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康 《百科知识》2010,(19):64-64
女训是中国传统女性的礼教规范和言行准则。卷轶浩繁的儒家典籍不仅包括对女子的训诫内容,还存在火量出白女性之笔的女训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女四书》。《女四书》作为古代女子的教科书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被广大女性传播、阅读。直到戊戌维新时期,还被列为女子学堂的必修教本。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和日本都延续了传统儒学。传统儒家的女性观是儒家礼教中的构成部分,对中日女性观具有深刻的影响。日本女性深受男尊女卑的儒家女性观,并有选择地模仿,形成了日本女性的生存现状。本论文针对传统儒家女性观对中日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和沉淀的智慧结晶,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她又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地反思。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9,(9)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多个方面,其中传统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当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时,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基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在进行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时进行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著作颇丰,他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家庭恶毒女性形象和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新式女性。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的老舍,既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又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并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在老舍作品中特别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心理倾向——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和排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苏亚囡 《科教文汇》2009,(34):49-49
本文主要是对唐代家训中有关女子教育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认为从唐人家训来看,唐人的女子教育观念固然有较开明的一面,但主流仍是受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影响的中国传统女教思想。  相似文献   

7.
宋晓真 《今日科苑》2006,(4):I0001-I0001
日本文化的形成自古就受着中国儒家学说的强烈影响,可以说就是儒家思想的延伸。到了日本的平安时代中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现代。深入探讨这种儒家思想对这种文化传统形成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以及这种传统下日本文化的特色及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礼”源自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内容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入手,阐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何要渗透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以及怎样渗透问题,以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审美观念,在当代仍然牢固地根植于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新一代日本建筑师们,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设计出许多具日本传统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李志 《科协论坛》2008,(4):117-118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经20多年的时间,日益发展成熟,实现了中国设计与国际设计界的交流和对接,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也经历了对外来物品的狂热崇拜阶段开始向传统文化和本土文明寻根,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也极大地启发了设计师和国民对本国文化的再认知,传统将是中国当代设计考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内容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入手,阐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何要渗透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以及怎样渗透问题,以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浅析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洋 《科教文汇》2009,(4):91-91
中国女权主义中女性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特别是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亟待解决。根据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及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和对策,以实现社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艾素芬 《科教文汇》2008,(33):233-233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一直密切关注“耙耧山脉”那块贫瘠土地上的生灵。早年三个姑姑、大姐以及现在的妻子对他的人生及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的优美而意蕴丰富的女性形象,描摹了一幅幅中国当代乡土女性生存的文化本相图。本文将择取其中的两个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文化学角度阐释阎连科对待女性的态度并分析他在女性身上寄予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全面展示和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和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重大促进作用”的论著.尽管当代文化和文化史学界比较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现代价值的研究,但是至今只承认其对当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近10多年来也开始注意其对当代科技政策和管理科学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个较普遍的观点则认为,在科学技术发展已十分先进的今天,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科学技术)对当代科学技术不可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然而历史的发展常是出人意外的,科学技术新的综合性潮流的崛起和面临越来越多复杂性、非线性和自然史问题的探索,已越来越显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经济、伦理、哲学,乃至宗教等)在当代和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书的意义就在于组织了多学科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对近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第一次集大成的工作,向学术界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这一全新的学术领域,必将有助于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科技领域中自觉地发挥我们民族文化的优势. 本论文集主要是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所积累的学术成果.1990年创办此"讲座”至今已有290多讲,共组织近600次学术报告.其中约有150个报告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前沿发展”内容的.在此"讲座”基础上,1995年以"中国传文化与当代科技前沿发展”为主题的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顺利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并联名发表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可以做出重要贡献>呼吁书,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之后又出现不少论文和笔谈. 鉴于上述成果,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这部专著性论文集问世了.本书分七编,百余篇论文对此全新学术领域进行系统展示和全面论述:第一编,总论;第二编,系统思维与当代科学整体化;第三编,古代自然史料与当代自然史探索;第四编:天人合一观与当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第五编:当代大型工程的历史论证;第六编:传统科技基因与当代科技创新;第七编:科技传统缺陷的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本书前六编,主要谈中国传统科技的光辉成果在当代和21世纪科学技术中的作用;第七编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不足,并提出了系统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历史任务.本论文集的出版,将助于这一领域的系统深入研究,并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领域、投身于这一领域,以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开创富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道路. 真海松  相似文献   

16.
电话女接线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女性职业之一,从事这项职业的女性被认为是“摩登女性”的代表。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大众报刊、档案等史料的整理,梳理出中国近代电话接线生职业从业性别的转变;分析了女接线生日常工作中遭遇的控制及其有限的反抗;并着重探讨技术与性别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女接线生的具身实践构成了电话技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线职业的女性化及女接线生媒介形象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电话有了“她”色彩;同时,电话亦非只是价值中立的简单工具,技术领域的劳动性别分工再现了传统性别文化,新技术领域复制甚至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观念与秩序。  相似文献   

17.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为基本内核的传统孝文化,奠定了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但是当前社会对孝文化的忽视,和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造成了大学生孝文化的缺失和推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和如何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孝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继承传统始终是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师在设计构思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缅怀于昔日的辉煌,在室内设计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一种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9.
宋彦 《科教文汇》2021,(10):165-168
“厌女症”是指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歪曲、贬低女性形象的表征,并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女性头上的情绪或主题。《伊库斯》是当代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在《伊库斯》中,彼得·谢弗表现出明显的厌女症倾向,具体体现为塑造的女性形象传统刻板,把责任和问题归咎于女性以及贬低女性的智慧,认为男女之间在灵魂和肉体上都无法沟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的公映,日本艺伎迅速成了全球观众所津津乐道的话题。300多年来,艺伎已经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一些著名的艺伎甚至对日本历史的走向有过微妙的影响。而且,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描写艺伎恋情的。被称作"艺伎道"的行为规范,也已经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一种生活和社交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艺伎文化已深深植根于现代日本文化之中。日本艺伎,同富士山、樱花、相扑、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的象征.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从不同角度折射日本大和文化的魅力。本文从艺妓题材电影文化角度结合中日两国的历史分析了艺伎文化唯美主意情调以及艺伎和日本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