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烨 《科教文汇》2010,(17):161-161,178
日语中自他动词的用法区别是复杂的,而且表现在日语语法的各个方面。在日语普通句中,被动态、使役态、可能态、自发态,以及"ている·てある"表达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用法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本文详细讨论了这些不同点,在语法层面进行了详细比较,也提及到了有自他对应动词的动词使用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语广告中大量运用简单句或无动词小句,以求简单明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其中不乏有些简单的小句复合体。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句子结构和语义两个角度分析英语广告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英语广告中的句型特点:(1)更多应用主从句,以从句来加强主句的信息;(2)在主从句中叉多用增强句和延展句,突出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朱晓文 《科教文汇》2008,(33):161-161
笔者运用小句概念框架理论来对摄取类动词eat进行分析,区分出属于同一类的动词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表示不同的语义差别,并尝试提出复合概念框架结构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5.
黄字红 《科教文汇》2008,(14):175-176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6.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7.
副动词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兼具了动词和副词的主要特征,即动词的时、体范畴意义和副词的疏状意义。就副动词与句中谓语动词的相对时间关系、句法功能等问题进行阐示,说明副动词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勉 《科教文汇》2010,(13):111-112
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能愿动词在表达情态意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笔者试图通过would及其在汉语中相对应的能愿动词"将要"在语料库中的语境功能来优化汉语和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对"将要"和would的释义,从而为学习型词典编纂释义的优化处理提供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存在句中THERE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存在句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是关于存在句中THERE的定性,含义及功能;存在动词以及存在实体等一些问题。本文从功能语言学中信息传递角度出发,探讨了存在句中THERE是有实际意义的及存在句中的存在实体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侯志伟 《科教文汇》2012,(5):69-69,76
《列子》中的“所”主要分为结构助词①、名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等三大类,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结合,或者先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具有类名词的功能,可在句中承担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11.
比较句"比"字句、"比…还"句、"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意义非常相近。本文试从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比…还"句、"比"字句、"没有(没)"句的主观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2.
张凤芝 《科教文汇》2010,(35):140-140,141
学会方法,事半功倍。可见方法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指导作用。动词是英语语言的"灵魂"。动词填空虽错综复杂,但掌握了巧妙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本文对动词填空这种题型进行了分析和佐证,说明了解题方法指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晓玫 《科教文汇》2011,(26):160-161
本文主要根据汉语补语可能式"v不c"结构句式的主语特征,将主语分为动作主、事物、动词"V"的受动对象三类,这三类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特征与日语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句子的意义特征有共通之处,成为中日互译之间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英语的某些名词词汇可以通过零转换构成移动动词。英语在利用零转换方式构成移动动词方面占有优势。尽管汉语中存在零转换形式,但在将名词转换为移动动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英语的移动表达往往比汉语简洁。汉语多使用常规句形,它以获取表达的严密性为目的而放弃了表达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15.
王佳琪 《科教文汇》2010,(34):90-91
形容词用来指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典型特征是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不能带时态助词及趋向动词。在我们的语言中却经常看到下面的用例:"红、丰润、发烫、小、好、尴尬、缓和"均为形容词,带了时态助词而且大都做谓语。从句法上来说,这些形容词常出现在动词的语言环境中;从语义上来说,这些形容词不仅能够表现事物性质、状态等静态特征,而且还可以表现事物的变化,也就是暗含着动态的变化过程。无论这种形容词是否转化为了动词,此时的形容词在语义上发生了变化,具有了动态性。这样,构形词缀"了、过"具有另一种功能,是潜在的句法功能的标记,是形容词后加宾语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从对形容词的选择和词性游移的角度阐释形容词+动态助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贺龙平 《内江科技》2010,31(5):198-199
知觉动词后的不定式省略to是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被动句的特点可以简单地证明省略了“to”,知觉动词的语义特征是唐略“to”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喜欢他老实"这一句的分析为例,探讨了兼语句、双宾句和主谓词组作宾语句的区别。文章首先对这三种句型作了定义上的划分:其次阐述了以所用动词和事理推敲来区分三种句型的方法;再次论述了区分这三种句型的第三种方法--提问法;最后提出了区分兼语句和主谓词组作宾语句的区分方法的四种方法,即看看第一个动词是否对后面的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所描写的情况产生实际影响、移位法、停顿法和插入状语法。  相似文献   

18.
张莹 《科教文汇》2014,(34):117-119
动词的句法组合能力是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动词的价是大脑词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句子的生成必须受语用因素的制约。确定动词的价必须考虑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从现实存在的句子入手,去除其中所有的语用因素,从而还原动词在大脑词库中的本来面目。本文以一价动词为例,探讨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动词的句法组合能力是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动词的价是大脑词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句子的生成必须受语用因素的制约。确定动词的价必须考虑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从现实存在的句子入手,去除其中所有的语用因素,从而还原动词在大脑词库中的本来面目。本文以一价动词为例,探讨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0.
郑晓 《科教文汇》2010,(11):133-135
本文对构成英语比较句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及连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