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在人口运动研究中,对迁移的研究要比对出生和死亡的研究困难得多,因为人口迁移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心理甚至灾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往往十分复杂。同时,由上述因素的不确定性所致,对它们的影响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因而很难给出一个能够令人满意地描述人口迁移运动的数学模型。国外的迁移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2.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SVM)方法是一种新的统计学习理论方法,是处理非线性分类和非线性回归的一种有效方法。雾霾天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雾霾预测包含大量的非线性因素。利用与PM2.5关系密切的12个因子建立基于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雾霾预测模型,对雾霾天气预测进行了探讨,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SVM方法为雾霾天气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人口迁移:基于引力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研究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重点分析了以火车交通时间为表征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1987、1995、2005三次全国1%抽样调查人口迁移数据进行的面板分析,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极大地影响了人口迁移,其中火车交通时间提速1%将会促使跨省人口迁移增加约0.8%。这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显著地促进人口或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4.
人口迁移是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也是地理学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构建迁移人口空间关联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法,探究70个大中城市人口迁移网络的整体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运用QAP分析方法探索影响人口迁移网络演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与其他大中城市人口迁移空间关联密切,其他大中城市人口迁移空间关联强度偏弱。(2)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武汉、长沙、深圳、广州等城市处于70个大中城市人口迁移网络的中心位置,与其他城市的联系紧密,具有较强人口聚集能力;乌鲁木齐、西宁、大理、北海、韶关、牡丹江、锦州处于网络的边缘部分,影响力较弱。(3)在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中,就业机会、城市规模、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因素与城市人口迁移网络的演化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这些因素差异越大,对人口迁移促进作用就越大,消费水平和空间距离与城市人口迁移网络结构存在负相关关系;消费水平和空间距离的等级差异阻碍人口迁移,消费水平作用力大于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卫星监测的PM2.5浓度数据,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从新方法、新视角和新维度衡量了交通基础设施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能够有效降低雾霾污染程度,即便是在考虑了诸多其他因素时,这种影响效应也能被显著地识别出来。在区分不同交通模式后,发现公路运输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但以铁路、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则有效缓解了雾霾现象,这一结论在各地区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将“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定义为科技人员将知识技能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囿于当前科技人员相对缺乏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国家及有关组织机构对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因创新服务意识不足从而难以平衡本职工作与迁移关系等问题,我国人力资本迁移发展滞缓。为此,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构建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影响因素层级递阶结构模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德尔菲法明确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因素有三大类,即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其中,表层因素为创新能力和机会能力;中间层因素为包含预期收益、迁移渠道等10个影响因素;深层因素主要包含角色认同、组织支持和迁移氛围。由此提出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层面创新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环境,个人层面把握政策精神、提高认识等,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粒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鹏  董玉祥 《资源科学》2013,35(11):2239-2247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尺度相关性,从不同的尺度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尺度变化规律。当前的研究尺度多依据行政级别来进行选择,研究单元空间异质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引入景观生态学空间粒度的概念可以更好地揭示尺度问题。本文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和区位等方面共28个因子,对广州市8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10个空间粒度上的分析。研究构建不同粒度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粒度差异以及模型相关系数随粒度变化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要素因子相对经济社会要素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更大,其中坡度和坡向的影响排序靠前;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入模型的影响因子个数也不尽相同,交通运输用地模型的因子个数较少,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影响因子个数较多;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也有差异,随着粒度增大,模型解释能力普遍是增强的。  相似文献   

8.
以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将社会资本分为政府与民间两个变量,研究双重社会资本的不同影响,运用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双重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重社会资本对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两种治理行为均起到正向中介作用.特别地,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雾霾治理需要政策强制力来保障实施,号召性的信任因素与激励行为的正向影响有限.我国雾霾治理进程需要从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等多方面着手:颁布法律规范,弥补制度漏洞;增进彼此信任,加强公众监督;引导环保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协调多方行为,激励资本互动.  相似文献   

9.
将雾霾这一新的约束条件纳入环境技术效率研究框架,基于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BM Undesirable方法测算了雾霾约束条件下的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重点探讨了技术创新与环境规制强度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效率测算结果显示: 雾霾约束下中国整体环境技术效率平均值仅为0.616,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空间较大;环境技术效率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水平依次下降;各省市环境技术效率差异显著;各地区节能减霾潜力巨大.进一步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当前的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强度并未能显著改变雾霾污染现状以及提升环境技术效率,经济规模、外资依存度、人口密度及地理位置因素均可以促进环境技术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和贸易依存度则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亚男  费锦华 《资源科学》2021,43(5):872-885
实施雾霾污染精准治理是应对局部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01-2016年263个中国城市PM2.5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了决策树递归分析方法,量化了雾霾污染分区因素和治理因素的交互影响,进而识别出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及其治理因素.结果 表明:①地理区位、行政级别、产业结构、区域规划、经济地带是识别中国城市雾霾...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配送车辆调度是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客户更优服务的保障。文中分析了无时限配送车辆调度的影响因素,从车辆、客户、配送中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设计以配送总里程最短为目标的调度策略模型。根据调度模型函数,分析了基于无时限配送车辆调度的遗传算法的功能架构、算法因子及函数,并编程实现该算法,从数据结果分析,基于遗传算法的配送车辆调度策略在大规模数据量的应用中可达到较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零售业商圈吸引力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目前正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的虚拟商圈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电子商务虚拟商圈吸引力模型。首先,确定了不同于传统的零售业商圈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然后,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得出目前影响电子商务虚拟商圈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商品价格和付款的安全性的结论;最后,用AHP分析模型对淘宝、易趣、拍拍三家电子商务虚拟商圈的吸引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拍拍、淘宝和易趣对买家吸引力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雾霾天气下动态交通图像的细节性较差,获取的图像信息较少的问题,需要对雾霾天气下动态交通图像的自适应清晰化方法进行研究。当前采用的方法进行动态交通图像处理时,不能有效地提高图像的细节,导致获取的图像信息较少。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成像模型的动态交通图像的自适应清晰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非局部均值方法对动态交通图像进行去噪,结合去噪后的动态交通图像利用成像模型的清晰化方法对动态交通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利用动态交通图像求解成像模型中大气耗散的函数,根据图像像素点所处的位置精确的设定动态交通图像能见度的还原控制因子,对动态交通图像区域进行清晰化处理,以处理的结果完成对雾霾天气下潍坊地区动态交通图像的自适应清晰化方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交通图像的细节,增加获取图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运用顾客忠诚理论和满意理论,揭示顾客满意、转换成本和品牌认同等构面对忠诚意愿的影响关系和特性,设计基于顾客忠诚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框架及方法,提出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流程及显著影响因子获取方法;并以移动通讯服务消费顾客为实例背景,针对三类忠诚意向顾客群,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技术,分析得到忠诚意向的影响主因子构成及显著影响强度差异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英克尔斯的"现代性量表",本研究利用2009年课题组时江苏省631位农村劳动力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化素质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沟通能力、主观意识、内在涵养、开放观念、公共权责、经营能力、生存能力等7个因子代表性地刻画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2)整体看来,仍在外群体的现代化素质较高,其次为已经回流群体,从未外出群体的现代化素质最低;(3)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主要受到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和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长远看来,鼓励具备较高现代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建设现代农业,对于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翊  徐程瑾  王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403-1412
气候变化引发的中国人口迁移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政策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潜力的变化来估计气候变化引致的人口迁移规模。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潜力改变的条件下,中国的环渤海地区、成熟工业化地区和新型工业化地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利用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分析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对区域增长、区域差距及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迁入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迁出地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且人口迁移规模越大对经济影响也越大;人口迁移扩大了区域内差距,缩小了区域间差距,总体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必须考虑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影响因子是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最重要的一项衡量指标。本文首先设定分析的理论假设,利用期刊的相关引证指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函数模型,对科学、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期刊基金论文比、论文篇幅长短、期刊主办单位的实力和影响力、期刊的类型以及论文作者对于期刊的影响因子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和学术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内蒙古295名高校科研人才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科研人才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均对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说,家庭、高校、政府政策、能力素质以及资源整合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基于此,建议政府、高校等从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完善人力资本迁移制度实施细则、积极为科研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入手,提高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我们考察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业占GDP比重的增加会加剧雾霾污染程度,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金融危机虚拟变量和贸易开放度与雾霾污染显著正相关,能源消费和人力资本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越大,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越大。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化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20.
将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定义为科技人员将知识技能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囿于当前科技人员相对缺乏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国家及有关组织机构对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因创新服务意识不足从而难以平衡本职工作与迁移关系等问题,我国人力资本迁移发展滞缓。为此,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构建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影响因素层级递阶结构模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德尔菲法明确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因素有三大类,即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其中,表层因素为创新能力和机会能力;中间层因素为包含预期收益、迁移渠道等10个影响因素;深层因素主要包含角色认同、组织支持和迁移氛围。由此提出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层面创新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环境,个人层面把握政策精神、提高认识等,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