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思路抓线索突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谈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和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紧密联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抓住行文线”索,把握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  相似文献   

2.
以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学生在写“游记”一类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毛病:见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想到哪写哪,没有条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从指导阅读做起,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叙事物的。如在指导学生写《游梁山》一文前,我就先指导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出作者游览示意图,弄清作者游览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的确如此。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绾全篇的作用;题目又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悟出全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呢?现谈几点做法。一、设置疑问,引发兴趣在教学某些课文之前,可以提出一些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释疑过程中理解题意。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先提出疑问:“你们知道金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双龙洞?”对这一问题学生很有兴致。纷纷动脑、动嘴。可他们只知道金华在浙江省。至于“为什么叫双龙洞”却无从回答。这时我抓紧时机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我  相似文献   

4.
电教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放了一段一位老师游张家界的配乐朗诵,接着又放了一段有关溶洞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感受溶洞的美。然后,我话锋一转,导入要学的课文:在浙江金华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溶洞,叫双龙洞,叶圣陶老爷爷在游览后,写了一篇游记。在这篇游记中,他不但给我们  相似文献   

5.
电教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放了一段一位老师游张家界的配乐朗诵,接着又放了一段有关溶洞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感受溶洞的美。然后,我话锋一转,导入要学的课文:在浙江金华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溶洞,叫双龙洞,叶圣陶老爷爷在游览后,写了一篇游记。在这篇游记中,他不但给我们描述了许多美丽的景物,还记录了他自己惊险…  相似文献   

6.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江西的甘密老师是这样引着学生走进"双龙洞",感悟"游记"这一文体特点的。师:这是——(课件出示图片)生齐:金华的双龙洞。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  相似文献   

7.
一、归纳回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总结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的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第八册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在路上和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而不仅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而且知道是怎样有次序地讲清这些内容的,还要体会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一、导游式板书这种板书根据游记文章的特点 ,采用导游的方法 ,抽出文章的线索 ,即所谓“文章一大篇 ,抓住一条线” ,使学生认识循“线”而进 ,增进理解。如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第8册第19课) ,可设计如下板书 :此则板书 ,把作者的游程按顺序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行进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一起攀登 ,一起游览金华双龙洞 ,饱览祖国河山壮丽景色。二、总分总板书它是抓住课文布局特点及景物变化 ,在授课结束后进行小结而设计的 ,给学生以纲举目张的认识 ,如《桂林山水》(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便可以这样设计 :这则…  相似文献   

10.
今年第2期《云南教育》刊登的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很有特色,值得一读。执教的周老师计划用三个课时教完这篇课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先让学生凭借课文,在头脑里形成游双龙洞的路线;再按照这条路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以此为基础,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  相似文献   

11.
一、归纳回顾 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总结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的新奇。使作者有种种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编写提纲——《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张滴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第十册第三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游览金...  相似文献   

13.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我在第一次教学时,叶圣陶老先生真的被我“邀请”到课堂,成为孩子们游览双龙洞的“导游”。  相似文献   

14.
课内拓展叶圣陶老人笔下的金华双龙洞(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景色奇丽,美不胜收,尤其是双龙,龙须、龙爪、龙身、龙鳞、龙尾等清晰可辨,形  相似文献   

15.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孔隙”一段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游览双龙洞最为独特的经历就是进出孔隙的感受,而没有去过双龙洞的同学很难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让学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的游记散文。作为一篇传统教材。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法。以往教学此文,按照教参,先整体感知,后逐段讲读,以注入式为主。学生缺少游历的体验,因而学起来无精打采。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再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注重探究与互动,关注理解与建构,注意延伸与拓展,效果确实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7.
修订版“大纲”指出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在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一、在激发学习兴趣上用功夫———调动学习主动性修订版“大纲”强调学生应“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习才有内驱力 ,才会全神贯注。这样 ,其内心是愉快的 ,行动是积极的 ,思维、观察、想象等多种智能活动 ,才会最主动、最有效。1 设计导语引趣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  相似文献   

18.
仙瀑洞游记     
学完叶圣陶爷爷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也忍不住想去看看那清澈的流水,看看那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于是,在这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假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金华双龙洞景区。  相似文献   

19.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我教学这一课时,在指导精读的同时,注意了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巧妙的语句过渡衔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效果。一、当好“导游”,创设意境,激发情趣教学游记,教师解说、介绍极为重要,就如同风景区的导游一样,把固定的景物以生动的语言介绍给游人,牵引着游人的心。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中的:  相似文献   

20.
《记金华的双龙洞》达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用准确朴素的语言,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览途中的美丽风光和双龙洞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层次读文,解读文本,进行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