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词多义现象是由于语言在产生过程中所遵循的经济性原则而出现的,与人类的认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火"字的一词多叉现象,探讨隐喻和转喻在一词多义现象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较之现实常规语言运用,网络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语符运用的超经济性。虽然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也要遵循经济性原则,这是人类语言运作的一个重要机制,但是网络语境中的言语交际却将这一机制发挥到极致,已经超出了现实常规语境可以允准的范围与限度。这种超经济性催生出大批经济性变异表达形式。本文从人类认知经济性视角进行考察探究,以便从根本上揭示出网络众多变异语言形式的致成动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索和验证转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普遍性及其对语言经济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转喻在汉语广告中普遍存在,其经济性是通过作者和读者间达到的一种最佳平衡而实现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转喻能够对汉语印刷广告中语言的经济性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转喻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为语言的输出和理解提供了信息通道。本研究以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载体,首先从修辞、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三个角度对转喻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分析英语新闻语言中的各类转喻现象,进而从经济性原则和修辞效果方面探讨新闻语言中转喻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多义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的认知学理论,从词汇层面入手,对多义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多义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换喻,和多义性形成的两条路径——辐射和连锁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从而克服了传统结构主义在语言多义性分析上的欠缺。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简单的不及物动词结构,英语使用者更愿意选择英语的虚动词结构.从虚动词结构的有界性和经济性两个特征入手,对此现象进行认知分析,指出英语虚动词结构备受青睐的原因是它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符合人类认知的有界性和经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明确指出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是任意的,高度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这项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学研究"。乔姆斯基的"句法自主论"更是把语言现象的任意性(包括语言结构的任意性)推到了极点。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结构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生理结构、文化经验和物质基础有着极强的对应关系。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说明了人类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并非绝对任意的。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认知语言学家一般认为:就整体而言,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8.
异形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鉴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和词语规范的通用性原则、理据性原则,同时也为了减轻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负担,有必要对异形词进行规范、整理.本文对"佚事""轶事""逸事"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 "佚事""轶事"""逸事"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组同音同义词.笔者建议将"佚事" "轶事""逸事"三合为一,统用"佚事".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一个词语拥有多种意义的过程中,人们从基本义项出发,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的思维方式,将新词义赋予现有的词汇。以"heart"为例,探讨了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及认知过程中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是所有语言的普遍现象和人们认知世界的便利方式。一词多义现象通过减少一种语言中词的数量揭示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莱昂斯(1995)指出在自然语言中没有一词一义的现象,也永远不会有。是什么原则把多义词的多个义项联系起来?人类又是怎样理解一词多义的?本文以原型理论,转喻和隐喻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一词多义的机制来建立一个新的意义网络模式,试图解释同一个词是如何获得不同的意义。这又可以给英语词汇学习和英语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义词在汉语学习中很普遍。它既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产物,又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密切相关。在隐喻理论指导下分析"吃"的义项,可对"吃"的多义性深入理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经济性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具体实例,从"简化"和"优化"这两个概念入手,对语言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文章认为,语言的经济性不应该被简单地等同于简化或优化,它应该是在认知与交际的驱动下对语言系统的自然调节。  相似文献   

13.
从"盘他"的词源入手,根据语言学和词汇学相关知识,对"盘他"的演变过程、方式进行了分析。从词义演变的范围上来看,"盘他"体现出词义的扩大和词义的转移;从语体风格上来看,体现了词义从书面语到口语的转化。"盘他"的演变受到了社会外部事物的影响;从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语言的模因理论;词义的演变还遵守言语交际性原则,说话者为了达到自身目的而将词义进一步多义化;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词义的演变体现了人们隐喻性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多义现象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它通过赋予同一语言形式多种含义来减少词的数量,从而减轻人们记忆词汇的负担。那么,多义性具有任意性还是理据性?它与索绪尔的符号理论是否存在冲突?本文将从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入手,从认知的角度从词汇层面来探讨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所处的文化背景。本文试图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爱情"作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情感隐喻认知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量象似性原则用于解释人类把比较多的形式和比较多的意义相联系的同时又反过来把比较少的形式和比较少的意义相联系这样一种认知趋向.数量象似性原则除体现在句法结构上以外,同样体现在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之中,正如一则箴言所云"being polite is sayign a bit more".比如,增加语言形式实际上意味着要传递说话人对听话方的尊敬以及尊重程度逐渐增加这样的信息.文章探讨了语言符号的数量象似性原则在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礼貌策略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体现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联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众所周知,它是从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中的支配原则之一的关联原则精炼而来。虽然关联概念最初被当作是一条互动的语用原则,然而Sperber和Wilson给予了它认知转向。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是两类语言在线处理理论,即可研究语言即时处理机制的理论。本文通过分析D.Sperber&D.Wilson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明示-推理行为和知识经济性这三个部分,从而对比了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中的关联原则。最后通过对比说明了二者异同,两种理论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文菁 《海外英语》2014,(10):278-280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其中流行语又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同时,随着认知学科和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转喻和隐喻思维的运用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也越来越普遍。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和隐喻思维角度分析形形色色的"粉丝团"名称,把握"粉丝团"等各色社会流行语的认知理论基础并探讨这类社会流行用语的产生依据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句法方面探讨英汉新闻标题的语言经济的形式,以语言的"经济原则"为指导,根据语言经济性进行归类和对比分析,力图掌握英语和汉语新闻标题的句法经济性的规律,并且发现英汉新闻标题里经济手段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对客观现实体验的结果。论文从"体验哲学"的三大原则入手,以曾令云长篇小说《豆沙关》为例,具体探讨了昭通方言中的"体验哲学",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昭通方言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