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苏敬勤  单国栋 《科研管理》2016,37(6):92-102
本文基于认知视角,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考察和分析动态视角下中国复杂产品系统企业技术发展的主导逻辑。研究发现:复杂产品系统企业中存在一种一以贯之的“技术归因”逻辑,其内涵体现为外部驱动、任务定义、任务实现和任务保障四个方面;复杂产品系统企业的“技术归因”逻辑具有“任务导向”和“技术聚焦”的特点,使企业聚焦于技术获取和产品研发任务,从而获得长期绩效和持续竞争优势。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归因”认知逻辑的惯性特征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组织阶层逻辑差异、与行业逻辑匹配性等问题,及其对中国复杂产品系统企业具有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婧  雷家骕 《科研管理》2022,43(11):1-10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认知视角对中国情境下高校/研究机构衍生出来的“基于科学的企业”的创新发展主导逻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这类企业存在双主导逻辑并存的现象,分别为“需求归因”和“技术机会归因”逻辑,并且虽然在不同的阶段两种主导逻辑一以贯之,但企业对于两种主导逻辑的侧重即两种主导逻辑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及方式是不断动态演化的。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双主导逻辑对“基于科学的企业”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双主导逻辑的演化路径以及对“基于科学的企业”参与和利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情境下“基于科学的企业”相关研究具有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复杂产品系统追赶路径的选择对后发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中国高铁,核电和航空三大复杂产品系统领域的追赶路径,总结出中国复杂产品系统实现成功追赶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实际产业困境给出具体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复杂产品系统领域的追赶需要同时考虑技术、市场、用户、互补企业、政府等关键要素的影响;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要重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融合;用户应主导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产品进行商业化的应用指导和支持;政府的干预和协调是后发国家实现复杂产品系统成功追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结合认知视角和服务生态系统视角,以佛朗斯的服务平台转型为例,系统探寻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动态能力为系列服务创新活动提供支持。研究发现:首先,完全自发式的组织认知更新(环境感知)是动态能力构建的逻辑起点,包含关注焦点转移(产品转向服务)和因果逻辑升级(效率转向价值共创)这两种心理活动。其次,服务生态系统为动态能力构建提供了组织逻辑。企业通过提升市场地位、优选合作伙伴、适时地退与进拓展网络边界,缩短认知距离和统一制度逻辑进行关系整合,资源重置和协同重构进行资源整合,培养大数据能力强化资源液化、资源密度及活动透明度,共同推进系统的动态整合(抓住机会和重置战略)。由此,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资源能力体系,帮助企业获取卓越的服务创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开发模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复杂产品系统生产对于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复杂产品系统和企业技术能力的分析,提出从技术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来认识复杂产品系统,并提出复杂产品系统技术研究开发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识别复杂产品RD网络中研发任务分解程度、成员企业间合作方式及企业间知识互补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复杂产品RD网络的形成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揭示研发任务分解程度和企业间合作方式对复杂产品RD网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员企业获取互补知识的行为会推动整体研发网络呈现无标度特征。网络具有"链式"结构,其中倾向于团队合作的RD网络呈现出"环型-链式"结构,而倾向于技术外包的RD网络呈现出"星型-链式"结构。研发任务的分解程度越高,网络的"链式"结构规模越大。企业合作方式对任务分解程度和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虑标准的知识综合性和兼容性,探索破解以往相关研究多认为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会给创新带来阻碍的偏见,以及进一步丰富对复杂产品制造系统创新的研究,从促进企业制定标准的视角,以复杂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技术基础特征为自变量、资源整合能力为调节变量、标准制定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收集2000—2016年我国30家轨道交通装备系统产品制造企业的专利、标准等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技术基础特征对标准制定的影响及资源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技术基础的多样性、复杂性有助于标准制定,且技术复杂性比技术多样性对标准制定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资源整合能力增强技术复杂性对标准制定的正向影响,减弱技术多样性对标准制定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技术复杂性程度较高的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可着力提高自身集聚不同领域资源、控制资源的能力,增强其在复杂产品合作创新中的资源整合及主导作用;而技术多样性程度较高的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则需将其资源整合能力控制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8.
复杂产品系统的复杂性对知识管理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杂产品系统具有多学科知识集成、多企业参与管理、定制性等特性,这使得复杂产品系统的管理中更需要知识管理,同时也增加了实施知识管理的难度。就复杂产品系统特性对知识管理任务的直接影响,以及这些特性如何通过影响文化要素、IT要素、项目组织要素来间接影响知识管理任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22,(1):114-119
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以工作意义感和消极情绪为中介变量,积极归因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探究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工作意义感和消极情绪在不合规任务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积极归因不仅正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工作意义感的关系,而且负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消极情绪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复杂产品系统"的概念出现以来,出现了大量关于复杂产品研发过程的研究文献。本文在分析复杂产品系统特点、复杂产品体系的技术资源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大型航空航天企业复杂产品系统项目开发组织形式,以及复杂产品体系研究与开发的企业间合作模式,并将相关分析方法应用于航空航天复杂产品体系研发制造过程中的合作类型选择,以期在开展积极的对外合作的同时,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以东方红小卫星公司为案例对象,探讨企业如何实现复杂产品研发敏捷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在复杂产品研发的三个阶段,企业需要应对四类不确定性,即“混乱、不可预见与可预见的不确定性、偏差”。因而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分别发展出“聚焦外部感知、内外部跨越、聚焦内部响应”的三种IT能力,并采取以“非正式管控为主、非正式管控加正式管控、正式管控为主”的组织管控机制,从而最终促进复杂产品研发的敏捷性。企业复杂产品研发各阶段的主要目标呈现出 “更注重创新、兼顾创新与可靠、更注重可靠”的动态变化特征。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完善企业敏捷性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复杂产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研发敏捷性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寻中国企业实现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为此,研究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典型案例,指出利基策略是在该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分析了利基策略下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机制,构建了基于利基策略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模型;研究表明,在技术基础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的背景下,利基策略是中国企业利用“大国效应”自主开发复杂产品系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消费情感对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秦  崔艳武  张驰 《预测》2008,27(3):29-35
以往对顾客满意和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都是从顾客的认知角度进行,顾客情感在消费过程中对顾客服务评价和购后行为的影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维纳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归因—情绪反应—行为预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建立起整合消费情感、顾客认知、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的概念模型,提出相应假设,并通过实证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情感与认知显著相关,并且与顾客认知共同显著影响着整体服务质量评价和顾客满意。其中,积极情感对两者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我和外在归因的消极情感则与两者显著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归因的消极情感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表现出与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技术联盟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突破的主要途径,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联盟的稳健发展。从调节聚焦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根据社会认知原则对技术联盟中机会主义的界定,以及不同聚焦类型的联盟成员对机会主义的容忍程度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促进型聚焦比预防型聚焦的联盟成员更能容忍投机行为。以产学研技术联盟为例,产方为促进型聚焦,学研方为预防型聚焦,通过利益共享、第三方介入等手段融合双方聚焦类型,从而增强联盟稳定性,促进其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消费者的视角,以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和期望一致性模型(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s model)去综合解析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反应,并构建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反应模型。分析指出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受利己归因的负向影响,利他归因的正向影响;通过期望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负向影响而感知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企业评价和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学"投入-生产-产出"(IPO)范式的过程视角,探讨以创新为核心思想的复杂产品生产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并构建从资源投入、组织范式到复杂产品生产,再到生产绩效产出的全过程能力分析框架。分析表明,国家复杂产品生产能力是一个系统,需要用系统思维方式构建更为宏大的理论;以及,更要体现政策研究的规范性、描述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张颖  许强  程聪 《科研管理》2023,(4):93-102
一直以来,关于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制度的有效性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从制度逻辑的微观视角出发,通过三花与兰柯、丹佛斯两个企业竞合事件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以市场换技术”范式下中外企业竞合过程中的主导制度逻辑变革包括改革型逻辑转变和发展型逻辑转变两种范式。在改革型逻辑转变过程中,中国企业基于市场优先策略,采取先隔离再跟进的市场启发机制和先探索再利用的技术积累范式。而在发展型逻辑转变过程中,中国企业则基于技术优先策略,采取的是先跟进再隔离的市场启发机制和先利用再探索的技术积累范式。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市场规则和技术机制来实现竞争赶超具有实践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专利质量导向下企业创新能力异变存在“柔性-效率”基本矛盾。秉承时机选择和惯例破坏视角,采用模糊集质性比较分析法(fsQCA),基于2011—2017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115个创新能力异变事件样本,研究了难以预测环境、价值认知和创新能力异变的细分特征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路径,并结合案例进行了阐述。结果发现:(1)单因素不构成影响专利质量的必要条件,专利质量高低取决于多项因素组成的复杂组态;(2)仅存在一条有效路径引发高质量专利,即路径Ⅰ“难以预测程度高且比例低的环境-复杂且聚焦的价值认知-高幅低速的创新能力异变”;(3)存在四条路径引发低质量专利,路径Ⅱ、Ⅲ、Ⅴ所对应的“难以预测程度高或比例高的环境-松散或简单的价值认知-低辐或高速的创新能力异变”以及路径Ⅳ所对应的“难以预测程度低且比例低的环境-聚焦且简单的价值认知-高幅的创新能力异变”;(4)影响专利质量的原因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结合价值认知和难以预测环境因素,基于组态配置视角探究企业创新能力异变事件对专利质量的影响路径,在突破二元创新理论隐含的认知资源和信息完备前提的情境中深化了从利用式到探索式创新转变机理的研究,对二元创新理论具...  相似文献   

19.
李文丽  沈滢  许正良 《情报科学》2013,(8):57-60,65
在企业能力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及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把知识、惯例、资源及能力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框架体系中,以知识为逻辑起点构建了由能力补给系统、惯例"三器"系统(感应器、加工器、效应器)、资源操作循环系统构成的企业专利能力演进机理模型。从企业视角提出了促进企业专利能力演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主导逻辑作为企业内部主导的一般管理逻辑,是指导企业制定相关战略决策、采取行动以快速响应外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的先导模块,对组织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及战略执行具有指导作用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1986-2020年间与研究主题相关的211篇中外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整理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出主导逻辑的发展进程、概念内涵、形成机制、特性及类型划分等内容,并从与主导逻辑相关的企业竞争优势、价值创造及服务创新等热点议题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主导逻辑理论知识框架。本文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了主导逻辑理论现有研究,同时期望能够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进一步探寻组织内部多元主导逻辑共存的内在机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补充服务主导逻辑对消费者影响的相关研究,丰富多类型主导逻辑的认知及作用机理;期望学界产出更多以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管理实践现象为研究土壤的高质量研究,从而为实践界在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构建主导逻辑提升组织竞争能力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