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若兰 《健身科学》2013,3(3):55-55
在上期杂志里,我们为您介绍了模仿宠物的健身方法,本期我们再和您聊聊人类从其他动物身上可以借鉴的健身方法。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仿生的自然疗法也应运而生。前不久,—位名叫伊藤健一的日本人凭借着18.58秒的成绩创造了四肢着地“跑”100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成绩仅比博尔特的男子百米纪录慢了9秒钟。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脑力激励法展开健身街舞网络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实验研究,研究得出:通过一学期的网络辅助教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个人表现欲、动作模仿力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性差异,课外运动练习的经常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路涛 《健身科学》2013,(10):58-58
很多小区都有健身器材,可一些老年人却不知怎么使用,有些人就干脆按照自己的想法练,更多的人则是模仿别人。健身器材如果使用不当,不但得不到锻炼的效果,还很有可能伤及身体,千万忽视不得。别盲目使用健身器材小区里的健身器材用得好是健身,用不恰当往往就会"伤身",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掌握动作要领,量力而行。在健身前一定要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盲目健身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关节受损就得不偿失了。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6.
尤志心 《中华武术》2007,(12):23-24
懒扎衣是孙式太极拳中的母式,其他各式都是由它演变来的。先岳父陈健侯先生是孙禄堂宗师的弟子,他留给我们两种懒扎衣。第一种是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中的懒扎衣,还有一种是"九手"中的懒扎衣。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是孙禄堂宗师亲传的,属于高层次的技击套路。"九手"是陈健侯为子女健身而自编的"套路",属于健身套路。两种拳势在动作上有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养生他在说     
《健身科学》2013,(9):9
被动锻炼运动是延长"健康寿命"的主要途径,但国内很多人都是得病后才想到去健身锻炼,属于"被动锻炼"。我们应该从年轻时就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养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在接受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8.
“五离戏”是我国传统的体育健身术,它内外兼练.体用兼备,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而创编的。据考证,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模仿鸟兽运动之形来健身治病。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内的帛画导引图有一些动作就是模仿动物的形冠和姿势的。后来,华佗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创编了《五禽戏》。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曾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乐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吾有一术,名五禽之…  相似文献   

9.
艾丽丝  王庄林 《武当》2012,(12):41-42
健身锻炼的人与习武之人都知道,在室内的健身锻炼,或习武练功的场所,都蕴藏着众所不知的环境效应,实际上能决定你怎样顺利地完成必要掌握的动作与效果。如果健身与练武的场地环境很坏,它便会妨碍你的动作自由发挥,甚至影响健身与练武的效果;反之,它将有助于你的学习与发挥,增强你体内"气势"的流动,达到锻炼与习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校女子爵士健身健美操是融现代舞、健美操、艺术体操等的动作,经过技术性的创编"操化"了的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追求健美体魄与审美观念的提高,对高校女子爵士健身健美操编排的艺术追求也提到了更高的境界。依据爵士舞的独特运动魅力,文章运用美学原理,经过3年的爵士健身健美操的教学训练实践,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高校女子爵士健身健美操编排艺术与教学方法,进而剖析了爵士健身健美操内含的艺术要素,解决爵士健身健美操艺术编排与动作组合的教学及表演效果,以期为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编五禽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但传到现代,习练者见到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的机会很小,能见到的只有动物园里那被关了多年、早已失去本能的五禽  相似文献   

12.
其一、健身与基本功、套路.推手及其相互之关系 我们习练太极拳,目的是为了健身,太极拳又是每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健身的最佳选择,这都是毫无疑问的。当前在众多习练者中,绝大多数主要是打套路,或拳、或剑、或刀、或扇,这家那家,打了一套又一套,却很少见到练基本功的,练推手的更少。打的套路不少,却往往做不到位,稍有难度的动作就做不出来。  相似文献   

13.
友光 《游泳》2002,(2):31-32
人们很久以前就非常羡慕水生动物的游水本领 ,并想方设法去模仿它们 ,借以争得水上行动的自由。古代中国人创造的“寒鸭凫水”“扎猛子”等游泳姿势都是从水鸭等动物那里学来的。现代竞技游泳中的许多动作和姿势 ,例如蛙泳、蝶泳和自由泳等 ,也都是受动物的启示 ,并结合人体结构的特点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蛙泳是最古老的游泳技术之一。它是人们模仿青蛙的游水姿势和动作而发明的。人们很早就知道 ,青蛙游水时用其强有力的后腿做蹬水动作 ,并且有一种非常漂亮的快速滑水姿势。于是 ,人们便以青蛙游水动作创造了竞技游泳中的蛙泳姿势。在此…  相似文献   

14.
对10名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有易筋经锻炼基础的男生练习传统和新编"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十二势动作,分别选取各动作有代表性的主动肌或被动肌,如前臂内、外侧肌群等,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同步观察各肌群放电信号,取最大振幅、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值进行比较研究.数据经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新编和传统"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势动作中相关肌群肌电参数在肌肉用力及用力过程中的有显著性差异,新编后十二势动作对于发力的肌肉群、肌肉发力的大小、发力均匀程度上更趋合理.通过肌电分析找出正确动作的用力肌肉和用力过程,有助于科学指导易筋经的教学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健身教育学》初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健身是人类的主要社会实践,健身是人的身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健身意识的培养.健身知识的传授和健身方法的研习均离不开教育,离不开科学而系统的《健身学》和《健身教育学》的理论支撑.体育的本质就是健身教育.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每一个有抱负、有志向、有远见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使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走出历史的阴影和理论的误区.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健身教育学》理论体系,并高举起健身教育的旗帜,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在全民健身计划具体实施中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显示:田径运动具有"健身属性"和竞技属性,在全民健身中"健身属性"的地位和作用要高于或大于竞技属性.运用田径项目开展全民健身中要进行一定的"转化"与"调整",降低技术动作难度和规格要求,提高大众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要对田径项目的"健身属性"进行加工、调整或组合,揉进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大众参与的兴趣和锻炼效果;田径项目"健身属性"经济实用,能够全面的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健身水平;运用田径项目开展全面健身过程中要遵循田径运动的属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合理运动负荷原则、趣味性原则和从实际出发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个巨大的宝库,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独特的健身功能。同时,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的武林英雄、妙趣横生的动作名称,都极大的引起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的兴趣。武术具有健体防身,娱乐表演,修身养性和防病治病等功能,也是全民健身锻炼的重要内容,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武术运动广泛开展,促进全民健身,学校武术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买建军 《精武》2009,(6):43-43
以六合为法,以模仿动物龙、虎、熊、鸡、蛇、猴、马、鹞、猫、燕的形态和捕食及搏击动作为基础,以心之发动为意,意之所向为拳的心意六合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名家买西山老师学习心意六合拳,至今仍感到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优秀拳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命的追求,习武健身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如何才能习练好心意六合拳呢?本人就多年习练心意六合拳的经历和感受,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关联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提出问题 “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终于为健身运动“开启了一条全新的大道”。从体育价值观上看,则是由注重动作表现形式向注重身体内在实质方面转移的变化。我们有了这种在思想层面的认识,便能较准确地理解“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特别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阐述了莱美集体健身课系的起源与发展,同时对苏州市开设此项集体健身课程一年以上的大型健身俱乐部中的消费者、教练员及经营管理者进行走访与问卷调查,以探究莱美健身课系的构成要素及相关特征,并在课程设置、动作编排、音乐节选和器械运用等方面与传统集体健身课程作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大众健身课程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