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心及生活技能,对于幼儿的人生有重要意义。由于独生子女多,大部分幼儿自理能力差,特别是小班幼儿。因此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话题。本文探讨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我发现在我园内大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更是呵护有加。然而,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过度依赖,以及自理能力欠缺的问题。大多数小班幼儿还需要教师帮忙进食和入厕,并且很多孩子吃东西前不洗手,上课时满教室奔跑,甚至还有的孩子会随地小便……但是,小班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有极大的可塑性。作为教师,我应该抓住时机,帮助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马婕 《科技风》2011,(4):200
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意识到帮助和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幼儿工作者的责任。针对家庭中出现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幼儿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这样才能在幼儿园中更好的去生活、游戏和学习。文章分析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以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活自理能力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生活自理能力要注重超前培养,许多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自己孩子在家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在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即我们常说的"一个娃娃两个样"。其实,孩子在家习惯被照顾,而在集体活动中,特别是家园活动中,孩子们更愿意自己的"能干"一面展现给家长看。因此,善加利用各类家园活动,能够很好的巩固幼儿的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初步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对小班幼儿上学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魏晓萍 《科教文汇》2014,(17):202-203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生命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以及社会产生各种关系,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期是一个“社会人”的起步阶段,幼儿从一个“人人为我”的家庭小环境,进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奇、陌生的,只有通过自主的交往才能帮助孩子积累认知经验,逐渐融入大环境,逐步成为“社会人”,促使其社会性得到发展。然而幼儿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其认知、心理尚不成熟,且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保护过度,因此幼儿缺乏自立能力,缺少与他人以及社会交往的经验。在幼儿园常会发现孩子因交往能力差不愿上幼儿园:“妈妈,我们班小朋友不跟我玩。”还有小朋友说:“我们班某某小朋友欺负我。”孩子之间因争抢玩具发生打斗现象,受害一方家长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找老师、家长理论。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一班就是一个小团体。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的家庭,许多孩子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生活自理水平低下。过分的依赖会导致幼儿在童年时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成年后也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或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严重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全发展,削弱了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本文对家园携手帮助孩子摆脱依赖作一探对。  相似文献   

9.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自信心、责任感以及独立性的养成,对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我国幼儿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本文将主要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性格养成、行为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要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投资越来越多,上兴趣班、特长班样样都不想落下,但很多家长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事事包办代替,自理能力成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本学期结合本班班级特色,我确立了"以儿歌指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专题。  相似文献   

12.
李阳慧 《内江科技》2010,31(4):208-208
孩子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过分包办,剥夺了孩子参与和学习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经验的缺乏,、家长忽视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和应有的尊重。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有了发育良好的身体,才能有愉悦的情绪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时期需要大人的精心照顾,但不能过多的代替孩子做事,因为孩子是在生活中学习自理的,不能什么事都依靠大人,会影响孩子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就会有更高的要求。现代经济大环境培养出的人才,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更是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意识。因为主动学习的意识是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无限进行延伸,养成孩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现在有不少幼儿园教育束缚了孩子的这种天性,都是用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参与教学。这样就限制了幼儿个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多进行幼儿主观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将来健康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建议,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丽碧 《科教文汇》2013,(3):164+172
孩子能不能成才是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更需要学生能够在初学时就如盖楼房般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幼儿通过课堂教学,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还能够不断提高幼儿对学习教材加工的水平。这不但能够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效果,还对幼儿学习数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独生子女家庭占了很大的比例。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祖辈为孩子的生活起居操心,父母为孩子创造优越的成长条件奔忙。但有许多孩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娇生惯养而自理能力差,有的乖巧顺从而毫无主见,有的胆小退缩而懦弱自卑……更不容忽视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孩女性化倾向。"少年强则国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如何成为独立自强的人?又如何担当起振兴民族的大业呢?这不由令人担忧,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与"生活即教育"思想息息相关,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本文以游戏作为载体,在生活中创造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将陶行知思想"生活即教育"与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9,(12):68-69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即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免不了"落伍"。美国儿科医生安德鲁·阿德斯曼近期出版了一本名为《宝贝手册》的书,其中关于幼儿保健常识的测试题,就连儿科医生也常常答错。如果您家里也有幼儿,不妨试做以下这些是非测试题。1.糖会让孩子的行为过度活跃吗?正确答案:否。无数试验证明,吃糖和孩子的过度活跃并没有必然联系。2.白天不让孩子睡觉,晚上他就会睡得好吗?正确答案:否。白天睡觉和晚上是否睡得好,对孩子来说根本没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幼儿学前教育,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更优秀,家长早早的就对孩子进行各种教育,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科目,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对其认识不够深刻,使得学前音乐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存在原因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