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阳光体育是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包括家长的参与合作。新课程倡导"终身体育"理念,学校体育只是终身体育的入门,落实"终身体育"的理念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然而,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偏差和对子女的体育指导能力低下,严重影响着阳光体育的深入开展。因此,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引领,纠正家长的育人观念,提升家长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生活相衔接的特点,其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反映与社会生活衔接与否,真正实现高校体育育人效应的高度问题。本文从终身健身的论述中,试探了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旨在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体育使之终身受益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石见 《体育世界》2011,(11):23-24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性阶段,对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必须确立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更新观念,注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并与终身休育接轨,发挥其特殊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认为,要创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构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注重学生情感优先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多种收获与体验,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5.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6.
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学生人格现状及体育对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以期为实施人格教育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教师在授课中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所产生的育人功能,与"三全育人"理念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体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渠道之一。2.当今学生的人格障碍主要是以下几点:淡薄的集体意识、沟通障碍、心理调节能力弱、能动性较弱。3.重视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员育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实现全程育人;强化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7.
就终身体育产生的背景、终身体育的主要特征,以及终身体育对发展社会的实践意义作了一些理论论述,其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作出一种全新的追求,并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莉军 《青海体育科技》2002,29(1):42-43,10
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以及未来学校体育与生涯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一些传统的体育模式将越来越模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育人”的观念上目标一致,相互靠拢,呈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于庆洋  贺伟 《体育世界》2007,(10):89-90
在科学高速发展快、社会竞争压力大的今天,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之下,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有着其深远的意义,这种思想的贯穿需要一个良好的桥梁。但是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产生了很大的束缚,不能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以其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细想的形成。体育俱乐部近几年在我国高校逐渐发展开来,在"体育俱乐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细想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0.
论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关系进行分析,阐明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特点和实现途径及组织保障,为终身体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SWOT分析法等,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路径进行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思路不清晰,上下衔接不通透。提出冰雪运动进校园要上下同心、内外兼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在路径选择上不仅要走进课堂,更要走进大课间、走进文化节、走进校外体育活动,并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与路径选择把学校分为4个阶级。在其基础上利用SWOT决策模型提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SO、WO、ST、WT的4种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校园群众体育竞赛是体现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校园体育竞赛只是少数人的舞台。如何举办重在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校园体育竞赛也就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校园体育竞赛的开展现状,提出了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合理安排竞赛时间;组织形式多样化;制定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标准;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俱乐部、体育社团、学院的指导与训练等发展对策,为构建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的校园群体体育赛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搜集整理有关大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典型素材,研究认为有效实现大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路径有重视人文关怀,促进人物和谐,提供优越的体育运动环境;渗透人文元素,传承大学文化,熏染优秀的体育文化传统;折射大学理念,彰显大学精神,陶冶高雅的体育文化氛围;利用资讯媒介,传播体育信息,滋养广博的体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和谐环境下新时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体育素质的综合反映。学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性质和功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也加速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体育文化的凝聚力。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们超越自我、锻炼意志、适应社会、熔炼团队合作的品质,以此来达到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目的。它能提升中职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增强中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开放性,增强中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一个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的机构,因此,大学生校园文化兼具了教育、导向、规范约束以及辐射的功能。在我国悠久的儒道文化影响下,对于高校体育文化仅仅只有30多年的研究,当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高校体育文化仍处于需求上升阶段,总会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将结合扬州大学,浅析体育文化在当代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利用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分析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于扬州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些建议,以及为扬州大学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校园足球面临着校园足球发展与"全体学生的体育发展"的矛盾、校园足球如何与其他运动项目共同发展的问题、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比赛等工作的协调发展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提出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时间上形成交叉共振,但两者具体是怎样的关系缺乏讨论。"一校一品"应是学校明确确定一个最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主项,各个年级均以其为主要教学内容,技战术难度随年级递增,每个年级用1/2-2/3的时间进行该主项的教学,其他时间用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简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而"一校多品"体育课程教学应是:在年级内打破班级上体育课为形式的选择性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以"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为核心的新足球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校园足球的基本问题。建议校园足球的理论研究应结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课程改革趋势与要求积极进行新校园足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关注并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甘肃省地方体育运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校园文化内涵理解不全面;对所在学校校情校史的了解程度不深;学校物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最多的是体育比赛,学生对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满意度不高;学生对于学校或者社团举办的活动所持态度各异;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相对较大。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体育运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体育对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立德”与“树人”的科学内涵。认为学校体育能够传承红色基因,造就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多种“立德树人”价值。提出价值的实现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以结果促进过程发展、提升校园体育文化,优化体育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多重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中学教师和学生这个特定群体所具有的体育观念,是校园内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指在既定的现实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在校园这一特定的人造环境中,为校园社会群体所共认、共有、共享的所有体育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总和。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