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雷雨>所受外国戏剧影响时,从妇女命运、妇女解放问题着眼,把<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或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群鬼>作比较.其实从塑造"忏悔人物"角度考察,<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支拄>的影响更大.作家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忏悔人物"时,既借鉴了易卜生塑造博尼克的某些手法,又有所创新,使周朴园的忏悔更加符合性格发展逻辑,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
管理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管理的科学性的同时,管理中的人文精神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论语>为我们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章用管理学的眼光去重读<论语>,通过对其管理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管理的内容和手段、管理中的用人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新的阐述,以期对今天的管理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经书"--<圣经>,曾被许多作家不断借用到作品中.名字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的剧本<诺亚方舟>也是借用了<圣经>中的情节和人物.通过对<圣经>在<诺亚方舟>中的情节、人物的构建分析,更能全面的了解作家普拉东诺夫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道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在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其中,杨朱、<老子><庄子>分别代表了先泰道家思想的三个不同派别,同时也体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杨朱最早提出"贵生""为己"的"全生"主张;<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的视角把这一思想提升到"道"的高度;<庄子>综合杨朱、<老子>的思想,提出了游世主义的主张,从而把道家学说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常有士大夫赋诗言志的记载.但士大夫引诗,多断章取义,并不一定符合<诗经>的本意;而后人不识,常将<传>意与<诗>意等同,此谬大矣.予姑考之,虽郑玄亦未能免此俗,因作陋文以辩.  相似文献   

6.
在<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目的性对其译文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译者的主体创造性对提高译文质量和读者接受度至关重要;译者的主体限制性为译文设置了底线要求;译者的主体社会性又使译作具有译者社会性的烙印.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论语>译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形象都做了深入的挖掘和丰富的阐述,但研究者对此两部作品不是一概论之,就是并列或者个案研究,没有看到这两部作品内在的思想联系.本文试从鲁迅对这两部作品中的"狂人"形象刻画的变化来探讨鲁迅思想的变化,以及他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国民性的一贯思考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8.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同出一人一时之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万毅 《家教指南》2007,(4):104-109
本文对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与隋代道教类书<玄门大论>中关于"三一"观念的新说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道教"三一"神观论的提出受到南朝玄学风尚的影响,特别是大乘佛教般若学说与中观理论的激发,它在隋代的流行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南朝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敦煌等地所出的古本<尚书>以及源于唐写本的日本古抄本<尚书>为材料,调查了一部分被认为是唐代卫包所改的<尚书>文字,认为卫包改字乃时势所趋,段玉裁所论则得失互见.此类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古书流传通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以“江西诗派”的领袖而闻名,他作品中的诗、词广为人们关注、论评,其散文却无人论及。本文主要考察黄庭坚散文中的记、序、题跋,认为这些散文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并对宋文文体有发展、创新作用,促进了宋代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杨朔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同时也是一位颇有特色的散文理论家。他的“诗化”散文理论的核心是追求功利与唯美的高度统一。这种融积极的思想性和精美的艺术性为一体的散文理论 ,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中产生过深远影响 ,对纠正当前散文创作中存在的内容贫乏的偏向 ,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再复是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在不同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按照时间分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区分明显。以散文文体而言,可分为散文诗、对谈、独语等。本文从宏观上梳理刘再复散文,作分期分类,以鸟瞰的方式,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问答形式在曹植的诗文中均有出现,但散文中的问答形式更多地受赋体主客问答模式的影响,而诗歌中的问答则与汉乐府中的叙事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试说谢灵运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诗歌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我们很容易忽略谢灵运在其他文学创作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叙事散文和山水游记写得比较华美,富于辞采。受时代风气的熏染和自己一生经历的影响,谢灵运比较擅长写哀诔之文。就风格而言,谢灵运的散文似乎比诗歌更接近他的外向性格,重情而不内敛。  相似文献   

16.
稼轩词中的梦词有78首,约占稼轩词总数的12.4%;从内容看感叹人生如梦、无奈归隐的梦词有37首,占总梦词的近50%。深入解读稼轩梦词,有助于了解词人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转变为佛道归隐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8.
曹植作为建安文坛的杰出作家,其诗、文都呈现出"慷慨悲凉"的建安之气,表文因"陈情"特征而尤为突出,从其表文可以明显地感受浓郁的情感,其主题取向也反映了其情感由积极用世向悲观失落转化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19.
清轶的散文大多是在一种特定的背景下写成的,这种特定的背景可能就意味着对诗意乃至于对生命的疏离,可偏偏就在这时候诗意就诞生了:对生命的重建,对脆弱生命的一种形而上的追求,本身就洋溢着诗意,浸透着一种盎然再生的、悲天悯人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20.
在杜甫以后历代论诗绝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在后人心目中的杜甫是什么样子的。先说一个小插曲,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曰:“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清人仇兆鳌曰:“此诗,唐人谓讥其太愁肝肾也。今按《李集》不载,洪容斋谓是好事者为之耳。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且诗词庸俗,一望而知为赝作也。”或许洪、仇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首诗写出了杜甫作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