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推广,已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日两国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在新形势下有效培养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日语人才,提高其对外传播中医文化的能力,对进一步推动两国中医药交流合作和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日语人才培养的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内部劣势、外部威胁,探讨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日语人才中医对外传播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国荣  张建华 《科教文汇》2021,(10):105-107
中医思维有别于西医思维,中医强调通过身体力行进行感悟的直觉思维,关注的是整体。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培育中医思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领域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有很大的突破,并且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使得全球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学校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高等院校国家化教育趋势更加显著,因此,也对高等院校的中医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挑战。基于此,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主要针对高等院校中医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然后根据社会对中医药人才需求标准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中医教学与人才培养建立对应的关系,并进一步促使中医教学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4.
唐振宇 《大众科技》2021,23(10):131-133,124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强.文章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从该校中医养生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指出了目前中医养生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中医养生学教学新模式,认为应当立足于中医经典课程,筑牢中医理论基础,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中医养生学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国家的老龄事业规划,社会的养生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梁永飞 《科教文汇》2011,(7):154-154,204
高职涉外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找准目标市场.以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涉外秘书人才。以“双证融通”为主导.使学生拥有时代感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满足涉外企业秘书岗位的用人需求:以细分市场及学校主要人才培养方向为指导.注重特色课程建设.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行业知识。两种模式的融合共同促进高职涉外文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唐加星  周广林  陈俐  罗继红 《大众科技》2017,19(11):104-105
现阶段我国高层次青年中医人才的数量、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相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师承模式培养效果得到广泛认同。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总结以往青年医师培养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的?青苗计划?,加强师传身授的青年中医人才培养战略,取得良好的效果,完成师承工作的学员大部分人成为科室学术骨干、业务骨干,个人理论知识、临床思维显著提升,临床实践及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侯贺英  吴润芝  冯婧晗 《科教文汇》2016,(4):170-171,181
文章就保定市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展开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涉外导游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即专业素质、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后对保定市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专业数量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外语能力培养不充分、学生的跨文化素养较低;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讨论了跨文化视角下保定市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实习实训基地的创建、师资队伍的建设、考核评价方式的设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发展格局对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从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的视角出发,以“专业+”为总纲,融入中国化、柔性化、灵性化、商务化元素,构建“一专四化”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以CZ工学院为例,通过其实践成果验证“一专四化”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贾超 《科技广场》2013,(6):185-188
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应从语言、专业、礼仪等多个方面着手,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应当是文化层面的培养和熏陶。为此,笔者从文化层面入手,分析国内外文化的差异,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适用于国内旅游市场的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校森林 《科教文汇》2009,(22):221-221
中国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医理论提供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中医是与中国文化一起成长并流传下来的,只有从加快中医药立法、扶植培养中医药人才、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等方面出发才能使中医药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秀霞  宋凯  赵思喆  周娜 《现代情报》2017,37(11):125-129
提取并对比中外教育大数据研究的主题分布,揭示国内教育大数据研究的不足,为国内教育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通过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利用共词分析法和LDA模型获取中外教育大数据研究的主题分布。国内教育大数据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及应用、教育数据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研究、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5个方面;而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环境研究、数据挖掘及应用、教育应用研究、用户研究、开放资源与个性化教学5个方面。通过国内外研究主题对比,国内在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数据保护、教育应用和教育数据开放4个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针对于国内教育大数据研究存在的不足,分别从政策法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媒体融合等方面提出国内教育大数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东青蒿科技团队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国家523项目,随改革开放而生。长期以来,该团队奉行科技集成创新原则,以大学科技园、对外抗疟援助项目等平台为集成创新载体,以青蒿医药临床、青蒿医药研发、青蒿医药产业、青蒿医药抗疟推广、青蒿医药人才培养等全价值链为集成创新路径,以中央和省府政策、法规为集成创新向导,以文化集成生成的团队文化为集成创新保障,形成颇具特色的青蒿医药科技集成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为牵头单位的中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小组,面向我省的医药行业及卫生类中职学校开展中药中职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中药专业教育资源现状等方面的调研,为制定我省中药中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阙路晟 《大众科技》2014,(5):158-159
针对当前社区居民越来越重视"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对社区中医的需求颇高,结合国内面临中医全科医师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临床医疗服务需要现状,浅谈对在当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目前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素质评价理论,构建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模型,对提高与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和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四个“四位一体”的基本思路下创新发展就业促进机制,将是发挥河北省独立学院独特优势的一剂良方。四个“四位一体”即:就业相关主体的政府部门、社会资源、母体学校、独立学院一体;供需匹配调控的社会需求、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分流就业一体;创新创业要素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实践平台、政策扶持一体;人才培养过程的通识教育、专业培养、生涯指导、应用导向一体。这四个“四位一体”由宏观到微观,依次递进,是推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招数,也是促进独立学院持续稳定发展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7.
申建权 《科教文汇》2012,(27):148-149
在目前的西医院校中,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已经成了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但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往往涉及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并且由于西医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也就导致中医的教学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所以,在西医院校教学中如何加深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中医教学的质量则一直以来是西医各院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广东在建设中医药强省当中,亟需增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加速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与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将意味着成果产业化程度加大,将意味着中医药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将意味着中医药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博士后工作满意度对我国科研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湖北省7所部属高校博士后工作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性因素是影响博士后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工资福利差别、科研设备条件、人才培养状况及融合情况对博士后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除健康状况外,其他人口特征因素和身份背景因素对博士后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影响。为提高博士后工作满意度,应确保博士后享受正式教职工同等待遇、改善科研条件、加强人才培养管理、促进博士后融入所在单位、关注博士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选择。以江苏为例,在界定先进制造业概念及内涵,分析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瓶颈制约的基础上,从创新驱动、技术标准先行、要素流动与集聚、区域布局动态优化、资源环境及要素成本倒逼、国内外竞争与合作六个方面系统构建先进制造业培育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产业基地化、集群化发展已成江苏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较高的经济外向度也造成了江苏制造业对外来先进生产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过度依赖;其次,自主创新及技术标准掌控能力不足,特别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企业R D活动的不足,制约了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此外,资源环境及要素成本对江苏产业升级的倒逼效应初步显现。据此提出江苏先进制造业培育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