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批改作文,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是怨声载道,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带班级虽不多,但是作文批改量却非常大,每本学生习作要做到精批细改、字斟句酌,必须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教师虽然花大力气修改作文,学生的反应却很漠然,甚至无动于衷,教师的辛苦、努力都化作了过眼云烟,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2.
叶桂玉 《师道》2009,(4):36-36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作文批改的压力太大。教师每每要对几十篇习作进行认真阅读,从字词句段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先眉批后总批,在作文评改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意老师的精雕细琢,教师的繁重劳动常常收效甚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评改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3.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面面俱到,既对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进行细致的评,也不忘记修改诸如用错标点符号、誊写格式有误等。实践证明这种保姆式的细批细改的批改方法并不能实现教师批和学生改的互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批改的效果也就大大打了折扣。我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笔者从随堂听课和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尤其是在农村一些基础薄弱的学校,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  相似文献   

5.
自主中见效益──作文批改浅议陈巍如何批改好学生的作文,语文教师常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精批细改;有的认为可只阅不批改;有的认为应部分批改。我认为,精批细改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教师进行语文教改。应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改自评,或工改互...  相似文献   

6.
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批改量大,花费时间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对批改的作文关注不多,不当回事,教师的辛劳白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重点批阅、学生互批、师生同批等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常常感叹:“教语文要是不用批改作文,那就轻松多了。”的确,批改作文是令所有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以前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对文章大动干戈,直到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遗感的是,学生对教师不辞辛苦的行为根本无动于衷。批改好的作文发下去,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所写的批语认真思考,更不要说去找教师探讨。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出现倒退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南教育》2013,(8):48-49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少年来,学生作文教师改,被公认为是作文教学中天经地义的事,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作文批改也成了语文老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负担。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文批、面批,精批细改,课堂讲评,耗时费力;学生周周写,天天练,成效不高,每每发作文本时,学生只  相似文献   

9.
习作评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批一直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许多语文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习作批改上了,但作文批发后,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最怕的也是最头疼的事是批改作文。一次作文过后,教者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埋在作文堆里。既要批,还要改。批得是头昏眼花,改得是精疲力竭。可是大多数学生们对教师的劳动,并无多少领情,他们只是关心作文的分数。至于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今后作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要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尝试换一种方法批改作文——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可它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由于学生增多,作文批改量加大,结果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使老师精批细改、呕心沥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文,可是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对当时作文的印象已经淡薄了,多数学生连看都不看,更不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师再进行评讲,劳而无功。这种由教师单向作精批细改的传统方式,收效低微,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呢?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作文教改实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需要精批细改吗?彭阳县一中张文宽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我所知,不少学校对语文教师每学期作文批改不得少于多少篇有专门规定,语文教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希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个主观愿望无疑是好的。然...  相似文献   

13.
周宗茂 《成才之路》2010,(13):48-48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文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至于批改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教师有点儿白费工夫。  相似文献   

14.
苗晓丽 《小学生》2013,(6):72-72
小学生作文本身的设定,就是为了让任何一个学生能围绕作文的题目自由发挥,做到有话可说后,能够突出自己要写的主题思想或者别出新意写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了,对此不能要求太高,翻开我们小学生的作文,就会明显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详细到极点,出现了不少问题,学校统一要求对作文的批改,有眉批、首批、旁批、尾批,最后还要求写出精细的评语。有的教师评语比学生的作文还要长,不可否认,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批改作文的习惯,但是这样的作文批改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显著,我对此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作文批改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沉重负担。教师批得辛苦,学生收益甚微。让学生参与到批改中来,批改的天地将更广阔。学生互批,借他山之石。教师先带一程,告诉学生如何寻找亮点,如何修改,在批改中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撞击智慧火花;教师赏批,拨云见日。通过面批、笔批、别样批改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自批,一览众山小。学生经历了写作、修改、再写作的过程,能够在比较鉴别中发现自己的优劣,在不断改进中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最怕改作文,其主要原因是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就是处于选择两种作文批改方法的矛盾之中。一种是精批细改。这种批改方法花费了教师很多少、心血.也夺走了教师多少宝贵的时间。第二种是抽改。一般是写个总评,打个分数了事。这又常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粗批草改。那么如何走出困境,提高批改的效益呢?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文批改通常都是由教师一人包揽。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批改结果也不受学生重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批改和修复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互改,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主阵地,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成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然而家长、学生、学校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文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却不大领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尢为重要,其中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最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事,既费力,又不讨好。学生精心构思的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细致评批和评价,可每月几百篇的大小作文,教师要做到每篇部精批细改,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语文老师不去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到时候也就会导致“江郎才尽”的。再说传统那种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老师讲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无多大明显成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学生作文批改的效益,可以从以下两步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师最头痛的工作莫过于批改作文了.许多语文教师为了使作文批改发挥真正作用,已将精批细改、独批独改、“越俎代庖”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可是由于种种缘故.改革刚起步。便举步维艰,只好叹息作罢。可是.实践表明.原来那种以教师独自批改为中心的方式陈旧僵化.投入多.收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