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中止是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中止不仅存在于单独犯罪中,而且存在于共同犯罪中,由于共同犯罪比单独犯罪更具有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共同犯罪的中止在认定与处理上的特殊性。本文拟就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犯罪中止的成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片面共犯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犯罪理论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根据学者的观点,片面共犯之所以称之为片面,就在于一方就另一方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因此,对于有意思联络的一方当事人成立共犯,另一方因没有共同意思,不成立共犯。  相似文献   

3.
片面共犯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犯罪理论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根据学者的观点,片面共犯之所以称之为片面,就在于一方就另一方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因此,对于有意思联络的一方当事人成立共犯,另一方因没有共同意思,不成立共犯.  相似文献   

4.
李大为 《科教文汇》2007,(11Z):151-151
片面共犯理论是共同犯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犯罪理论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根据学者的观点,片面共犯之所以称之为片面,就在于一方就另一方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因此,对于有意思联络的一方当事人成立共犯,另一方因没有共同意思,不成立共犯。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社会现实,研究电信诈骗犯罪的既未遂问题。在研究既遂问题时,从诈骗罪构造出发,提出现有理论学说的不足,并提出具有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折衷说"的观点。考虑到类型的犯罪正朝着团伙化、集团化发展,在研究未遂问题时着重研究共同犯罪的情形,并将共犯分为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进行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6.
浅析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贿罪共同犯罪中存在混合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只要实施了教唆、帮助性质等行为,且情节严重,符合受贿罪共同犯罪的特征,也可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7.
李北  黄山 《科教文汇》2007,(11X):155-155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犯罪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各种情况,以期明晰犯罪中止和其他各种犯罪形态的界限,希望对研究该问题的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犯罪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各种情况,以期明晰犯罪中止和其他各种犯罪形态的界限,希望对研究该问题的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社会环境塑造了人的犯罪意识,使人成为潜在的犯罪人,从而完成一个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犯罪行为是行为人主观意识对客观环境的反致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犯是指以某种特定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特殊要件的犯罪。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之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和追求。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回答的是犯罪人为什么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虽然目的也可以推动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动机是更为内在的、更直接的因素。目的犯的目的应是特定犯罪日而不是一般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犯是指以某种特定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特殊要件的犯罪.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之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和追求.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回答的是犯罪人为什么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虽然目的也可以推动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动机是更为内在的、更直接的因素.日的犯的目的应是特定犯罪目而不是一般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2.
犯罪行为是在具备犯罪心理和我和机遇两大要素时才可能发生,而且犯罪心理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和过程的,犯罪机遇也受社会及自然因素的制约,因此,对犯罪行为的发生的犯罪心理的形成进行科学的心理预测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对待犯罪行为适当的做出宽严选择,做出选择的基础是刑法的本身价值要求和社会形势需求的结合。非犯罪化应当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前中国的一种具体表现。提倡非犯罪化对中国整个刑事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之建构意义重大,而这也正是刑事政策的应有效用。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已经具有黑社会犯罪的某些特点,是犯罪集团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既不同于黑社会组织犯罪,也不同于一般共同犯罪。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贾立岩 《今日科苑》2009,(24):179-179
近年来,扒窃犯罪活动突出,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和群众出行安全感的热点问题,且这种犯罪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稳定。但由于目前扒窃犯罪作为盗窃犯罪的一种,在定罪量刑标准上,与盗窃犯罪完全一致,造成打击处理力度较低,较难控制扒窃犯罪的发生。必须引起立法、行政、司法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按照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考虑扒窃犯罪的主观恶性,提高对扒窃犯罪的定罪率,有效打击扒窃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扒窃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冯亚军 《内江科技》2012,(2):47+103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一禾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1]。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条文中可以找到关于共同犯罪明确的条文规定,《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然而,由于我国刑法分则是按照单独犯罪模式推进的立法工作,导致身份犯罪一旦与共同犯罪相结合就极为复杂棘手,文章着力于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几个角度进行了论述,通过介绍不同时期身份共同犯罪的不同学说进行总结,最终得出了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能够与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构成共同犯罪的结论,在该章节笔者也提出了该情况下如何认定共同犯罪性质的观点。此外在文章中笔者还指出了我国身份共同犯罪存在的问题并于最后给出了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虽然网络犯罪具有众多异质于传统犯罪的特点,但是犯罪的本质并不会随着犯罪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而应该保障刑法规则在双层空间中适用的统一性。目前刑法学界针对网络片面共犯的讨论乃是基于区分制的思考,运用区分制难以破解网络片面共犯罪刑困境的尴尬,促使学者们从正犯化抑或立法中寻求解答。然而,现实空间中的片面共犯不需予以正犯化的事实引致"正犯化"适用于双层空间的期待落空;基于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立法审慎原则的考量,刑法解释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坚持单一制,无疑是破解网络片面共犯处罚困境的最佳选择,既坚守了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又保障了刑法规则在双层空间中的统一适用。  相似文献   

19.
陈凯健 《科教文汇》2013,(6):198-198,200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和司法实务都认为,对于脱离的共犯,按照犯罪既遂处理。但是该种理论的合理性是否正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笔者认为,有必要承认共犯脱离的合理性,并对其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20.
陈凯健 《科教文汇》2013,(2):198+200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和司法实务都认为,对于脱离的共犯,按照犯罪既遂处理。但是该种理论的合理性是否正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笔者认为,有必要承认共犯脱离的合理性,并对其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