把培养创造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对于以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一个国家、民族赢得未来的保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创新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自主创新的强大能力,国家才能把住先机、赢得竞争。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笔者学习之余,写此拙文,简述心得,供同仁们参考和批评。一、创造力开发的战略意义开发创造力是当今时代潮流的一个热门话题。近三四十年来,创造力的研究和培养已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普遍重视。一些工业先进国家,如美国是最早研究创造力的国家之一,目前设有“创造教育基金会”。一些著名大学还设立专门研究创造力开发的机构和课程。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F·奥斯本在《创造性想像》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9.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所谓创造力是指要真正给予学生表达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那么,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目标是要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创造力是人的素质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因此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创造教育也就必然是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