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按照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对语境的三个分类,分别就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小人物日记>汉译本中的营造情况,对译本在名词,人物语言及文化现象三方面的翻译情况做了评析,进而点明译者在翻译活动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有义务凭借自己的异城语言和文化的认知能力,构造译语读者相对熟悉的语言环境,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原文中由于语境迁移而流失的信息进行补偿,从而将译语读者可能出现的理解障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杨楠 《科技风》2014,(8):170-170
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具有丰富的启发性问题,译者对源文文化中的语设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在新语境中的原文再现,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同时又与译文的读者有着交际。本文从文化预设的角度对长篇小说《喜福会》译本中译者的不同解读和选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从物质、社会、观念以及语言这个文化方面进行分层,选用程乃珊和于人瑞翻译的两部译作进行定性分析,探讨文化预设对译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语境和翻译密不可分.语用学将语境分为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两大类.Hymes将其定义为社会语境、文化语境、语言环境和认知语境.就将分别从这四方面入手,来探讨它们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帮助译者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倩 《科教文汇》2011,(5):123-124
本文介绍了文化语境的含义和设置的意义,并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阐述了社会文化语境对英语词语翻译所产生的影响。由此阐明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才能使翻译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5.
王顺子 《内江科技》2009,30(8):68-69
翻译中如何最大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风格,是译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小说《祖国对你说什么?》的两个译本的比较。来探讨海明威的个性化语言风格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中,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面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论的核心是探索有效理解原语作者真实意思的途径并为翻译服务。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分类,分别从语言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介绍了语境论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并试图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李汝成译与青闰译)分析语境论的内容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新 《科协论坛》2007,(5):123-124
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有译者主体介入的痕迹。对翻译方法的研究不能孤立翻译主体在翻译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在翻译活动中,一方面,不可将翻译活动看作复制原文的简单活动,从而反对、甚至批评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介入;另一方面,译者的能动性在某些情形下要受到源文本语言规范、民族习语、作者文学手法以及文本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也赋予了诸多词语新的涵义。那么对当今流行语的翻译也成为译员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若不谨慎对待,便是要贻笑大方了。流行语的翻译需要译者也与时俱进,结合具体的语境对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在目的语中找到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从而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源语言的含义,并彰显其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翻译在《蒹葭》两英译本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霞 《科教文汇》2009,(21):253-253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0.
翻译批评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批评作为连接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不论对译者还是读者都有重要作用。研究翻译批评,首先要弄清其主体和客体。翻译批评的主体即译者,是翻译批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拟对翻译批评的译者权限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翻译批评的研究有所帮助,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业霞 《科教文汇》2010,(7):107-108
翻译批评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批评作为连接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不论对译者还是读者都有重要作用。研究翻译批评,首先要弄清其主体和客体。翻译批评的主体即译者,是翻译批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拟对翻译批评的译者权限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翻译批评的研究有所帮助,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书翻译是一项细致、专业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鉴于翻译内容的专业性和法律文化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具体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含义、用途、语境进行细致辨析。又鉴于,译者通常并不能穷尽掌握翻译对象的全部内容,因此选择适合的翻译词典是做好法律翻译工作的必备前提。  相似文献   

14.
王蕊娜 《科教文汇》2012,(29):136-136,137
本文以王熙凤在第十六回合中的语言为分析蓝本,比较《红楼梦》两全译本的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处理王熙凤语言中的以四字格为基础的俗语翻译的异同,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分析两译本的优劣,探讨汉语四字格英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过程主要为理解和表达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就得依赖于译者的认知在原文语境中进行判断和推理;恰当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与形似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世界知识结构认知程度,因此译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因此,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17.
王振  邢晓囡 《金秋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18.
赖娟华 《科教文汇》2008,(6):170-170
翻译受到哲学引入的影响,译者由处于卑微的地位上升到主体性的高度,而又回到“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的身份。翻译到底要怎么做?目前国内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译本对比分析,得出译者与其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翻译结果与差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翻译作为一种解释,具有其合理性和历史性,对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译本进行孤立的,脱离历史的优劣评论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刘桂芳 《内江科技》2008,29(4):77-78
在英语学习中,英语的解读绝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简单解码的过程,翻译也绝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直译。本文着重对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与英语解读及翻译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振  邢晓囡 《今日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