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回应性评价作为近年来多元文化教育的重点,倡导充分考虑文化之于评价的意义,将文化纳入评价之中,其影响日益扩大至学前教育评价领域。本研究通过对美国12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美国幼儿园教师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视文化影响的评价理念,教师须了解并尊重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并将其纳入评价设计,即“尊重性评价”;适宜文化情境的评价实践,教师须采用文化适宜的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即“适宜性评价”;强调文化沟通的评价结果,教师须吸纳熟悉儿童文化背景的家庭、社区人员、其他专业人士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即“协作性评价”。由此对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展文化回应性评价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一是建设适宜我国多元文化背景的评价体系;二是构建吸纳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三是加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培训。  相似文献   

2.
怎样把孩子培养得更好,是广大家长十分关心的大事。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各方面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对孩子的培养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中国人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但由于把家庭教育没有提升到科学的高度,很多家长不懂得究竟该教给孩子什么,不知道怎样把爱和挫折统一起来,不能正确对待孩子“听话”与“不听话”之间的关系,过分看重其在学校班级的成绩排名,并据此过早地肯定、否定孩子,这些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而一些教师以考试成绩简单评价学生的方法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朦胧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评价能力。孩子们有着积极的“向师性”,教师的发展性评语要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对孩子的优点全心赞扬,对其自尊悉心保护,对其不足耐心引导。常运用佩服、赞叹的词语来点击其优点,让他们看了能够继续努力、发扬光大;而采用十分婉转、含蓄的方式来道出孩子的缺点,语气亲切而和蔼,不损伤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对他说“不”的时候了。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  相似文献   

6.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转变过程。当进入他律阶段后,孩子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以他人的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在校园中,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给予的教育评价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那怎样的评价才是积极正确的呢?我认为是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可喜的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而不只是知识的获得。因此,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应是多样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不要说:“赶快收拾好房间,不然不客气。”不妨说:“快(或是10分钟内)把房间收拾好,为你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空发威胁,难以触及孩子的改过之心,结果很快使威胁演变为一场家长与孩子间意志的较量。所以,不要给孩子最后通牒,不妨对孩子说:“如果玩具和衣物都摆放整齐,你的房间会更漂亮!”(请本文作者速与本刊联系)当孩子弄乱房间时@方令 @徐光立  相似文献   

9.
务本 《幼儿教育》2000,(2):39-39
许多父母常用“不”来回答孩子提出的要求,这是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常用“不”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伤害孩子,对孩子不常用“不”也并不意味着溺爱孩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个性教育密不可分,而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个性教育中要转变四个理念,即:变“唯师独尊”为“民主和谐”,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自主性;变“告诉教育”为“生疑教育”,以充分挖掘个性中的创造性;变“异质教育”为“同质教育”,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独特性;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为个性培养创调科学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就试教育”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都是疸一的,而素质教育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则是多元的、复合的,这些多元的,复合的评价,体现出三个“三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倘若有人问:“你们真爱孩子吗?”大伙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真爱。当然真爱。”是的,小而言之,对于家庭.孩子无论是儿还是女,都是全家的至宝,是“明珠”,是“小太阳”:对于学校.孩子的天赋无论是好还是差.都是服务、教育、培养的对象。大而言之,对于社会,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孩子岂能不真爱!  相似文献   

14.
易明生 《湖北教育》2004,(11):14-15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对一所学校、一名教师的评价,往往是由上而下的内部评价,这种评价是单一的、静态的。引入“家长评校”“学生评校”(简称“双评”)机制后,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评价的内容更加丰富,但如何运用好这一手段,真正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的整体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提 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过程性评价,是实施科学课 堂中“微观”精准教学的需要。课堂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言之有 理”为依据,通过设计评价内容,依据水平量规,开展多元评价,实现课堂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当您看到这本杂志的时候,已经进入了2000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对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孩子的表现,您能给个什么样的评价呢?要提醒您的是,不要把学习成绩做为评价的惟一指标。 本期发表的《您的孩子有后劲儿吗?》一文,是对浙江省天长小学周武老师的采访。周老师经过多年的对“第十名现象”的研究,郑重地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成绩真的不能特别反映出什么来,它的变数是很大的。所以如果父母们过于关注孩子在小学时期的排名,对孩子的发展不见得有什么好处。 以牺牲孩子的乐趣,牺牲孩子的一切取得的好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与竭泽…  相似文献   

17.
关承华 《师道》2006,(8):51-5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是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谈,只想提醒一些不承认自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您所表现出来的“不指望他成什么才,当什么家,以后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就知足了”,与您的潜意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形容这些家长是:一方面用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比自己孩子更出色的孩子),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堂评价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下面“四要”:  相似文献   

19.
陆玮 《学苑教育》2013,(1):21-21
教师评价学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激情高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如能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因人制宜、因境制宜,采用多元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彰显“合理赏识”的魅力。赞扬性评价语,让孩子的心底开满鲜花;鼓励性评价语,让孩子的努力找到方向;期待性评价语,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20.
在讲究教育 艺术的今天,一个忙碌的父母最具挑战的就是对孩子说出恰当的“好话”。专家认为赞美孩子、鼓励孩子,说一些令孩子振奋的话,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以下是家庭生活教育家查尔斯·史密斯总结的一些优秀父母常对孩子说的100句话。这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