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倍受关注。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纽带和桥梁,在推动和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将新闻宣传工作同党的执政能力联系起来,将“党管媒体”的原则列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将我们对党报定位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党报应该提高执政意识,发挥执政资源的作用,积极推动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罗毅 《新闻前哨》2013,(11):17-18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稳定的舆论环境是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环节和显性因素。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下,舆论生态变得复杂而不稳定。主流媒体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迫切需要我们强化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建设,构建完善的舆论引导网络,在提高媒体的掌控力和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同时,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公信力建设成为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作为新闻媒体,建设责任媒体、权威媒体和诚信媒体三位一体的和谐媒体,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建设和谐媒体,提升新闻传媒公信力是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就新闻传媒公信力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媒体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而媒体和谐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使命的完成。湖北日报编辑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媒体的有效途径,提高了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努力唱响主旋律,是构建和谐媒体的首要任务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为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构建和谐媒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加强新闻队伍思想建设是构建和谐媒体的保证。要通过加强新闻队伍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新闻队伍.为新闻媒体承担起引领舆论的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应当反映其话语表达的内在规律,着眼于构建主体、构建对象以及构建方式这一研究主线,以人的主体性、发展性为根本,探寻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规律性与合理性模式。本文根据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境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优化整合其价值构建的路径与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7.
崔娜 《传媒》2023,(9):84-86
在融媒体时代,高校要清醒认识融媒体运用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带来的新挑战,即融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意识形态教育阻碍、运用融媒体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不足、运用融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技术水平不足。面对挑战,高校应科学构建校园融媒体平台,占据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创新运用融媒体,增强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强化培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融媒体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芝兰 《新闻战线》2015,(3):163-164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促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现如今,多元文化、多样思想、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冲击。自媒体时代,舆论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地。自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安翔  郑晓梅  王佳悦 《新闻知识》2023,(1):63-67+94
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兴起带来了多元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教育之间的多重博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文章从自媒体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表现,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媒介、管控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从增强价值导向、优化传播内容、加速媒介融合和提升管控效能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叶杰 《国际新闻界》2023,(11):105-126
本文依托媒体政治传播理论,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中国主流媒体对民众政治支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大样本网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主流媒体使用对政治支持的正向作用路径部分是以形塑使用者的官方意识形态立场为中介的;(2)威权人格弱化了主流媒体使用者意识形态立场的中介作用;(3)主流媒体使用、使用者意识形态立场与政治支持的关系具有较强异质性。未来还需引入前沿政治传播理论,构建更加细化的分析框架,深化中国主流媒体使用之于民众政治支持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徐基山 《新闻传播》2022,(3):109-110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促进话语体系的构建,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本文结合自媒体时代的影响,针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应对挑战的建议,希望能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保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期主流媒体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建设工作,并多次重点谈及新媒体发展态势和新闻舆论创新工作。当前新媒体日益崛起造成舆论场的多元化状态,以及草根阶层话语权日益扩大,而传统媒体难以适应新媒介环境。因此,主流舆论场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涉及到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但是,如何构建主流舆论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主流舆论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哪些思路和借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海燕  李超 《今传媒》2023,(5):10-12
新时代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构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制度和实践五个维度探索了构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机制,即政治上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经济上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上要加强思想文化引导,制度上要完善法规建设,实践中要增强意识形态网络抵御能力,从而进一步维护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涉高校舆情多发,部分情绪化言论隐含着意识形态风险。高校媒体是面向青年群体,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但是,部分高校媒体存在组织管理不善、内容选题不当、舆情应对不力等问题,亟需整改。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媒体在运作中,要抓好队伍建设、更新话语机制、优化传播格局,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旨在构建优质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骊 《浙江档案》2007,(7):48-48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把学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档案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档案工作,学校档案工作要自始至终地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楚雄日报》根据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结合当前新闻报道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提高六种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增强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此,《楚雄日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确保导向正确、引导有力,就必须切实提高党对舆论工作的宏观管理能力。做到这一点,应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一、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根本原则党管媒体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这条原则是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的具体体现。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党管媒体”原则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管媒体原则的高度重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在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和谐舆论的本质特征并不是异口同声、众口一词.社会公众舆论中的不和谐因素往往呈现为复杂的状况,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同在是舆论形态的常态。和谐媒体应当特别强调媒体的责任感、权威性和诚信度,而这三个方面都与媒体公信力密不可分。从这个角度上说。构建和谐媒体的首要任务是要提升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它关系到社会群体性的向心力或离心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责任在身。从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应该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的作用。都市类媒体面向广大市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深深扎在市民心中,受市民的信赖。但在媒体变革中,都市类媒体的影响力在下降,需要加强都市类媒体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笔者以为: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能力是通过新闻舆论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和支配话语的能力。都市类媒体应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从提升引导力、技术创新、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意识形态的弦不仅不能放松,更应加强。电视宣传要强化阵地意识、占领意识,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大力拓展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