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雷蒙  珠娜 《中国记者》2023,(3):29-31
<正>我是雷蒙,是一线工作20多年的记者、主持人。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记者?”“怎么做一名好记者?”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情怀”两个字来回答。什么是记者的情怀?是“替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帮百姓维权”的初心;是相信每一条新闻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站在风口浪尖,扛起舆论风向标的恒心。  相似文献   

2.
广播网天生优势 castweb力托三网融合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广电行业或将出现转折,广播网参与互联网,帮助互联网解脱“视频不畅、内容难管”两大难题。”李幼平院士在发言中提到,“难道三网融合一切都靠信息公路?一切都靠电信网?我认为电信网就算能吃掉所有网络,唯有广播吃不掉。中国政府的正式提法是三网融合,即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网,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因为,政治家发现,现有IP内容难管;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啊,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一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4.
梅雪 《新闻窗》2014,(2):27-27
随着新闻报道“民生化”、“故事化”的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媒介市场,很多电视人都在感慨——到哪里去寻找好的故事元素?找到了好的故事元素,又如何讲好它?在我10年的采访生涯中,我发现,不少聪明的记者借用了电影、  相似文献   

5.
我从去年开始写稿,一年多来共写消息,通讯60余篇,内容有写农村的,社会的,学校的,给省报、和本地区报纸、电台都投寄过,但都没有被采用。请问,屡写不中究竟是啥原因呢?还有,基层通讯员写新闻稿都要盖章吗?  相似文献   

6.
充分积累 轻松主持——主持人张越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应约来到了张越的家,与她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交谈。(下面即为谈话内容)。主:张越,我想和你聊一聊潇洒的问题。人们都说张越活得特别潇洒,那你说说人怎么样才能活得潇洒?张:我活得潇洒吗?我怎么不觉得呢?我觉得我活得挺累的。如果要说潇洒的话我觉得,其实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别太爱自己;第二,别把事情看得那么复杂,就是人容易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觉得我怎么着怎么着之后吧,你就会永远地对生活不满,永远地对周围的人不满,永远地都觉得别人薄待了你,对你都是特别不公平,要这样话,你的心态就…  相似文献   

7.
买空调     
《云南档案》2014,(4):58-58
售货员:大爷,你想买点啥? 大爷:天热啊,我想买台空调。 售货员:你老想要哈牌子的? 大爷:啥牌子都无所谓,只要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2):93-93
“很多新媒体内容提供者喜欢贴一个‘杂志’的标签。他们没有印刷版,只是弄一个网站,时不时更新内容,然后管自己叫‘杂志’,你能怎么办?说它不是杂志吗?它的进入门槛如此之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建一个网站,然后管自己叫‘杂志’。比如Blog,是杂志吗?我不知道,我不是排外的人,我会说,OK,这是一个没有出版周期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于干千 《大观周刊》2006,(27):44-45
发现了吗?最近到处都是水商宣传“我家的水才是最合适泡茶的。”不得不说人家聪明。拿捏住云南人好喝茶、喝好茶的命门。你们不是计较着茶好不好吗?我往根上告诉你。先把水好不好想清楚了,再谈茶。果然。用什么水泡茶这个问题,开始提上昆明普罗大众家庭的饭桌会议。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新闻世界》2008,(2):19-19
未结婚时女朋友是快乐的,叽叽喳喳的让我觉得可爱。可是一结婚,我悲哀地发现,什么都不对劲了,让人一天到晚提不起劲来。每天下班回到家,妻子和我说话的内容,除了发发工作中的牢骚外,句句都不离柴米油盐。终于,我忍不住想:假如重新选择会怎样?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要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事。那么老百姓最关心啥?无外乎家事、国事、天下事。因此报纸要做的就是把这三件事告诉他们。作为《衡水日报》时事新闻版《新闻天下》的编辑,每天要面对新华社播发的大量新闻稿件,如何进行选择、整合、归纳、提炼,然后把好的内容,运用好的形式,组织好的版面奉献给读者是我每天工作的头等大事。对于编辑新华社电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打架经济学     
打架这件事,南北大不同。南方人光说不练,北方人打了再说。这事不新鲜,地球人都知道。不过,其深层原因何在?据我这个在南方生活多年的北方人观察,关键在于两地的价值观不同。一句话,北方人好面子,南方人重里子;北方是耻感文化,南方是实利文化。  相似文献   

13.
去年3月,我们政治处的人员面临青黄不接。老点的、好点的、工作有点经验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差不多都被调走了,特别是新闻骨干,都是新手,怎么办?对此,新调来的政治处主任李志龙说:走了好,这说明人了兴旺,有活力。他又说,不怕人才流失,怕的是自己发现不了人才,培养不了人才,埋没了人才。一年多过去了,现在怎么样呢?听听我们政治处同志们的心里话吧?组织股干事徐国清:我从没在政治机关干过,虽说来的时候抱着“赶鸭子上架”的想法,觉得机关毕竟不同基层,稀拉点没啥,而现在,我感觉李主任对我们的严是应该的。他的严是严得…  相似文献   

14.
替领导离婚     
游睿 《新闻天地》2010,(7):77-77
我们领导,是个好人。这人怎么个好法?他主要是对我好,好到亲密无间,好到无话可说。这不,领导把我单独叫到他的办公室,和我说起了悄悄话。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优秀的社教类广播节目?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题材重大,传播的内容具有时新性、适宜性;二是构思巧妙,制作精良;三是音响效果好,具有鲜明的广播特征;四是在理念上或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对于常态节目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整体节目质量提升。纵观历年来的广播社教参评节目,优秀的获奖作品都具有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17-17
这一年感触很多,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小的感受。第一,这一年来,互联网垂直频道的编辑和记者人数在不断上升,但好像却一直都觉得人数不够,都要扩人。这让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人越来越多却还是不够用?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最近新的媒体业态和形态越来越多。同一个频道,过去我们要面向webl.O生产内容本身就需要很多人。现在我们又有很多新的媒体形态出现,比如微博,又需要一拨人在微博这个平台上生产内容、传播内容、发行内容。随着移动和无线终端的崛起,我们又需要将很多媒体的生产和发行转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去,这又需要人。需要的人越来越多、媒体形态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不知道这是机会还是挑战?对于我们,这是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倪萍 《新闻天地》2011,(2):74-76
五十年了,心跟着姥姥一起走。小时候是她扯着我,长大了是我扯着她。多少个艰难的时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支撑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着我的缺点,改正着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可是姥姥要走了,这一切她会带走吗?即使都会留下,我怎么还是那么无助、那么害怕呀?  相似文献   

18.
倪匡 《出版参考》2009,(8):38-39
我是一个生活态度很随便的人,就是广州人讲的“煮来你就吃吧”那种人,什么都无所谓。不喜欢争输赢,人家下棋争个你死我活的,为了一个棋吵得面红耳赤,我觉得自己认输就好了嘛,又有什么关系。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知道奖励我什么东西,买了一支好钢笔给我。我哥哥一看就喜欢,我说你拿去好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特别喜欢:非要不可的。女人也是这样。人家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说最首要的条件是她要喜欢我,她不喜欢我,我喜欢她有啥用?  相似文献   

19.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20.
曾听一位同行关于“某记语言好而没思想”之说,我没想明白这个结论的逻辑关系,没思想能有好语言?思想和语言可以分开?好语言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