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明清瓷器纹饰中,婴戏图广为流行,画面也丰富多彩,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清代乾隆之后,婴戏图不仅人数众多,场面开阔,而且所表现的婴戏内容也大大地超过了前朝。还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之后,开始出现身穿清朝服饰、头扎小辫的婴戏图纹。  相似文献   

2.
王兴 《收藏》2012,(17):60-65
宋金时期是婴戏图创作的高峰期,对当时的瓷器装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婴戏图不仅在瓷器绘画中十分流行,而且以卧婴为造型的瓷枕也盛行一时。早期的卧婴枕以横卧的婴儿为座,上置枕面,后逐渐发展为以卧婴作枕体,背脊为枕面的象形枕。用作瓷枕的卧婴,造型稚朴天真,形象饱满,生动活泼、姿态传神,洋溢着生命的朝气,蕴涵着多子多福、吉祥美满的喻意,为民众的日常生活平添趣味。  相似文献   

3.
正婴戏图,即描绘孩童游戏的图案。自晚唐五代出现以来,婴戏图历经宋、元、明、清及至民国的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传递着传统儒家哲学中多子多福的观念以及人们对子孙满堂美好生活的追求。晚唐及五代瓷器上的婴戏图,最早形成于晚唐五代时期。南方以湖南长沙窑青釉褐绿彩扛莲童子纹和越窑青瓷刻划划海水莲花婴戏图为代表。北  相似文献   

4.
陈春红  李奇 《收藏》2006,(8):116-117
湖北省文物总店文物库存品种繁杂,以清至民国瓷器为多。其中民国瓷器品种有粉彩、青花、五彩、斗彩、素三彩、矾红浅绛彩、单色釉等。装饰手法由过去多见的单一绘画,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文,图文并用,特色突出。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牡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风、松鹤、松鹿、红狮、柳树黄莺、喜鹊登梅、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吉祥如意、凤凰牡丹、耕织图、渔樵耕读、桃花美女等。用途分为陈设品和生活日用品两类,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美术中,以儿童为题材的绘画被称为“婴戏图”或“货郎图”,它萌芽于战国,盛行于宋元明清。  相似文献   

6.
俎少英 《收藏》2009,(1):60-61
磁州窑根植于民间,祈求多子多福、丰收安康的婴戏图被大量绘在瓷枕上,这一装饰题材在金代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婴戏图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画,记录了大量古代少儿体育游戏活动,有着"礼失求诸野"之价值.婴戏图中展现出的少儿体育游戏形态具有浓厚的民俗性、娱乐性、地域性和阶层性等特征.少儿游戏的道具应是环保和安全的;少儿游戏的空间应是敞开式的;少儿游戏的群体应以生活中的伙伴为主;少儿游戏的目的应重在"寓教于乐",不能太功利化.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孩童的天真烂漫、稚气活泼常成为人们艺术创作的题材,宋人苏汉臣就最善于画"婴戏图"。另外,由于玉材的温润莹嫩能把童婴凝脂般的肌肤、稚拙活泼的神态表露无遗,"童婴"也常成为玉器雕塑的题材。造型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玉雕童子是宋代世俗化玉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7):185
饶晓晴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学委会主任。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以上评比中屡获大奖,2005年西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其"松风雅集图"获大奖赛艺术陶瓷类特等大奖。"婴戏百图"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10.
正婴戏纹,描写的是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图,或耍娃娃。到目前为止对婴戏纹主题范围仍没有统一的判定,很多学者对其研究涉及的范围都比较广泛,村童、牧牛、母子、杂技、货郎、学习以及司马光砸缸之类的历史故事等在不同划定上都有可能包含在婴戏纹的研究范围之内。不过就"婴戏"字面定义,限定在狭义的范围内,主要还是以未成年儿童为主体,以他们的相互玩耍活动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赵宸君 《体育文化导刊》2013,(1):139-140,148
从季节变化和体育游戏的角度对清代翰林画家焦秉贞手绘绢本《百子团圆》图册中的图片进行归类和统计,筛选出图册中和体育最为密切相关的7幅,阐述图册中儿童体育图像和历代婴戏图之间关系以及儿童体育图像和古代儿童诗歌所描述的儿童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海戏金蟾是中国传统纹饰题材,广泛用于不同载体之上。如瓷器、玉器、木器、建筑等。尤其是用于年画上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玉雕刘海戏金蟾也是人们喜欢的挂件。寓意发财、富贵,表示喜庆、吉祥。民间视刘海戏蟾为福神、财神,并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究其题材来历有如下之说。  相似文献   

13.
杜文 《收藏》2006,(12):76-80
在耀州窑历代陶瓷上保存有大量写实的儿童形象,从窑址发掘品和海内外馆藏品中不难看出,儿童纹样是耀瓷人物装饰中表现最突出的题材。这类儿童题材装饰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婴儿、孩儿、婴戏图等,它们主要是以儿童持莲、攀花、嬉戏、游艺等活动为绘画题材,真实地保留了下古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画面。  相似文献   

14.
徐宾 《集邮博览》2014,(7):59-59
正案头边有一枚国家邮政局发行的(XK7(1-1)2006)"婴戏图"邮简,在选购时,被图案中儿童游戏时天真、卖萌的神态所吸引,更折服于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揣摩,细致入微,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人敬佩。图案中5个儿童面对围棋,其中一个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棋盘,似乎对围棋的套路有些痴迷;另外5个孩子正在做风筝,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2,(7):180
饶饶晴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学委会主任。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以上评比中屡获大奖,2005年西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其"松风雅集图"获大奖赛艺术陶瓷类特等大奖。目前,饶大师作品在市场上的拍卖价格一直很高。2008年嘉德春季拍卖会,饶晓晴的书情古彩瓷瓶,以42.56万元成交。2011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饶晓晴的渊明诗韵粉彩双面瓷板,估价就高达158万元。"婴戏百图"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16.
正瓷器生产者根据瓷器需求者的特定要求进行瓷器的设计、制作,即被称为"瓷器定制"。瓷器定制古已有之,据今日的瓷器遗存来看,定制主体多为皇室、官府,如唐代邢窑"官"字款器物,宋代汝窑、钧窑的"奉华""聚秀""重华宫"款识器物。元代,部分瓷器是由皇室贵胄个人或官府定制,如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制的"枢府"款瓷器(图1)、元文宗时期设立掌管皇  相似文献   

17.
秦育春 《收藏》2013,(11):60-64
2008年8月,在陕西西乡县阳光花园二期工程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宋墓(图1),文物部门立即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出土铜镜(图2、3)、瓷器、金饰(图4)、钱币等一批文物。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墓志铭以及器物(图5)、钱币相互印证,断定最晚为北宋宣和年间。现将出土的完整瓷器加以简介。  相似文献   

18.
康熙瓷器工细精美、生动传神、式样丰富的纹饰更是一大特色。禽鸟花卉、浅淡山水、田园风光、诗词歌赋、几何纹样、龙凤呈祥、渔樵耕读等一切生活中的元素,都被还原到康熙瓷器的画片上。在这些众多的瓷器纹饰中,"仕女"图在康熙瓷器上的应用更是达到了妙绝古今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正在清代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广彩等瓷器上常常见有精工绘制的母婴图。除了寓意多子多福外,还传递出了古代母亲在伴童成长与教育中的作用。画面上的母亲多陪伴孩童一起游戏、读书,场景感人,气氛温馨。1.伴童捉柳花。捉柳花是古代儿童喜爱的游戏之一,清初顺治五彩盘上即有展现这一游戏活动的画面:楼台庭院内,洞石垂柳相依,三个孩童在母亲及侍女的看护下戏捉柳花。空白处题写"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点明了画面主题。(图1)  相似文献   

20.
李铁锤 《收藏界》2011,(12):66-69
近日,看到一个四川都江堰玉堂窑白釉铭戈香炉(图1、图2),直径17.5厘米,刻有70余字.有这么多字的高古瓷器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