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昝娟娟 《语文天地》2012,(21):38-40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提问"不能给教学带来活力,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大量虚假的对话。在教师"满堂问"的课堂上,学生面前是大量的"问"。无论是"鸡零狗碎"式的提问,还是"步步为营"式的提问,这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琐碎的提问,淹没  相似文献   

2.
吴立军 《文教资料》2006,(6):120-122
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教学主要有“教师提问式”和“学生质疑式”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教师提问式”教学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要问在知识关键处,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问在学生需要处。“学生质疑式”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勤于问;提炼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教师应积极尝试基于学生质疑的教学,灵活运用课堂调控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欢 《教书育人》2008,(9):12-12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依靠提问来支撑的。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和分析。更甚者,教师过细的提问,或者“是不是”“可以吗”等这样的发问语,使得学生脱离文本而去猜测教师设置的答案。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相似文献   

4.
问与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亦是推进和发展教学过程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师生间处于和谐的信忠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首先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设问,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那种“满堂灌”式、独白式的课堂教学,逐渐为人们所摒弃,让学生自己提问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但目前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不问”“怕问”“不会问”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新课标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因此,教师“导问”,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陈佳 《现代语文》2014,(4):68-70
贝尔(Bell)说:“提出好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在做出反应之前,对这些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有效地回应、理答、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理答和评价不一定要作出肯定、褒扬,有时以问的形式来代替回答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以问代答”,即“不按常规对对方的提问给予解释,而是用提问来代替回答”。语文教学中,“以问代答”使用于学生思维混沌时,思维肤浅时,思维狭窄时,思维受阻时。其策略与技巧在于,填空式探问,装笨式提问,选择式询问,合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何高效、高质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所谓对话式教学,就是教师不断地询问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使学生处于思维的应急状态并迅速地搜寻解题的策略。一些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对话教学的实质,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式教学,教师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没有人再敢继续“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满堂问”,整个课堂都充满了“问答”: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  相似文献   

10.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常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一、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过去,许多教师习惯采用“讲授法”,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现在,大多采用“以问代讲、以问代练”的教学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其一,“乒乓式”提问多,“大问题”提问少。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非常琐碎,缺乏思维含量。一问一答的多,学生独立思考的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列举了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三种方法:转变教师提问方式、采用“作业提问”的形式、创新练习题型,倡导“无问式”习题教学.  相似文献   

13.
李露茜 《新疆教育》2012,(7):106-107
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提问?课堂上怎样进行提问效果更好?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笔者就课堂提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激发学生问的兴趣,培养学生问的习惯,指导学生问的方法,保证学生问的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思路。注重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问”的方法,展示学生探究学习成果或问题的过程,从而使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堂成功的设疑释疑课,不但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以“问”助“教”,启迪学生的思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问”顾名思义,学者必有问,不问不成学。在常规的教学中,学生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并提出学习知识进程中的问题,它是教师教学意料之中的常见的提问,被认为是意内的良性提问。然而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教师意料之外的提问,因为它是不常见的特殊性提问,加上教师没有心理准备,有时甚至是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将此类问题称之为“意外性提问”。  相似文献   

16.
提问式批改指教师批阅作文时,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提高其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将提问与习作批改结合起来,能使师生间沟通更迅速,教师能更快地将习作评改意见反馈给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修改,并从教师的提问批改中举一反三,自悟自得。一、提问式批改的方式提问式批改可以采用自我提问、教师提问、生生提问的方式。课堂上,当学生完成草稿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我提问,如问语句是否通顺,问标点是否正确,问写  相似文献   

17.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教育过程中的问,巧妙的启发性的问。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传统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问,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今天生物学课堂上,同样也离不开问,只是对“问”,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问得巧、问得有艺术、问得有价值。问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课堂提问的时机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以提问式教学代替启发式教学有些教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问”,过多地提出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造成满堂课尽是学生震天价响的“回音”;或者连珠炮似地发问,一问未了又是一问,一问刚完再来一问,使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式原则的有效途径,但不能片面地把提问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  相似文献   

19.
张鸿 《云南教育》2004,(11):23-24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这个“问”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自己主动的发问、质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设计课堂提问,而忽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现真知。为实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提问,还必须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