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本期起,本报将常年免费陆续刊登有一技之长、素质尚好的失业者求职信息本报讯 记者陈永和报道:谁不想自己有一份称心的工作?谁不期盼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生活得幸福美满?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武汉有数万失业者及数十万“隐性失业者”.他们及其家人生活困难可想而知.武汉市“再就业工程”负责人说,失业并非失业者的过错,扶助才是全社会的责任.鉴于此,湖北日报社《市场指南报》与武汉市劳务市场率先担道义,由劳务市场登记失业者姓名(以序号代)、年龄、特长、家庭住址等;然后,由《市场指南报》免费分期分批刊登.旨在求职者和求人者之间,牵线搭桥,帮助失业者找到新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要摆一摆湖北新闻界1994年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有专家和读者首先提到了《市场指南报》关于“松刚益肝丹话题”的系列报道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而前后历时近两个月所发表的13篇(幅)作品中,起“统帅”作用的又当数编辑部文章《“指南”责任重——我们为何提起“松刚话题”》.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湖北日报老干办根据社党委提出的要注意发挥老新闻工作者的业务专长和群体优势,积极组织他们参加评报活动的要求,组织好对“好新闻”的评报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从1988年7月至今,他们共写出评报稿件272篇,其中48篇被《新闻前哨》、《编通往来》、《业务通报》、《报刊动态》、《读者与评报》、《市场指南报》等采用,64篇被评为报社评报好作品,为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报纸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点评先有企业,后有企业报。企业报运用媒介手段参与企业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是责无旁贷的;有的企业报专门找企业难点为企业提供舆论支持,更体现了这种责任感,更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如报道(一)《云硫报》上半年展开了“我与下岗分流”讨论,使该报真正起到了企业上下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化解矛盾、共赴难关的纽带作用;报道(二)报道了国内领先水平的“陶瓷窑炉多变量模糊控制系统”技术成果通过鉴定的情况,大大鼓舞了企业向高新技术开拓前进的信心。这两篇报道抓的都是企业现代化改造中最关键之点、最困难之点。这种与企业生死与共、攻关不畏难的精神与做法,是企业报扎根企业、并进而兴旺发达的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7.
新春伊始,新芽萌动.迎着新闻改革的强劲春风,荆楚新闻国地百花争妍;迎着新闻改革的强劲春风,《新闻前哨》杂志改刊增期.改刊后的《新闻前哨》,将努力遵循全国部分新闻专业期刊座议会提出的“对新闻界发挥正确导向作用”的原则.为促进我省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在《市场指南报》的大力协助下,本刊首期“好新闻作品推荐台”专栏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栏目所选发的新闻作品,必须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有较新的新闻在现手法.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在选发新闻作品(系列篇只选发其中的一篇代表作)的同时,配发作品评介、采写经过、作者小传和作人照片.为办好这一专栏,我们热忱欢迎全省新闻界同仁踊跃赐稿,同时衷心祝愿我省新闻园地奇花异朵,争芳斗妍!  相似文献   

8.
《新闻三昧》2006,(11):F0003-F0003
1953年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71年业余写的一篇很不起眼儿的小稿在《兵团战士报》发表后与新闻岗位结缘,由团报道组举荐当上了报道干事。1979年选调到《屯垦戍边报》社,后更名为《农垦报》  相似文献   

9.
韦名 《新闻三昧》2003,(8):31-31
笔者曾几度参加省级“两会”报道,并多次受省人大、省政协表扬。下面,笔者就地方工人报如何参与“两会”报道谈几点体会。善于取舍。地方工人报,由于受人力和版面等的影响,在宣传力度和报道的数量上无疑与地方日报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工人报记者要在众多的“两会”消息中有所取合,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年《南方工报》的“两会”的人大报道只发稿6篇。这6篇报道没有一篇是会议消息,也没报道人代会开幕闭幕,只选择了国企改革、职工、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不同时期的新闻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以白话报刊为载体的晚清新闻语言.截至目前,学界对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学、史学、新闻学、语言学等角度.笔者选择五种报刊进行深入考察,分别为《杭州白话报》(1901-1903)、《中国白话报》(1903-1904)、《安徽俗话报》(1904-1905)、《京话日报》(1904-1905)、《第一晋话报》(1905-1906),总字数为300万字.笔者希望通过对其新闻语言特点的分析,促进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力图对这一过渡时期的新闻语言面貌有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度全国县(市)报好新闻评选于4月底在我省宜兴市揭晓,共有59篇作品获奖,其中获一等奖10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39篇。获一等奖的作品为,消息:山东省莱芜市报《牛泉镇兴起土杂肥市场》、湖北省武昌报《“万元户”的女  相似文献   

12.
当前,要办好地州市报有许多工作要做,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不容忽视的迫切任务。笔者结合《巴音郭楞报》的实际情况,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岗位责任制需要健全《巴音郭楞报》自1985年复刊以来,曾制订过一些岗位责任制,如“汉编部岗位责任制奖罚细则”、“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罚试行条例”等,但这些制度却未能有效地贯彻落实,从而使防止和纠正差错的工作处于无力的状况。举例来看,今年7月17日《二十九团水源告急》一稿见报后,引起州党委领导的重视,批评报社发稿不了解情况。原来这是一篇6月份收到的读者来信,因未  相似文献   

13.
在第九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湖北省孝感报的系列报道《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获一等奖。一些评委对一家地区小报能在全国报纸、通讯社系统仅有三件(组)一等奖的深度报道中站踞一席,颇为青睐。这里向读者介绍这组报道的采访、形成过程和特色。《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一组共11篇,是1987年2月,孝感报11名记者、编辑组成的“贫困乡徒步采访团”采写的,也是孝感报新闻改革的成果。为什么要组织“贫困乡徒步采访团”?当时考虑;一是为适应新闻改革需要,锻炼提高队伍的政  相似文献   

14.
湖北孝感报有两组深度报道连续在全国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986年发表的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以下简称《走廊坊》),一组九篇,荣获全国地报(1978——1986年)首届好新闻唯一的特等奖;1987年发表的系列工作通讯《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及下简称《出路》),一组十篇,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作为这两组深度报道的作者之一,面对着新闻界“深度报道写作热”的兴起而深度报道理论研究的滞后,很想就这两组获奖深度报道的实践谈  相似文献   

15.
在去年的《新闻业务》第十二期和今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几篇有关报纸插图照片问题的文章。它们对报祗插图照片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讨论。无疑,这种讨论将会增强我们对报纸照片报道的探求和研究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探寻什么叫作报纸插图照片,和它在报纸照片报道中的性质、作用、类别、地位,促使报  相似文献   

16.
保勘 《传媒》2001,(12)
一、通报批评: 1.陕西《百姓生活报》刊登虚假报道。 2.湖南《体坛周报》刊发严重失实文章。 二、警告处分: 1.《市场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私自制发记者证,今年10月受新闻出版总署警告处分,并通报批评。 2.《今日信息报》(中国经济信息报刊协会主管主  相似文献   

17.
肖毓媛 《青年记者》2006,(10):66-67
本文试图以两会报道为切入口,通过观察《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在这一事件上的报道,分析两报的采编方法和策略,探讨成都都市报的异质化改革的措施和方法。研究样品为两报今年3月3日至3月15日要闻版和国内版的所有与两会相关的新闻报道。数据分析(一)对主流资讯的报道度在报道量上,《华西》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7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158篇,在此两版中所占比例为34%。《成商》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8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87篇,所占比例为18%。《华西》高度重视两会报道,体现了它积极报道主流资讯,打造主流都市报品牌,…  相似文献   

18.
广泛深入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是我们今年的两件大事之一,自然也是各新闻单位宣传的重要任务。从2月份起,《新疆日报》对此作了大量报道,对推动自治区各行各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引导地州报认真作好这方面的报道,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欣喜之余,笔者又不免有些遗憾,总感到《新疆日报》对此项运动的宣传报道还“不够味”,还处在一个低层次上,现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向同行求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新疆日报》从今年2月份至9月份,共发出关于“双增双节”的大小报道(含言论)150篇左右,从这些报道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三多两少的问题,即:一般动态多、讲点滴节约的多、表扬的多,有一定深度的少、批评的少。  相似文献   

19.
1989年2月至1990年8月,笔者担任以犯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新生报》要闻版责任编辑。在编要闻版的实践中。我们根据中央关于“要多宣传群众”,“领导同志的一般性活动和一般性工作会议,不作公开报道”的精神,作了一些探索性尝试。在这一年半期间共出报76期,要闻版登载劳改系统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文字报道只有4篇(平均4个月1篇)。减少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这是为了使报纸更好地贴近实际,扩大信息量,通过增强服务性和可读性更有效地体现其指导性。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精心编发重要会议的报道。1989年《新生报》要闻版只登过1条业务会议的消息,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阿克苏垦区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这是考虑到罪犯们在服刑期间最关心的大事是积极改造能否减刑的问题。当时,正值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监内一些犯人  相似文献   

20.
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标题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新闻的价值。初涉新闻的通讯员往往不大肯在创制标题上下功夫,甚至马马虎虎,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创拟好的标题,关键在于抓特点、找区别。如果抓准了特点,就应紧扣主题,而不应拐弯抹角,模棱两可。例如《西曹村有了敬老节》(《陕西日报》周末版1994.3.5)、《迎春锣鼓下广东》(《陕西农民报)1994.4.2)等都是采用紧扣主题而创制的标题,收效较好。找区别也是抓特点的常用方法。只要找到了所要报道的新闻素材与一般事物的区别,拟好标题就比较容易。如《别人养鸡我养猪,瞅准市场赚大钱》(《户县报》1994.3.2)就属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