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批评不仅诗性优美,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针砭时代流风.他的深刻体味、鉴赏以及优雅素朴的文字一起构成了其早期创造性批评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论老舍的文学批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老舍,他的文学批评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及西方文学批评的某些特色,从而形成了颇富个性色彩的艺术审美型的文学批评观.抗战后,他的文学批评观逐渐向社会功利性倾斜,但基本上保持了艺术审美和社会功利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公报》“文艺副刊”对京派文学批评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京派文人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物质载体,展开文学批评活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观、批评观以及批评方法,并扩大了这一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广田以其谦虚公允、明达恳挚的批评风格成为20世纪40年代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批评具有独特品格:理论与审美并重,深刻与美感同在,平而不平,淡而不淡,平实中藏有批评家自我目光的深邃与独到,并传达出其睿智深刻的文学见解和独到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晶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6.
养父与生父两种不同性格的影响,加上故乡的地缘文化和北京、济南的都市文化的双重滋润,使李广田在处理乡土散文的创作题材时,常常表露出"认同"与"反叛"这两种具有强烈对比的情绪。对乡土的认同常常同反叛乡土的情绪对立、冲突,形成了李广田内心一种情绪的张力,这也成为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中乡土想象的源起。  相似文献   

7.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人文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学者——诺斯洛普·弗莱,在其经典的文学批评理论建立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创新研究,拓宽了其文学批评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大文化视野。弗莱分析研究了大量具体的文学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结合“退后看”的方法,形成了一种总体的文学观。在总体的文学观中,弗莱寻觅到了文学的神话“原型”,归纳出了文学发展史中的典型模式,通过对典型模式的总结,发现了文学对自然的模仿及文学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四季变化相似的循环规律,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无不渗透出文学批评与人类学知识的交汇,以此形成了弗莱独特的文学人类学思想。通过对弗莱文学人类思想形成过程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对这位文学批评家及其文学批评理论有更丰富的认识,还能充实我们文学人类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元遗山的诗学观,集中见于《论诗三十首》。一方面呈现出对苏轼、王若虚的继承,另一方面又以其不存南北畛域、讲"真"重"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前人的超越。他的诗学观也因此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李键吾文学批评观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并全面评述了李健吾对文学批评的认识:文学批评的本质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其标准是公正、自由与真诚。文学批评主要采用印象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其社会功能在于增进交流与扶植新人。文章还指出了该批评观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浪漫主义诗人科勒律治,形成了他独具科学观风格的文学批评观和世界观,极大丰富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内涵,促使他加强了对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关注并指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从批评论、文体论、文气说、价值论四个方面论述曹丕的文学观,旨在研究曹丕文学观的提出在魏晋文学创作以及推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想象的建构过程,一方面包含着李广田对乡土言说对象的选择和重组;另一方面体现为李广田对乡土言说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年代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中,王蒙以其多达二百万字的批评文字构成一个相当显豁的“王蒙现象”。王蒙文学批评是作家的艺术感觉与批评家的理性维度有机结合的产物。首先,王蒙拥有一种以“人学”为核心同时又包容了社会、文化与生命这三个层面的开放性文学观。其次,王蒙的文学批评既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也体现出了一种敏锐独特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三,王蒙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既尝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个性化批评话语风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伊格尔顿受阿尔都塞思想的影响,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但不是意识形态,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能够理解意识形态结构的科学理论.80年代以后,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当成为一种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革命的修辞学批评.从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到作为修辞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伊格尔顿在自己的理论风格上也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沈从丈的文学批评是其创作经验的总结、审美理念的伸张。其文学批评文本和具体的散文、小说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遗产。对人性宗教般的虔诚是贯穿其批评文本的主导标准,对“天才论…白相文学态度”的否定,对读者的重视,构成了其严肃的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人们大都把“六观”当作《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标准,而对本为批评标准的“六义”却视而不见,或语而不公。笔者认为这是《文心雕龙》研究上的一个误区。本文从《文心雕龙》的结构、“六义”与“六观”的含义与相互关系等入手,对“六观”与“六义”进行了辨析,认为,‘六观”是刘勰提出的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而《宗经》的“六义”才是刘勰提出的文学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对乡土的认同使李广田主动地接受了周作人的乡土文学理论,同时,周作人的小品文以及玛尔廷、怀特、赫德逊、阿左林的乡土散文创作共同开启了李广田散文创作中的乡土想象,而反叛乡土的情结又使李广田的散文在乡土想象中呈现给读者一个独特的画廊。  相似文献   

20.
浅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化网络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任何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批评流派的迅速更新所显示的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崭新的语言观和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批评的理论化所带来的理论建构和思维方式上的特点;批评的世界性传播使文学批评成为跨国学者的共同创造和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