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操游仙诗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对其思想内涵众说纷纭.笔者将避开其思想内涵,而试图从曹操对待道教的态度入手,通过将他与秦始皇、汉武帝进行比较,以便深入探究其游仙诗的本质来论述曹操游仙诗所体现出的对生命价值认识的理性觉醒.  相似文献   

2.
曹操对待神仙方术的态度是相信方术不信神仙 ,但由于时代人文精神的高扬和文学的自觉 ,促使曹操创作了不少的游仙诗作。在游仙诗创作过程中 ,因其理性意识与神仙思想是对立的 ,又使作者陷入了新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悲剧性的 ,并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正是如此 ,其游仙诗为后世开创了借游仙抒怀的范型  相似文献   

3.
曹操的游仙诗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了神仙世界,独创了抒情言志的空间,所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曹操的生平和游仙诗着手,论述其游仙诗中所传达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4.
曹操晚年并不相信神仙,其游仙诗的思想也没有由求仙与求贤的冲突变为缥缈仙境的追求。从曹操游仙诗对神仙的情感变化特点和时空意识特点进行探索,对曹操游仙诗有两点认识:人意识和文意识觉醒时代的情感特点;作为抒情言志的独特仙境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5.
魏晋是游仙诗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游仙诗在郭璞手里完成了三个转变:在宗教观念上由世俗的转为文人的;体裁上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在写作内容上由"列仙之趣"转为"坎廪咏怀",但开创之功应属曹操.他率先将许多乐府古体诗移植成了游仙诗,为游仙诗高潮的最终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氏父子三人都曾写过游仙诗,但因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不同,他们在游仙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曹操只为寿命游仙,曹丕因反对游仙而写游仙诗,曹植心灵求解脱所以游仙。  相似文献   

7.
三曹都是无神论者,其游仙诗重在寄托,曹操借游仙表达长寿立功的愿望,曹丕游仙诗意在谴责神仙的虚妄,曹植借游仙诗以抒愤懑。  相似文献   

8.
曹操的诗歌一向以抒写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为人所称道,但现存他的二十几首诗中,也存在着占1/3比例的游仙诗。对这些游仙诗究竟怎样理解与评价,诗人真实的思想是怎样的?本文试从文本入手,结合作者的情况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曹操的游仙诗做出比较接近作者本人意图的客观的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虚拟两位东晋诗人对话的方式来解读曹操三首代表诗作:《龟虽寿》表明曹操生命意识的觉醒,永葆思想的青春;《观沧海》体现渺小的个体生命如何面对博大永恒的宇宙;《短歌行》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喊出了千百年来每代人的大疑问:我们孤独面对天地,如何找到短暂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操继承汉代以来游仙诗的传统素材,在现实性与艺术性上均有所创新:内容扩大了,情感丰富了,形式、手法亦有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曹操的游仙诗虽然只有几首,但就游仙诗的创作领域来看,却是承前启后的。它上承秦汉乐府民歌和赋借虚幻世界以抒心志的创作传统,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瑰丽,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反映出诗人晚年的思想矛盾;向下则开启了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郭璞等人借游仙以述思的一代诗风。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操的游仙诗虽然只有几首,但就游仙诗的创作领域来看,却是承前启后的。它上承秦汉乐府民歌和赋借虚幻世界以抒心志的创作传统,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瑰丽,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反映出诗人晚年的思想矛盾;向下则开启了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郭璞等人借游仙以述志的一代诗风。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广振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6):44-46,57
由于魏晋玄学尤其是郭象玄学的影响,郭璞的游仙诗明显呈现三方面变化:以隐逸情结为主旨,超现实色彩日益削弱;浓郁的山水情怀,对山水诗的形成起到重大促进作用;诗中充满丰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伤自然之道的艳逸风格。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操诗歌之雄浑古朴的壮美风貌的形成,其主因应该在于主体内在的一腔壮气,一种至大至刚的雄壮精神。具体分析曹操的人格构成可知,这种精神的来源应有如下几个方面,即其一生不改的救世情结,其顺应时世的价值取向,以及其特出独具的雄豪个性。  相似文献   

17.
曹植诗歌的结构有一脉贯注、万流同源、层波逆澜、虚实相生、辘轳体等类型,体现出绪密思清的特征,这除了和五言古诗抒情言志功能发展的日益成熟有关以外,也和曹植率真、单纯的性格有关。曹操的诗歌则呈现出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恰如其通脱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8.
曹丕的赋,研究者甚少。这是因为多残编断简,志晦意隐,难以推断写作用意的缘故。笔者就此作了探讨,认为曹丕赋多残编断简的原因是屡经乱离、钩沉索隐、赋体嬗变。其赋内容有京殿苑囿、述行叙志、伤离恨别、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其写作用意在于炫耀帝国声威,抒发人间真情,叙写人生悲哀。  相似文献   

19.
汉魏六朝游仙诗的类型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仙诗是汉魏六朝的一个重要诗型。根据"游"与"仙"组合关系的不同,可以把游仙诗分为游仙诗(狭义)、咏仙诗和慕仙诗三大类。这三类又分别有不同的结构模式:游仙诗(狭义)主要由游仙的缘起、历程和终结三大板块构成;咏仙诗主要由主干(咏仙)和引发(析理、颂德)两大板块构成;慕仙诗主要由慕仙诱因和慕仙情怀两大板块构成。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曹松一生交游甚众,和众多的诗人有着唱和,但仕途坎坷,颠沛流离;而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却又关心民间疾苦,厌恶战争;身为唐代才子,创作甚丰,留给后人一百多首诗歌,亦颇见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