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普武正 《收藏》2006,(6):91-91
20世纪70年代末,济南市考古工作者在泰山北麓著名佛教寺院长清灵岩寺进行文物普查时,从寺内鲁班洞内发现已断为两块的唐代李邕(yong)撰文并书写的《灵岩寺颂并序》碑。80年代后,灵岩寺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现证实,被后人称作鲁班洞的地下洞穴,实为掩埋地下的早期进山入寺的山门,洞内有自唐至明代石刻题记十余处。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李邕在唐天宝元年(742年)撰文并书写的《灵岩寺颂并序》碑。  相似文献   

2.
张英  李加联 《收藏》2013,(2):172-172
2012年12月16日.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广东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和广东作家书画院联合主办的《唐叶有道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数十名业内专家、学者就徐春平先生的论著《唐叶有道碑》(花城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的研究方法、学术价值。以及《唐叶有道碑》行书拓本与楷书拓本的辨伪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4,(9):150-150
《开成石经》是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今西安碑林.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2014年7月16~22日,第25届香港书展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中华文化元典《开成石经》大型文化典藏”亮相此次书展。  相似文献   

4.
杨立志 《武当》2010,(11):37-39
明朝皇帝敕赐《道藏》给武当山宫观,最多的一次是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三云:正统十三年二月丁卯,“敕赐大岳太和山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净乐宫道经各一藏”。到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神宗皇帝施舍《道藏》给名山宫观,立《御制》碑护持,是当时通例。《道藏源流考》云:山西蒲州府永济县通元观,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赐道书经藏一部,明神宗皇帝赐敕一道,今并存”。该书还录有通元观保存的明神宗“赐敕”一道,  相似文献   

5.
张英  李加联 《收藏》2013,(3):172
2012年12月16日,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广东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和广东作家书画院联合主办的《唐叶有道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数十名业内专家、学者就徐春平先生的论著《唐叶有道碑》(花城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的研究方法、学术价值,以及《唐叶有道碑》行书拓本与楷书  相似文献   

6.
金丹 《收藏》2008,(7):88-91
鉴藏:从水前本到水后本 《瘗(yì)鹤铭》原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栈道摩崖上,不知何时坠入江中。北宋年间,冬季水枯时,有人在江滩上发现石上刻有文字,于是有人摹拓流传。当时摹拓者须等到水枯石出,仰卧在石隙中向上椎拓,十分困难,得字多少,各不相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前江宁、苏州二府知府陈鹏年(溢恪勤)募集工人,历时3个多月,将《瘗鹤锦》断碑残碣打捞上岸(图1),  相似文献   

7.
开封府     
开封府,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四月建。北宋(960—1127)时为天下首府,称东京开封府;因坐落在皇宫之南,又称天府南衙。《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146年(960—1105)中183任开封知府的名字、官职、上离任情况,其中赵匡义(宋太宗)、赵恒(宋真宗)、赵桓(宋钦宗)三位皇帝登基前,以及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都曾担任过开封府尹。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08年第4期刊登了题为《古雅书风楷之韵》的评论《中国古代书法—楷书》极限片的文章。该文说中国集邮总公司于2007年11月5日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书法—楷书》极限片。其中后3枚邮票分别为"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玄秘塔碑"。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的此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3)
正(《汉校官碑》又称《潘乾碑》《漂阳长潘乾碑》等,是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江苏溧阳(今属常州)县民、属吏为其官长潘乾所刻的颂碑。汉制县置令、长,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万户者为长。汉时溧阳为稍小之县故称长。旧时一县之长不仅要掌管行政、人事、农商,也要管教育,此碑虽是为称颂县长潘乾所立,但树碑之地在官办的学校,故额题"校官之碑"。有人考"校官"为"掌管学校之官",亦有称是"官办学校""官校"的倒称,总之,各有所据。  相似文献   

10.
郭礼典 《收藏》2007,(5):139-139
秦代“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先后五次东巡,“绎山碑”(“绎”与“峄”音同意通)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首次东巡齐鲁时留下的第一块纪功刻石。据《史纪·始皇本纪》记载,秦共有峄山、泰山、琅玡、芝罘、东观、碣石和会稽七处刻石。同为秦丞相李斯所撰,内容无非为秦始皇歌功颂德之词。峄山刻石早往北周武帝时,因常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地方官员、当地百姓应接不暇,为此官民共议把刻石推倒、焚毁,以减轻地方负担。在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曾有峄山刻石摹本,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相似文献   

11.
曹庆晖 《收藏》2007,(5):176-177
1972年,陈逸飞创作《黄河颂》这件巨幅宽银幕式油画(143.5×297厘米)时,年方二十五六岁,正是血气方刚、梦想成真的年纪。作为当时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的骨干——油画组负责人——陈逸飞在70年代初几乎一气画出了《开路先锋》(1971年,与魏景山合作,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颂》以及(《红旗》(1972年,有文章称之为(《红旗颂》,原由作者自藏)三幅作品问鼎画坛。其中,《开路先锋》入选了1972年全国美展,得以在首都公开亮相,而《黄河颂》和(《红旗》则因形势变动、“极左”思想束缚等各种原因被搁置起来。据说,(《黄河颂》迟至1977年才被全军美展接纳,而(《红旗》则要到1996年才出现在“新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经典作品展”(上海美术馆)的大厅。然而不管怎样,这3张画为陈逸飞在上海乃至全国美术界博得了声誉,以至于20多年后王琦、蔡若虹等老前辈在《美术》撰文祝贺陈逸飞举办个人回顾展(1997年,中国美术馆)时,依然对他早年的代表作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2.
徐东升 《收藏》2006,(4):52-52
余少时就喜爱书画艺术,至今收藏字画20年。因是工薪阶层,只能以以文会友的方式或从地摊上淘得些许“无名”作品。前不久,从潘家园淘得一件张维先生所临《衡方碑》墨迹(见图),心情极不平静,写此文以记之。  相似文献   

13.
邮票也时尚     
在美国“世纪之庆”系列邮票的“1990年代”一组中,有一图名为《时尚》(图1,部分图刊第30页),票图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人,长发、墨镜、合成纤维衬衫及喇叭型长裤等,正是这一年代的一种流行装束;同样,在另一名为《吉布森女郎》邮票(图2)上,是美国插图画家查尔斯·吉布森用钢笔创作的时髦女性,画中她的发型在当时美国年轻女性中迅速流行起来。在冰岛1985年的《国际青年年》邮票(图3)上,也展现了一位形象颇为新潮的女郎。  相似文献   

14.
凡出自书本的记载,大都是真的吗?不一定!就以中国有几个“少林寺”来说,也可说明这一点。 据《少林寺碑》、《裕公碑》、《万年清碑》、《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国秘密社会史》、《国术周刊》等石碑和书刊记载,全国共有河南少林、和林少林、蓟县少林、长安少林、太原少  相似文献   

15.
徐春平 《收藏》2014,(1):52-56
《唐叶有道碑》(楷书本)一直未见著录。自清以降,流传的却是不同版本的行书本(最少有两个版本)。然而,有不少学者,包括清代金石收藏大家阮元、现代碑帖鉴定专家王壮弘等都对行书本提出过质疑甚至否定意见,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找不出原刻本。  相似文献   

16.
肇明 《武当》2013,(6):39-41
(接上期)(二)《皇明恩命世录》《皇明恩命世录》载有《命邀请真仙张三仹敕》,记成祖朱棣于永乐(公元1403-1424)六年、七年,两番敕命张宇初(1 361-1410)四下探访并邀请张三件。在《太岳太和山志》与《皇明恩命世录》中,丰均作伴。(三)《大岳太和山志·御制书》宣德(1426-1436)年间《大岳太和山志》有永乐皇帝《御制书》,立有御碑,碑在玉虚宫大殿前,今无存。  相似文献   

17.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13,(2):23-24,57
去年5月23日,期待许久的美国《伟大的电影导演》邮票亮相,4位代表着上世纪30至60年代全盛时期好莱坞经典的著名导演,在其所执导的影片佳作相伴下荣登方寸画面,即:约翰·福特(1894-1973)与《搜索者》、弗兰克·卡普兰(1897-1991)与《一夜风流》、比利·怀尔德(1906-2002)与《热情似火》,以及约翰·休斯顿(1906—1987)与《马耳他之鹰》。  相似文献   

18.
金申 《收藏》2014,(8):146-150
随着清乾隆、嘉庆时期以来考据学的兴起,文人的兴趣多转向碑版石刻,而许多造像碑、石窟造像又多有题记,故清代的金石书内连带也著录了许多佛造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的佛造像为世界所注目也不过是近七八十年的事。如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以及30年代瑞典喜仁龙《中国佛教雕刻》等,都是最早利用摄影技术向世界介绍中国佛教雕刻的大型图录。  相似文献   

19.
陈根远 《收藏》2014,(21):107-110
清代考据学家丁溶有言:“字皆石经之字,句皆石经之句,读经而不读石经,饮水而忘其源。”(丁溶:《唐石经校文序》)这其中的“石经”指的是唐石经,即《开成石经》。《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4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114块碑石,每石两面刻,每碑上下分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经文650252字。碑石高约216厘米,面宽93厘米。下设方座,中插经碑。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8日,爱尔兰第二次发行《爱尔兰电影》邮票,选用《风吹稻浪》(2006年)、《无法安息》(2007年)、《国王》(2007年)和《加油站》(2007年)4部近期上映的本土电影剧照为主图。回溯1996年10月17日,《阿仑岛人》(1934年)、《我的左脚》(1989年)、《土地》(1990年)和《承诺》(1991年)4部影片亮相方寸,爱尔兰首次以邮票为载体推介本国电影,且用以迎接世界电影的百年盛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