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特点,创设美的教学过程(如教师美的语言、美的仪态、美的板书、美的教学环境、美的教学情景等等)来激情、激趣、促思、促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美于乐中,乐美交融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乐美教学活动的形式及途径如下: 1.乐在愉快的游戏中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一句句深含哲理的语言,置学生于美的情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打造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感受到美、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产生走进美的冲动。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辉 《学苑教育》2012,(16):39-3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教学目的之一,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沉淀。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对语文教学美的需求日趋强烈。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语文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有看不完的美妙事物,有感受不尽的真、善、美,有艺术的享受、审美的提升。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氛围,在文章中感受美的情趣,在咀嚼中提升美的品味,在想象中进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美的境界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对美的追求,就是师生对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的追求。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上看,语文教学美在何处?首先,美在和谐。和谐是各种相关因素配合恰到好处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只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美的境界才可能形成;只有当师生的配合创造了一定的美的情境的时候,才具有美的特性。请看下面两个例子,讲授《夏天也是好天气》一课时,导入新课后,便从标题的理解开始,然后,布置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夏天也是好天气”的句子。一会儿,学生都找出来了。老师就…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林区教学》2008,(11):31-33
美育作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审美判断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塑造美的教育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设计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挖掘美的课文内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宋敏 《学周刊C版》2010,(9):182-18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感受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以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语音教学中,是以发音准确、拼读合理作为美的标准。教师要激情引路,分清哪个是正确的、美的;哪个是错误的,丑的。从而使学生掌握美的发音标准,去练习、体会,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美育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存在文化和方法两种视角,文化视角强调视觉文化的文化特性,方法视角强调视觉文化理解过程的能力获得,特别是对美的习得。通过分析语文的学科视觉文化特性,我们发现视觉文化的理解过程和语文教学目的实现过程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对美的追求。运用视觉文化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美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视觉引导一文化解读一价值发现一审美培养”这一视觉文化方法的逻辑,能够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审关能力,形成理解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美主要指的是人的美。人美包括外貌美和心灵美。语文课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美的人,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的人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这些美的人,模仿这引起美的人,从而造就新一代美的人,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宗旨。该文试图通过分析课文中社会美的内涵和形式,探索社会美的审美教育,更好地完成社会美的审美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体现的是各类形象美。教学内容的形象美就是展示教学内容中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审视、感受、理解、再造形象美的过程中获得知、性、意、技、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揭示美、理解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美,有美的文字,美的画面,美的人物,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如果教师在培智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挖掘语文中“美”的因素,将蕴涵的“美”呈现出来,让智障儿童“与美丽相约”,就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就是师生在共同寻求美,探索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去挖掘、展示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构建具有和谐之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善于在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提炼美、传达美和创造美,并帮助学生欣赏美、接受美的信息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和谐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模式新颖美的教学,盲观美和色彩美并举的教学,这一切都是诗意美的教学,如何才能让诗意美走人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其中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内涵。要让我们的学生徜徉于那美的世界中,尽情地领略美的风姿,汲取美的甘霖,那么教师必须给他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捕捉美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有一个和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审美客体移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审美教育要使学生具备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再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