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25年里,我们经历了执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过程。然而在台湾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们已经开展了许多活动,从1998年开始,我们实行"绿色学校"项目,有许多学校参与到项目的执行过程当中。2000年,我们进行了教育改革,对课程进行调整。可以说,台湾当局要求我们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全部课程当中,并覆盖台湾地区所有学校。2002年开展的"可持续校园"项目至今已运行了十几年,这个项目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比较相近,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教育是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遵循了尊重、科学、民主、自由与平等的原则,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都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一、课程设置理念1.超前的教育。我们走进美国考察的第一站是布克莱学校,该校的教育理念是"立足二十年后办教育。"遵循着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完全撇开了国家和纽约州的课程规划和教材,自主研发了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立足于二十年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眼光来设计教育,实施教育。在纽约大学工程学院,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 ,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 ,我们饱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一方面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带给我们许多茫然与困惑。有变化才会有发展 ,有困惑才会有提高。一、我们的变化实施课程改革以来 ,不管是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实施者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 ,从理念到行为 ,从形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变了 ,教学方法变了 ,学习方式也变了。(一 )课堂教学的变化课程改…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一场浩大的教育改革向整个中国奔腾而来。这场改革以课程为主线,却掀起了整个教育理念的革命。课程变了,教材变了,教学方式变了,评价变了;新名词,新概念,新理论,让人应接不暇。刚刚当校长3年的徐宏丽,一下子觉得底气不足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十年后的徐宏丽,发型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自信、坚毅,言谈举止充满了教育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滕豪斯强调:"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一、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理念决定行为"。幼儿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跟上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了解和把握幼儿教育发展的动态,变凭借"自我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常态为在最新教育思想、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威廉·派纳(William F.Pinar)曾提出课程"概念重建",并以宣言的形式来推进。"概念重建"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话来说,就是"再定义"。我们以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一个"概念重建"抑或"再定义"的过程。需要澄清的是,"概念重建"、"再定义"决不只是"话语"的变化,而是内在地包含着实践的变化。佐藤学说:"我把‘课程研究’视为这样一种探究:作为话语实践之构成、反思、审议教育的探究。即使是话语,也是用话语去‘构成实践’,是一种‘话语性实践’"对此,我们深表赞同。的确,十年课程改革,我们的话语变了,理念变了,"概念重建"了,价值观重建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相似文献   

7.
<正>我始终认为,学生,或者说儿童,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原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学校的个性化办学、特色化发展,都应该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正因此,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生命发展课程"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具体化,是学校整个育人模式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我就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形成,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发展过程来详细解读"生命发展课程"的来龙去脉。一、我的教育价值观:为了爱和自由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教育有五大实践工程,分别是区域教育、学校文化、学科教学、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是五大实践工程中的重要工程,名师团队建设又是教师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生命为本,向生而生"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教育即生态"的教育主张,不断建构并描述生态教育之理想画卷:研究生命的样态,改善生活的状态,绽放生长的姿态,让教育的春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让教育春天里的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无限。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态教育团队。一、生态教育:团队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做到了吗?在我们的教育行为、教育话语、课程改革,在我们的一切细枝末节中,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应该时时扪心自问!我们学会了呼喊时尚的也是科学的口号,但口号只有化为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才能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才有意义。去年,笔者作为人才引进,来到上海市高安路一小工作。工作尽管还是老本行,但凡事笔者总是在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与思考。在此,笔者并无贬低外省市之意,但从高安路一小的种种与众不同中,可以窥见该校朴素平实的教育理念和背后深藏着的价值思想。一、高安路一…  相似文献   

10.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不管是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实施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从理念到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变了,教学方法也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变了.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以及带给课堂教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人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人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而不是现今的课程去选择适合它的学生.下面,本人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分层教学"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2.
"X而Y之"格式由常项"而""之"及变项"X"和"Y"构成。常项会对变项进行语法属性和音节上的限制,并对不符合条件的变项进行词汇压制。而变项X和Y除了在音节和语法属性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之外,其顺序也遵循一定的原则。整个格式可以依据语法属性分成5类,每一小类可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的1999年,我们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改革经过艰苦的摸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语文教育理念到语文教育实践,均发生了很大变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石.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中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丰富的教学活动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强烈依赖于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数学分析"和"实变函数"两门课程的教学为例,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历和体会,阐述普通高等学校数学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围绕着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措施和方法,希望以己拙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让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理念,通过学校引入家庭,通过家庭向社会辐射。昆明高新一小把"三生教育"与家庭教育揉为一体,家长对"三生教育"的所思所想。让我们读懂了——  相似文献   

16.
林孝宗 《中国教师》2010,(23):62-63
<正>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品德与生活课程最主要的改变是提出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这一理念告诉我们: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提倡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要重视生活本身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近十几年来,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不论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还是实施、评价和管理,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形势一片大好,且有继续深入的趋势,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换任务。如何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笔者结合自己从教十年的教学体会与感悟,总结出了语文教师获得自身专业成长的三大攻略。  相似文献   

18.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落到学校发展的层面积极推动。做好推进工作自然会涉及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工具问题。这些年,我们确立了一个重要主题,即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便于实践操作,我概括为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一二三",表明我们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乃至推动整个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时,要把握好六个关键方面。"一"是建立一种信念要将课程改革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抓住机遇继续前进本刊评论员改革的十几年,为教育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在办学特色、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毫无疑问,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使我们自己感到自豪和骄傲,也...  相似文献   

20.
创造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油田一小的教育哲学,也是我们提出并实践的发展性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通过新课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推向深入,我们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在"十一五"创建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从"十二五"开始进入了发展性教育实施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