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高中学生都想学习好每门学科,成为优秀学生。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感到功课太多而学不过来,以致不大喜欢的那一科就成了差科。其实,不是化学太难,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完全可以很快提高化学成绩。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2.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我正在上中学,被认为不是个好学生。读了十年书,使我刻骨铭心的印象是,不管小学还是中学,总把孩子分成两种人,好学生和差学生,泾渭分明。好学生是老师的宠儿,老师一见到他们就会笑容可掬,温言细语;而差学生是老师的心病和烦恼,老师一见到他们就会皱眉,懒得搭理。比如自习课上,好学生和差学生都在违反纪律说话,这时老师突然进来了,她横眉冷眼扫视教室里一遍,就要批评几句。但批评谁呢?老师当然是有分寸的,她通常不一概批评,因为那样会挫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他们的学习热情。于是目标就很明确,当然要批评我这样的差生,这是她的一贯策略,起到杀…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的体会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而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自学的习惯,变“学会”为“会学”。 从1985年,我就开始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我的作法是:“一引二扶三放”。这即是先由老师教自学方法,老师写预习提纲,再指导学生逐节预习,并让他们学习自己写预习提纲,待其熟练以后就整章预习,并自己写出归纳总结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后进生不论在班级的建设中,还是在班级成绩的取得中,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后进生的主要特征是学习成绩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后进生的心理,分阶段地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预习阶段很多后进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能力低,在预习阶段看不懂、学不会,不如干脆等着教师讲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降低对其预习的要求,指导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列出学习提纲和新的知识点,把不懂的知识点记下来。教师要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专门解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问阶…  相似文献   

6.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知道哪些该着重掌握,哪些只需一般了解。那些预习时不太懂的地方,老师讲到的时候,要集中精力,仔细理解。那些在预习时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老师讲到时则不必全神贯注,让脑子放松一下。这样学生听课时能抓住重难点,学习的效果就会好些。培养预习的习惯要有指导,有检查,有总结,即指导抓重难点,检查学生课本、学习笔记本,对于坚持预习且成绩提高快的学生,请其介绍经验,做到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1.预习优先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然而数学学困生往往忽略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转化数学学困生时,我首先从他们预习习惯的培养人手,指导他们如何预习、在预习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起点较低,在预习时难度就比较大,因此指导他们预习时,我就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减缓他们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在预习指导的过程中,抓住他们回答预习问题每一点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会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恐惧感,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8.
<正>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西藏民族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只有通过预习后的课堂学习,才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容易听懂,跟得上。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够自觉预习,把预习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中去。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地预习。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学生选择了老师布置才会去预习,有时候老师布置了,却未必去预习。更有学生不喜欢预习。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预习就谈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还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例如,在教"老师伴我成长"这一课前,我让学生采访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然后在课堂上说说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现代化教学,教师要对教学的各方面都有所思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更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预习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是多么的重要。其实预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方法、有目标地去进行课程的预习,而不是一种敷衍的行为。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不清楚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画下来,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做下标记。通过对课文的整体阅读,自己主动思考,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 ,上课就会有的放矢 ,知道哪些该着重掌握 ,哪些只需一般了解。那些预习时不太懂的地方 ,老师讲到的时候 ,要集中精力 ,仔细理解。那些在预习时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 ,老师讲到时则不必全神贯注 ,让脑子放松一下。这样学生听课时能抓住重难点 ,学习的效果就会好些。培养预习的习惯要有指导 ,有检查 ,有总结 ,即指导抓重难点 ,检查学生课本、学习笔记本 ,对于坚持预习且成绩提高快的学生 ,请其介绍经验 ,做到以点带面。二、培养认真实验的习惯学生通过实验 ,能把定律的内容融…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英语基础差、英语成绩不好,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英语成绩差而上职业学校的。因此,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肯定差,要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关键的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开动、引导和长期维持行为的内部进程。教师的工作不是每时每刻增强学生的动机,而是去发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和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首先,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怎样使用英语语言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以便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例如,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发达国家的语言都是英语,如美国、英国、加拿…  相似文献   

13.
方老师:我在班里虽不是出类拔革的学生,可以说是中游,但对语文很感兴趣。每当要上下一课时,我总会把要学的课文预习一遍。老师说,这样做有利于下一课的学习。我每一课都预习,可都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效。是不够认真,是功夫下得不够,还是方法上有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改变预习的效果。请您对我这个问题给以解答。谢谢!河北省深泽县营里中学张晓鸣1998年1月3日张晓鸣同学: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都将课文看一遍进行预习,这是认真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有些同学尽管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前的预习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说,学生们课前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他们听课的效率,也就直接影响他们当天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包括他们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以及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是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15.
范炳南 《考试周刊》2013,(24):70-71
时间就是金钱,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是目前很多老师都在探究的问题,而提高学习效率就是其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效率有了,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为此作者进入教育系统之初,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预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预习对于学习而言,是极为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认真的预习。学生只有通过预习充分感知课文,课堂上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更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完成预习任务,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学生的事,因为它关乎学生是否能先于老师的引领与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而不仅仅停留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那么,如何让学生乐意打开课文并走进文本?预习也是老师的事,因为它关乎老师是否能在教学之前准确把握学情,做出更贴切的预设,让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牵着老师走"。那么,如何让老师对预习的指导和评价不缺位?在实践中,我寻找到这两者的交集——让学生的预习从自主命题开始。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就以《装满昆虫  相似文献   

18.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我感受到预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刚带上七年级的时候,因为学生们刚升入初中,还是小学生的那种学习习惯,任何事都要教师去说、去指导。他们才会去做,如果不说、不要求的话,他们根本不会自己去学,更别说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因为没有预习,在教师上课时,学生们一无所知,提问或是做题根本也就不会。针对这一情况,我谈以下几点看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在10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在英语教学上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工夫.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是被动让老师、家长强迫地学。我们在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或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课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然而,预习这一习惯不是很好养成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预习,为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