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上学围棋     
这个春天很特殊,可以天天居家吃喝玩睡,不上班也问心无愧。日子虽然轻松,但时间一长就无聊了。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尤贤乎已!”意思是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是不行的呀!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下棋总比闲得无聊好。”可如今大家不能出门,不能聚集棋会,只能依赖手机和电脑了。新浪围棋、腾讯围棋、弈城围棋线上平台都是我喜欢的地方,可以随时随心选择。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11,(11):22-23
每期的《围棋天地》我都看,记得有一期看到赵治勋讲棋,他的评棋简直跟下棋的水平一样的棒。天地的棋评也非常的不错,但都是一样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腻。难道不能尝试下别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3.
棋迷俱乐部     
讲述棋迷自己的故事模仿棋  我学围棋的时候,正值中日围棋擂台赛如火如荼之际,同学中有很多好弈者。我们对弈工具十分简单,两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张勾勒出纵横19道的稿纸。棋也下得幼稚,通常在一个角燃起战火,慢慢地往其它地方蔓延。课余下。自习下、竟有胆大的上课下,直到被任课老师揪出闹到班主任那里。我们班主任不动声色,先把那个同学批评了几句,然后给我们上了一堂思想课,从废时,废业两个方面论述了奔棋的危害,把我们讲得目瞪口呆,最后他说:“下棋是很简单的东西,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下棋就是不学也会。如果不相…  相似文献   

4.
大师风范     
《围棋天地》2014,(20):68-69
对我而言,看武宫老师的棋是一种享受。能把棋永远下得这么自然流畅不是件容易事,而他却总是能够轻松地做到。白72挖,凌厉的一手,宇宙流的精髓不是围地,而是攻击。有这样一位棋手,他早已过了巅峰时刻,但他依然在随心所欲地下棋,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围棋。他的棋影响了几代人,无数的拥趸将他的围棋奉若神明,我相信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武宫正树。  相似文献   

5.
父亲去世已经八年了,每当想起父亲,就会想起他下象棋的情景。我的老家在陇东农村,那里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就是下象棋。从我记事起,农闲时节,父亲的几个棋友就经常来我家下棋,他们一边下还一边敲击着俘虏的棋子,怡然自得。我在旁边观战,但不明就里。村里棋风很盛,有几个棋摊,每天都围着好多人,父亲也常常去棋摊下棋,有时吃饭的时候到了,母亲就让我去叫父亲,这时父亲必定要把一盘棋下完才走。我当时觉得下棋很神气,也想学,但父亲从来不敢我,他说小孩子不要学这些,好好学习功课。直到上忉中,我发现班匕不少㈣学都会下棋,便决心要学会。于是就去找我的一个堂侄学棋,他虽然比我小几岁,但还是不肯被我,我就给他摆好棋子,他这才跟我下,一开始,我总是输,但一周以届,我就赢了他,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相似文献   

6.
黑方:聂卫平 白方:俞斌 天元赛虽然目 前“含金量”不算高, 但因为是中国棋界 的传统赛事,因此棋 手们还是比较看重 这个比赛。在今年的 天元赛第一轮中,聂 卫平对上了俞斌。 对于聂卫平,棋 迷朋友仍然很关心, 尤其是从那个年代 共同走过来的同时 代的人们。褪下“棋 圣”光环的聂卫平虽 然经历了许多风雨, 现在却仍于“道场” 教青少年棋手下棋。热爱围棋的聂卫平始终不曾放弃自己的事业。 而俞斌正处于黄金岁月,恰好等于是一块试金石,因此本局虽然只是第一轮,而且不关名次,我想大家还是有兴趣观看本局,看看大家的老朋友聂卫…  相似文献   

7.
打谱     
王元 《围棋天地》2005,(6):82-84
日前,我去武汉办事。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发现有一位棋友的棋力很强。我问他,是怎么学会围棋的,答日:是打谱。“小的时候,妈妈用两种不同的钮扣,为我凑成了一副棋子,我自己画了棋盘。由于既是初学,又无对手,就照着书上的棋谱用这副特别的围棋——打谱。开始时当然仅为机械复印、不解棋意,后来,渐渐地能感受到一点棋的漂亮,后来,就会下棋了。”  相似文献   

8.
许振宇 《围棋天地》2006,(10):68-69
从女儿腾腾三岁多时,我就开始让她以围棋为玩具,见缝插针地教一点最简单的规则。但由于孩子没有学东西的意识,直到快六岁了也成效不大。最近,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围棋少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学棋兴趣。每天看完电视后,腾腾都主动要求下盘棋,而且立志要当“围棋少女”。这一转变令我兴奋不已,打算正式教她下棋。  相似文献   

9.
围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它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1 围棋文化的愉悦性; 围棋活动具有怡悦身心、频添乐趣的愉悦性,这便是“只要你稍微接触,就会不由自主被吸引到她身边,立下永不变心的誓言”的围棋文化的特点。围棋的诱人的趣味性,此为有目所共睹。古人中嗜棋如命的人比比皆是。如南朝梁武帝萧衍喜爱下棋,从夕达  相似文献   

10.
刘帆 《围棋天地》2013,(10):95-97
郭正浩27岁,从大学阶段开始认真地学棋,期间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是把新华书店里所有的围棋书死记硬背了一遍。毕业后曾经在北京生活,在天地间下棋,并在网上写过很多文章,有的还被《围棋天地》采用。他的棋艺的质变是在出国之后,得到了韩国安永吉八段的指导。虽然英语讲棋总会有一些理解误区,但高手的指点能让人拨云见H。两年过去,获益匪浅,棋艺虽然未能登堂入室,但与以前相比进步了两子左右。在澳期间,生活压力很大,唯一的娱乐就是下棋,在网上参加了很多比赛,每逢赛后都会请教安八段。曾获得澳大利亚全国大赛第四名和韩国大使杯第四名。  相似文献   

11.
围棋是一项需要由高智商才能有所成的竞技活动。它的变化之浩繁,算度之深广,判断之准确,没有很高的智商,绝对难以掌握,更不用提成为一世棋杰之类了。下棋的人历来不少,打从有职业棋手以来,其数量亦为可观,但至今能脱颖而出者仍为数寥寥。举个例子,十年前我们就已对聂卫平、马晓春、曹大元、刘小光备加熟悉。但十年已过,他们的地位似乎仍未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后辈棋星还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培养和烘托出一个围棋天才人物实在太难。依田纪基在评价刘昌赫时说:“他最大的特点是头脑清楚。脑子好不仅是下棋,他干什么都能很出色,比如…  相似文献   

12.
戏说三国围棋 曹操:在棋坛摸爬滚打数十寒暑,总算小有名气。承蒙一班兄弟抬举,我做了中原棋院的院长。不过杨修那小子自恃下棋水平比较高,不把我放在眼里,到处说我棋下得臭、管理也差。我一气之下把他赶出棋院。 刘备:自从当上西南棋院的院长后,我就很少下棋了。主要是因为手下的一些棋手水平都很高,哪还用的着我披挂上阵。其实,做领导的只要把比赛办好、多关心一下下属的生活就行了。  相似文献   

13.
本期给大家讲解的是我与马望棋友在中州棋王赛期间进行授二子三番棋的过程。马望是一名很有建树的医学博士,更是一名热爱围棋的爱好者,只要去北京就必到“天地间”以棋会友。这次第8届中州棋王赛他做起了服务工作,为各个省份的棋友做起了后勤(我们3年没有对局了,这次看长棋没有),所以我们相约郑州,忙里偷闲进行了三番棋交流。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棵树     
《围棋天地》2002,(5):29-29
“一开始我教永训下棋的目的就是想使家庭生活过得更有趣味一些。”当谈到朴永训是如何走上围棋之路的时候,父亲朴光浩总是这么说。、朴光浩是业余5段,对围棋的热爱非常执著。教棋伊始,他并没有期望儿子将来有多大作为,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却不曾想把围棋深深地扎根在朴永训的脑海,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培养出了韩国围棋的冠军头衔保持者。  相似文献   

15.
岁月流转,寒暑更替,虽然事情已过去了很多年,但我仍无法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无论外面的阳光多么灿烂,也无法温暖我心头的那份冰冷。尽管我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很不现实,也无任何积极的意义,但我仍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对陈年往事的回忆和对自我的检讨之中。我的生活失去了光彩,同时我的棋也消黯了锋芒,我只有在心血来潮的时候才去一次棋摊,对待胜负也不像以前那样在意。有时某个棋友来我家要是看中哪本棋书,只要不是和小盏有关系的,我就会送给他。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比赛,连以前我曾经非常珍爱的棋钟也送给了李冉。每年的9月15日,我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省城的W市,有许多专供棋迷下彩棋的茶馆,名字也起得很雅致,如橘梅轩、聚贤阁棋社等。茶馆大小不一,但至少都有十张棋桌, 下棋的人只要交给老板五块钱,就可买到棋桌、棋具的使用权。不过这种交钱的方法是很少见的,老板往往开始不收钱,待双方第一盘的彩  相似文献   

17.
远去的风尘     
许多年前,他就习惯了京沪路上的仆仆风尘,从上海到北京就是去下棋,从北京到上海是回家,这样的日子方捷曾经过了很久,虽然旅途劳顿,却从来不觉艰苦,只要有围棋在,心底就是踏实。  相似文献   

18.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棋坛有个叫王嘉良的高手,他是街里棋摊上的人常常念叨的人.下棋人爱夸口,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或许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成绩.我在报纸上看过他对弈的照片.瘦削的脸,一双眼睛却极有神.真正和他谋面是1980年的秋天,我为中国新闻社组写一篇他的访问记.当我到省体工队棋类训练室时,我面前的王  相似文献   

19.
清初,在浙江嘉兴县有一个叫周慕松的人酷爱围棋。晚年时,无事可做,闲极无聊,更嗜棋如命。当他和棋友们对弈时,经常把自己的爱孙抱在怀里,让他在怀里玩耍并看他下棋。这孩子虽然只有四、五岁,却异常聪明伶  相似文献   

20.
加谬说过:“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有什么人能让我真正地说出‘我了解这个!”’这就是加谬最有名的“荒谬论”。世界在他看来是荒谬的,因为你根本就解释不清楚这个世界,未知未竟的领域太多了。 孔丘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方为君子也。”这种进取心可以被视为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论”,尽管知道皓首穷经也不可能洞察某种东西,希望渺茫,但仍然秉持一种热情和态度去做。 下棋、看棋、观棋、写棋已经15年,对围棋的“荒谬论”和“热爱论”有一点心得。 荒谬论 “在将棋九段芹泽博文去世前几个月,我们曾就‘关于围棋和将棋,我们到底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