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清一代,政府一共八次遣使琉球册封新国王。清政府极其重视对琉球新国王的册封活动,从册封使的遴选、各级官府积极备办册封事务,到册封使往返琉球的情形,在中琉关系档案中均有记载,这些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册封体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中琉两国建立友好关系以来,明清两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本文拟通过清乾隆二十一年中国册封使抵达琉球册封新国王尚穆时,随封兵役闹事索银及清廷对当事人的严厉处罚,管窥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3.
清朝重视中琉间长达五百余年的友好关系。清政府对中琉交往活动中违法事件的处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些处置包括对琉球来华使臣赠送规礼银的处置,对伴送官贻误入京时限或沿途滥索供应事件的处置,对琉球贡船在华发生海盗掠劫事件的处置,对在援救琉球遇难船只中失职的地方官员的处置及册封琉球使团发生勒索滋事行为的处置等,反映了清廷注重中琉双方交往,注重在交往中维护天朝的形象,注重官吏的清廉及执法的严明。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原因,福建与琉球的交流最为密切。在明代正、副册封琉球使臣的29人中,闽籍4人,他们在中琉友好关系中发挥了特殊的区域优势。其中,潘荣的《中山八景记》是作者仅存的一篇涉琉游记短文,弥补了此次册封琉球无“使录”类著述传世之不足。谢杰的《使琉球录》与《〈琉球录〉撮要补遗》,则详细记载了往封琉球的过程,在琉期间的政治外交活动、生活起居、文化交流,以及琉球社会的风土人情等。尤其是《〈琉球录〉撮要补遗》一书,首次揭示了日本觊觎琉球的野心,并提出了一系列御倭谋略。潘荣、谢杰的涉琉著述,有助于了解与研究闽籍册封使在中琉历史关系中所具有的区域优势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嘉庆十三年(1808)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闽籍官员齐鲲受命前往琉球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尚灏。在琉球期间,齐鲲不仅恪尽职守完成使命,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其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作风亦在琉球国上下获得一致好评。作为清朝首位出任册封琉球使臣的闽籍官员,齐鲲册封琉球之著述《续琉球国志略》、诗文集《东瀛百咏》在中琉关系历史中留下了丰富且生动的记载。本文试图就齐鲲册封琉球之经历及其相关著述、诗文等方面,对册封琉球使齐鲲及其往封著述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琉球是中国东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在明初与中国建立了藩属关系,开始了双方的友好往来。到了清代,随着政权的稳固、经济的发展,以及清政府对外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中琉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清代的中琉关系进行概括阐述。  相似文献   

7.
嘉庆五年出使琉球的赵文楷是清朝历任册封使中对下属约束最严格、自身最清廉的一位。他限制封舟贸易的货物数量和种类 ;减少册封使团庞大的日常生活开销 ;免去琉球国王为册封使所设的 7次国宴 ,并拒收国王赠送的礼金。这既切实减轻了琉球的经济负担 ,又融洽了中琉关系。赵文楷等人还就书法、语言文字、诗歌等与琉球人士进行广泛、密切的交流 ,促进了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由于在海途遭遇风暴和海盗的双重打击 ,赵文楷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回国 7年后 ,就猝死于任上 ,时年 4 8岁  相似文献   

8.
琉球原是中国明、清两朝的藩属国,向明、清朝贡,明、清两朝均派遣使臣对琉球诸王进行册封。钓鱼岛位于前往琉球必经的航路上,册封使臣前往册封琉球诸王,均以这些岛屿为航海标志。在明代《筹海图编》中,台湾、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都在福建海防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9.
清代中国对琉球的册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琉球往来,开始于战国与汉代。但中国对琉球册封关系的建立,则始于明初。自此以后,凡琉球国王嗣位,皆向中国请求册封。这种特殊的政治关系,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为止,历五百余年。中国政府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共23次,派出正副册封使43名,其中明朝15次,册封使27名;清朝8次,册封使16名。中国对琉球的册封,从明代开始,有固定的仪式,并形成一种制度。清代对琉球的册封,不但继承了明代的制度,并且有所发展,许多具体礼仪比明代更完善。  相似文献   

10.
凭借其悠久的航海历史以及独特的地理优势,福建在明代进入其造船航海大发展时期。福建作为中琉之间唯一被认可的官方往来通交口岸,在中琉间册封、朝贡等形式的外交特权的发挥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明朝对琉球赐舟、责令琉球使臣在闽修舟、造舟以及赐闽舟工等行为,对琉球的造船航海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同时。福建的造船航海技术也为琉球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两国之间交流往来的进一步加强也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在明清文献中称钓鱼屿、钓鱼台。它距我国台湾岛东北约100海里,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明清时期,它是由福建沿海前往琉球国的必经之地,航路上的重要望山。 从明洪武年间始,明政府常派册封使臣前往琉球国。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奉旨出使琉球的陈  相似文献   

12.
古琉球王国与中国有着长期交往和密切联系。到明代,前后持续长达300余年的倭寇之惠对中琉关系影响巨大。倭患使明政府的册封和琉球使团在华朝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并影响到中琉之间封贡贸易的进行。琉球政府协助明朝驱逐、抗击倭寇,促进了中琉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874年日本以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公然侵略我台湾,受到清政府及人民的英勇抗击。狡猾的日本处心积虑地使用偷换事件内涵的做法,瞒过了缺少外交经验的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丧失琉球主权的《北京专条》条约,后来在日本侵占琉球过程中,琉球曾向清政府垦求援助,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拒绝对琉球的援助,最终丧失了琉球的主权。  相似文献   

14.
琉球群岛处于中国的东部,台湾与日本的九州岛之间,大小岛屿无数,现由日本冲绳县和鹿儿岛县管辖.它与日本本岛形成了天然的海上弧形防线,全线包围和分割我国东海与太平洋的联系,战略位置及其重要.琉球群岛上,曾存在琉球王国,后被日本灭国. 一、琉球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琉球群岛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隋朝.到1372年,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之后,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1375年后,琉球用中国年号,奉中国正朔.清朝入主中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大清定琉球二年进贡一次.此后又是二百多年,琉球王国朝贡不绝,称中国为父国.  相似文献   

15.
从<明实录>中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夕有关造海船的记载、历史上福船在远洋航行和海战威力方面所居优势地位以及明初福建海防和造船业格局等诸方面分析,福船应是第一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而与郑和同时为中官、且在洪熙、宣德中曾四次奉敕出使琉球的柴山亦称自己所乘福船型册封舟为"宝船".由此可以认为,同为福船的宝船与册封舟只是一物二名而已.因此,我们将较可信的静海寺残碑和<前闻记>下西洋题本摘要中有关郑和船只的记载,与明朝后期册封琉球使臣们所撰<使琉球录>中关于册封舟形制的详细描述相结合并加以研究,相信有助于人们对郑和宝船获得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琉关系史研究在中外关系史学中作为一门分支领域,还很年轻,经过中日两国学者的努力近来取得可观的成绩.本文围绕中琉历史档案的整理出版、使琉球录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史迹文物的发掘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几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17.
中琉关系史研究在中外关系史学中作为一门分支领域,还很年轻,经过中日两国学者的努力近来取得可观的成绩,本文围绕中琉历史档案的整理出版,使琉球录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史迹文物的发掘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几个方面,对90年年以来中国大陆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18.
诏书是以皇帝名义发布指令的专用文书.明清两朝,中国政府不仅通过诏书的形式,将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告之琉球,而且还通过诏书来调整两国关系,解决琉球国内重大问题,因此诏书在中琉两国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福州仓山区的白泉庵、鳌头凤岭、陈坑山、张坑山(今称长安山)等,为清代琉球人在福州丛葬区之一,也是目前福州市发现琉球墓最多的地方。为了研究古代中琉关系史,一九六三年李茂忠同志和笔者对这个地区的琉球墓群进行一次初步考察,把所看到的六十八块琉球墓碑文一一抄录下来,并由  相似文献   

20.
琉球是古代东亚的岛国,明代时期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成为友好邻邦。政治上,琉球三国中山、山南、山北多次遣使明廷,明朝对琉球进行赏赐、册封;两国在抗倭斗争中相互支持。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明代皇帝多次赐《大统历》,中国儒生侨居琉球传播先进文化,琉球派遣王从子、寨官子、陪臣子、官生、女官生等入明朝国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