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质灾害的发生无论是对于地质环境还是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都会带来较大的威胁。地质灾害种类较多,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土地荒漠化等。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由此而带来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针对于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提高地质灾害预测水平,通过将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预测中,其能够将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以此来对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并开展实时监控,从而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预测。文中从GIS技术概述入手,并进一步对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闯  陈慧明 《内江科技》2010,31(8):34-34
弹性波观测法作为一种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采矿地质灾害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重点一介绍了采矿微震法。采矿声波法,采矿声发射法等预测煤矿地质灾害的方法,并分析了弹性波观测法的发展前号。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项目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社会公共安全领域能力建设战略布局,以及《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项目主要目标立足于地震监测预测技术发展对空间技术的需求,开展空间对地观测中电磁(EM)、红外(IR)、干涉雷达(InSAR)等多种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震例分析为基础,开展地震前兆信息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分析地震电磁场、热场、形变场异常特征,初步探讨不同异常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于童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48-248
由于地理条件和地质构造的原因,往往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周此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能及时的做好预测或是灾后应对工作队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原则和对策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环境和条件能够对地区内的地质灾害形成很大的影响,地质勘查以及防灾减灾的工作人员都在寻找水文、地质的具体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这样就能够有针对性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来避免水文地质不良情况因素带来的危害影响,从而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在人类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各类工程建设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当地水文和地质的基本情况,这也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24)
通过对通海县某物流园野外实地调查,室内资料分析,查明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研究区大地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已建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包括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预测评估以及综合分区评估,将该建设场地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划分为9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对拟建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适宜性差,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方适宜建设,最后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建设场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某公路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和预测评估工作,对该公路的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发育情况进行了评价,为公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地质灾害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地质灾害的准确预测是减小地质灾害对人民生活破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采用地质特征的普通提取方法,预测虚警率高,并且漏报概率很大。提出一种基于潜在声纹特征分析的地质高次谐波预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潜在声纹特征的提取,然后在声纹提取的基础上进行地质高次谐波分析,通过谐波分析,提取正常与异常地质的差异,最终实现地质灾害预测。最后采用一个实际的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情形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基于潜在声纹特征分析的地质高次谐波预测方法,地质灾害的最强路径,范围等被很好的预测出来,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航天从来都是国之创新重器,继陆、海、空、天之后,深空日益成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第五疆域,毫无疑问也是事关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师刚强  李豪 《科技风》2012,(6):241-243
调查分析了广州市开发区某建设用地地质条件概况,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地震和地震预测的有关知识和地震宏观异常的观察和观测要领,分析了地震预报的水平、现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影响林火发生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了我国森林可燃物今后的研究方向:开展多尺度可燃物研究;可燃物类型与火行为的研究;把以试验观测为基础的静态研究与以空间技术和生态模型为基础的动态预测相结合,研究可燃物处理效果;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可燃物处理与碳收支。  相似文献   

13.
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揭开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序幕。 40年来,空间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80~90年代,又发射了探测火星、木星以及太阳的空间探测器。1990年升空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现在仍在收索着太空深处天体的信息。空间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空间科学的发展。空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李志波 《科技风》2022,(7):70-72
本文总结了深基坑潜在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对基坑崩塌、滑坡和地面沉降灾害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尾矿库建设工程实际情况,结合矿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研究,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坝体滑塌、溃坝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基于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系统的架构进行了研究。将数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以目前拥有的大量区域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社会条件、地质灾害信息等基础资料为依托,利用GIS的叠加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模型进行区域地质灾害实时动态预测评估。并通过对灾害点所在区域的评估,获取灾点所在区的基础环境条件,结合灾点特征信息,对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评估,为防灾、救灾提供快速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射阳县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易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本文对拟建工程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在综合评估该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的情况下,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佳  卞玉梅  张一  金尚荣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232-232,305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辽宁义县地质灾害的发育主要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集中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地质灾害发育规律、致灾因子,利用GIS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因子进行属性叠加统计分析,对义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具备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及时制定应对方案,能有效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尤其是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传统的人工观测发展成为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观测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防震减灾信息节点网络设计,提出了防震减灾信息节点建设方案,以期促进我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