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超产 《江苏教育》2005,(4B):13-13
“如果大家愿意,我把名次从第一名一直读到最后一名。”“我不愿意。”我心底有一个声音这样回应道。虽然在8个班中我班考了第四名,但我仍不愿意这样剑拔弩张。分数是重要的,但还有许多东西不是分数能够衡量出来的。还好,校长没有按分数给老师排队,没有按平均分的高低一路念下来。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上学习了分数的知识以后,我发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分数。体育比赛中就会经常出现分数,比如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的四分之一决赛。可能有的同学不理解这个“四分之一决赛”是什么意思,那就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相似文献   

3.
张洁说:“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检验,加油的话我不多说。我只希望当你们将来已经得知自己的分数时,能将自己的分数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报上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继续努力     
孟梦 《中文自修》2006,(6):25-25
2006年5月15日 今天数学考试结束时,老师默默地把考卷从我的手中抽走。我知道,我没考好,分数一定不高。我的心里一直揪着,舒展不开来。于是,我飞快地奔回家了。  相似文献   

5.
会变的分数     
《家教世界》2008,(6):43-43
分数啊会变的分数!曾经我是那么喜爱你分数!但是,当我拿到试卷,望着那满卷的叉号,我不再喜欢你,分数。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的难过!  相似文献   

6.
徐建军 《贵州教育》2009,(16):38-39
教学片段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从目标达成上去分析不只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让学生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当讲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让学生做下面习题:  相似文献   

7.
蔡月珍 《江苏教育》2007,(14):72-7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在初步认识分数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之后。由于本课知识点不多,备课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于是我在教学中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思考和追问。  相似文献   

8.
分数,可以不告诉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分数出来了。这次,我取消了排名次,并一改往日当众公布分数的做法,把学生一个个叫到前面看分数,其他同学的则用纸遮住。然后,我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满意程度,自己决定分数是否告诉别人。讲评试卷时,我先表扬了几位成绩突出的学生,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优点,然后,我不点名地分析了某些学生失误的原因,提醒全体同学注意。没想到,我的小小尝试给学生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以往的沮丧、失望、压抑、焦虑一扫而光;愉悦、兴奋、自尊、自信竟一览无遗地写在学生们的脸上。一段时间,考试成了老师的“杀手锏”和“抓手”,“…  相似文献   

9.
说句心里话,我不喜欢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总是以分数待人,每次考试分数一出来,分数高就表扬,分数低就批评.在每一次考试中,我不挂"红灯"就算发挥出水平了,但也有出乎意料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伊妹信箱     
伊妹姐姐: 每次考完,父亲就会问我一堆无聊的问题,如果不回答,他们就责备我,我现在非常害怕考试和分数。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会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你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跳远专用尺     
我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在上体育课时,经常帮助老师做一些杂事,一次,班里立定跳远考试,我协助老师登记完了每个同学的跳远距离,同学们围着老师问自己的分数,老师说:“现在还不知道分数,要等用标准分换算了以后才能知道成绩。”同学们失望地散开了,老师随后把登记册交给我说:“你和我一起把同学们的成绩换算一下吧!”我愉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2.
罪过不在百分制毫无疑问,分数在“应试教育”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我认为产生这种作用的关键不在于百分制本身,而在于我们把分数看得太重,在各种评估中唯分数论英雄。只要我们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招生制度,使分数在这些“方案”及“制度”中占有适当的比例,就...  相似文献   

13.
一个教学片段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深,详实记录如下:这是一堂数学课,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当老师讲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如果把59的分母加上27,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多少?”几分钟后,大多数学生回答:分母加上27后是36,分母扩大了4倍,要使分数值不变,分子也应扩大4倍,现在分子是5,扩大4倍后是20,因此分子应加上15。看到学生能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老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此时,一位腼腆的男生站了起来。“王老师,我发现用27×59也能得到答案15,但我说不…  相似文献   

14.
课本上“比”这部分内容中一般都有这样一类题,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25:100,21:18。每次教学时,我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突出“改写”二字,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同学们在写成分数形式之后,总不忘“约分”。这让我有些苦恼:学生为什么要“画蛇添足”?他们难道不知道这里只是借用分数形式,但还是比?既然是比,又怎能“约分”呢?于是,我决定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让我吃惊:不少学生认为,既然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分数可以约分,那比也应该可以化简呀!这是多么难得的课程资源呀!不能失去这个很好的资源。于是第二节课上,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时,我适时利用了这一资源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我首次参加高考,分数为436分,我觉得我的失败在于未发挥好。于是,我抱着希望参加了复读班。一年来,我时常感到孤独,压力也特别大。2003年高考时,我才考了412分,比第一次低了24分。我真的很想不通,300多天的复读,换来的分数竞然是“倒退”,我是那样努力,为什么高考却总考得不理想?现在我第二次复读了,说实话,我真担心2004年高考会不会考得更差?河南赵宝亮  相似文献   

16.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4,(15):18-19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譬如去年高考的作文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是有一位考生写得头头是道,有理论,有发挥,准能得高分数。但是他离开考场,挤上公共汽车,就抢着靠窗坐下,明明有一位白发老太太提着菜筐挤在他的膝前,他只当没瞧见,你说这位考生的作文卷子该不该得高分数?依我说,莫说高分数,我一分也不给。他连给老太太让个座的起码的好习惯都没有养成,还有资格谈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  相似文献   

17.
考试,别怕!     
王小莉是班上的中等生,但父母对她要求很高,要求她成绩好、纪律好、听话……总之,好学生有的优点,父母希望她都有。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小莉非常为难。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分数紧张紧张2·12事文这种成绩你以后怎么办呢!她在家好可怜呀!小莉这次又没考好。回家后,她爸妈又该骂她了。老师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总想找小莉谈谈……你有什么烦恼和我说说……你们不应该这样对待小莉。老师主动上门找小莉的父母,和小莉的父母沟通,共同帮助小莉进步。这是小莉的父母吗?在大家的关心下,小莉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考试中最感棘手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答起;二是心中没底,不知道是否答对了要点,只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一股脑儿全写上,谓之“漫天撒网”,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每当这时,如果有老师在旁轻轻一点,例如“应该从4个方面答”,就会如灵光一闪,学生立刻看清了整个问题的思路。但在考试中这指导老师在哪儿?就是分数。1996年我在北京学习时,刘先生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分数就是为了降低难度……”一语道出了分数的提示作用,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有极大价值的信息,答起来会不顺手。分数为什么会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群丽 《师道》2005,(4):10-10
看到郑州市《考试结果不满意可申请重考》这个消息,我不禁叫好。当了多年的教师,我深深知道分数是压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  相似文献   

20.
前几日有位年轻教师来向我请教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我一听,心想这还不容易,顺手拿了本老教材翻到相应的位置给他看。老教材中明确说明: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被课堂上学生的突然发问把这位新手给难住了。事后,我也迫不及待地借来新教材(北师大版),想亲眼目睹一下新教材在这方面内容的设计上与老教材到底有多少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