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晋商"在明清时期非常著名,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团体,晋商的兴起和繁盛经历了五百余年之久,晋商的经营理念,是地域特色与时代韵律的凝结与升华,蕴含着民族传统以及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洁  徐文 《兰台世界》2014,(12):29-30
"晋商"在明清时期非常著名,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团体,晋商的兴起和繁盛经历了五百余年之久,晋商的经营理念,是地域特色与时代韵律的凝结与升华,蕴含着民族传统以及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晋商是明清时期我国最大的商帮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商业集团.明朝初年,在两北地区兴起.到了明代中叶,正式形成商帮,即以地域为纽带形成了大的商人集团,当时主要由有一定贸易自由的贩运商人组成.到了清代,晋商进入鼎盛时期.晋商称雄商界500年,活动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及欧亚大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尤其是在清代晋商创立票号以后,将商品经营与金融资本结合在一起,一度执全国金融界之牛耳,创造了辉煌的业绩[1].  相似文献   

4.
王飞 《兰台世界》2016,(11):142-145
从明代实行"开中制"后,晋商贩粮运盐靠贸易兴起,并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抓住俄方市场需求从事茶叶贸易,茶叶贸易是晋商从事的主要商品贸易,晋商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文章对晋商茶叶贸易情况进行概述,对晋商茶帮兴盛、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没有国家为商人提供基本权益的保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晋商的衰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在天津这座有着600年的历史名城中,其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和晋商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津城的各个商业行业和各个居住角落,都可以寻找到晋商的身影。当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的时候,让我们再一次想起当年活跃于津城商业领域的晋商们,至今我们仍可寻觅出他们发家致富、驰骋商场的踪迹:  相似文献   

6.
一 晋商作为清代最大的商帮,其历史声望主要来自金融业,即票号.但票号是商业资本发育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商人而言,他们一辈子从事的都是货物贸易,根本不可能涉足"袖长善舞、钱多善贾"的金融业.即便是以经营票号著称的晋商巨贾,他们的发迹无一例外是以货贸起家的.就是说,尽管票号已经成了晋商的历史标签,但晋商的真正商业常态,是异地货贸.  相似文献   

7.
资本经营是以资本的直接运动为先导,运用资本价值原则处理企业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实现资本资源优化组合、从而使资本增值最大化的一个过程,一种经营形式。在中国商海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明清晋商是如何进行资本经营的呢?笔者首先把拥有各种商号、票号的晋商作为一个整体,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分析其资本经营。一、晋商商业资本经营特点分析晋商商业资本经营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先秦时代晋南一带就有商业交易活动。宋代,他们以山西富有的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特产,再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明末…  相似文献   

8.
明清民国时期的晋商是我国私家藏书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藏书家群体,但受材料所限,目前学界未能开展充分的学术研究。笔者利用地缘优势,借助地方文献查阅和田野走访,全面揭示出当时晋商的藏书活动及文化贡献。明清民国时期,晋商藏书家的收藏、整理、著述、刊刻、捐书等活动,对传统古籍的保存传播、乡邦文献的搜集编印、三晋学术文化发展以及近代山西新式图书馆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晋商藏书家“藏以致用”的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晋商“儒贾兼通”商业特质的塑造和三晋近代新文化的流播。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9.
晋商的兴衰     
社会热点往往是时代变迁最敏感的反映。时下各种有关晋商的著作、小说、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三十年向“工商社会”的转型。在持续“发烧”的“晋商热”中,新近面市的《小民话晋商》是迟来之作,乍看甚至使人有“凑热闹”之感,但由于作者是资深经济学家,所以独特的创见与深入的分析却并不少。  相似文献   

10.
3.晋商与镖局晋商的历史声望来自金融业,即票号.但票号是商业资本发育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人而言,他们一辈子从事的都是货物贸易,根本不可以涉足金融业.即便是以票号著称的晋商巨贾,他们的发迹无一例外是以货贸起家的.就是说,尽管票号已经成了晋商的历史商标,但晋商的真正商业常态是异地货贸.  相似文献   

11.
参考文献与作者和编辑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陈灿华 《编辑学报》2003,15(1):42-43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科学的继承性,提供科学依据,节省篇幅,使论文内容精练、结构紧凑。认为参考文献的著录还能反映作者的科技道德和科研水平,反映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就其具体判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就如何对待参考文献,对作者和编辑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笔者作为CALIS三期近15年建设的参与者,分析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难度,给出YCALIS项目建设的初衷、形成的效益以及CALIS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YCALLS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科技活动与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科技活动重要性的陈述,阐明了图书馆如何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并长期在科技活动中扮演有影响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图书情报学研究的述与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22-26
指出国内外图书情报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对图书情报学学科环境的观照;后代主义哲学对认识图书情报学认识与存在关系的指导;对图书情报学研究现状和实践现状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技术地位现状、多种理论声音现状、认识与存在、理论体系和学科环境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ary and equalizing bias on publication output rankings. Any identifiable amount of bias in authorship accreditation was detrimental to accuracy when ranking a select group of leading Canadian aquaculture researchers. Bias arose when publication scores were calculated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information about multiple authorship and differential coauthor contributions. The ensuing biased equal credit scores, whether fractional or inflated, produced rankings that we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ranking of harmonic estimates of actual credit calculated by using all relevant byline information in the source data.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fractional and inflated rankings are misleading, and suggest that accurate accreditation of coauthors is the key to reliable publication performance rankings.  相似文献   

16.
比较RDA与ISBD的内容和媒介类型,指出两者的内容类型/限定均在很大程度上源自《RDA/ONIX资源类型框架》,而《RDA中的内容与载体术语》中的"宽泛内容"构成了RDA内容类型的骨架;两者的媒介类型均依据《RDA/ONIX资源类型框架》的中介工具属性。后组式的ISBD内容形式/内容限定优于先组式的RDA内容类型。在内容部分还需要增加连续性资源的属性。对我国未来编目标准中的内容和媒介类型制订提出四点建议:选用通用术语,内容类型采用后组方式,增加"延伸"属性容纳连续性资源,出版界沟通协调。表4。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7.
叙词表与本体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体是一个关于一些主题的清晰规范的说明,它提供了一个用来表达和交流某些主题知识的词表,还包括一个关系集,关系集把握着词表中这些术语间的联系。它与叙词表的区别表现在逻辑表达形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图5。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三个体系"建设、实施"三大战略"的创新举措,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强调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从政策制定、宣传发动、资金保障、人员配备、技术支撑、业务指导、强化考核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学术史的视角,论述了《说文》与《尔雅》在中国古典目录中的分类旨趣,及两者在"小学"学术研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博客和电子预印本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从信息资源数字化,学术信息易得性、交互性、权威性等方面总结了博客与电子预印本的相同点,并从信息资源构成、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检索功能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