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华 《考试周刊》2009,(38):167-168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何为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呢?它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密切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又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一言以蔽之,用生活理解知识,更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对学生知识的落实和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充满魅力,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成为摆在所有政治教师面前的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充满魅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无时不变,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生活化的课堂能够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把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实际内容,进而让知识变得灵活易学。但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相脱节,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学习生活,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们体会到政治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生活化教学是植根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教学状态。阐述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领悟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欧阳清泉 《教师》2014,(29):82-85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回归,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往往将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知识课,很多家长、学生乃至一部分教师都认为政治课的教学仅仅是背背而已.犯了"一背就灵"的错误.忽视了它自身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了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灌输式说教,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等倾向.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摒弃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做法。要想让思想政治课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必须让教学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心灵发生碰撞和共鸣。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并非是对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简单还原,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9.
<正>"让课堂融入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是当下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让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地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促使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一、向现实生活回归现实生活可以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知识的应用对象、实践活动的场景、体验与反思的材料等等。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教学就会失去吸引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感悟人生的意义.但有了好教材,还得有好教师去教才行.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理念,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样,思想政治课应有的效用才能得以发挥.那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相符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凸显课堂的活力与魅力。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把握好"真""情""思""趣"四个关键。一、创设情境要求真,努力靠近学生生活杜威认为教育的源泉和动力是生活,教育应该回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思想、政治、品德、社会、法律、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在中学的所有课程中,思想政治课应该说是最富有魅力的一门学科。然而,由于现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单纯传授知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竟使思想政治课成了学生极不喜爱的枯燥无味的一门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误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卢萍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91-192
如何让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变得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高人文素养?这些都要靠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首先是趣味导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导语既要简短又要有趣。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探究知识的欲望。参与表演。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师生双方的配合表演,又能增强教学的主动性与直观性。童话引导。学生用"心"写出来的童话,能够成为笔者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导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高中政治课课堂变得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传统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情境化教学,强调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他人合作,获得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只有在政治课中引入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们的课堂,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获得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怎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与师生的心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师生心理环境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尊重、平等互助,形成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提升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此外,增强师生心理互融性可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就是一门枯燥、乏味、与生活没有什么联系的学科,政治课学起来很无趣,却不得不学,从而导致了政治课教育功能的低下.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使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牢固掌握"生活"这个全新的主体,努力让思想政治课成为贴近生活实际与学生实际的课程.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生活化教学已经纳入了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搭建起从书本知识走向实际生活的教学趋势,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连接生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学科特点,最后是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戴秀琼 《考试周刊》2012,(2):123-124
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更有趣,让枯燥的政治课充满魅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成为摆在所有政治教师面前的课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对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解 1.生活化教学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所决定的 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教条,它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它的基本内容是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的理论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生活相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哥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脱离社会生活的政治课理论教学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政治课才会生命之树常青。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指教师要注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