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教学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一、多媒体运用可良好导入教学政治教学中良好的导入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导入的形式上,无论是采用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列举导入、复习导入,还是  相似文献   

3.
邵雄 《贵州教育》2014,(14):41-42
正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上来。那么,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新课呢?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教师不应该采取灌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从侧面利用物理实验设置悬念,唤起学生主动去理解事物变化规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思维。例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尤如一剂“催化剂”和“调味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主动参与的需求,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悬念设置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者的实践策略是: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促进理解,拓宽思维;课堂出现“冷场”时设置悬念,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悬念,课尽意未尽,思不止.  相似文献   

5.
董起 《成才之路》2010,(31):52-52
高中数学内容,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都比较强,可能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以下几点做法。一、注重抓好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策划好新课导入,采用设计悬念、由史料介绍、巧设问题等方法引入新课,从教学过程的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把学生引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焕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6.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指学生对所研究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它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增强记忆力,促使学生进入更为深层次的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把握契机,精心设置悬念,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那么,怎样设置悬念才合适有效呢?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导入设疑一石激浪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其学习热情,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7.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材料、教学方式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关键,也是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所应考虑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点燃学生求知火花,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一、充分重视课前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别小看课前导入的短短几分钟时间,导入的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以高昂的兴趣、活跃的思维进入学习。激趣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1.悬念设疑激趣法:设置悬念是燃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望的前提,能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  相似文献   

8.
<正>组织教学首先要抓好教学的开头,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在课前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至关重要。我认为以下几种课堂导入的方式非常可取。一、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指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有意识地卖关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激发其思维,然后自然地将新课成功导入的一种方式。这种导入方法常用于小说、戏曲、报告文学以及通讯报道等课文,在具体应用时主要做到"精、新、奇"三字,从而快速地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使学  相似文献   

9.
<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提问不主动的现象。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问",不仅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是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的催化剂。何谓"主问"?"主"指学生主体,"问"指突出探究精神,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觉发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问"呢?一、强化问题意识,激发探究欲望问题意识就是对教学内容作出敏感的反应与觉察,激发学生关注问题存在和解决的欲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可从以下方面人手:(一)用"兴趣"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兴趣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兴趣的投人中增强问题意识。教学"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可引入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提问不主动的现象。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问",不仅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是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的催化剂。何谓"主问"?"主"指学生主体,"问"指突出探究精神,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觉发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问"呢?一、强化问题意识,激发探究欲望问题意识就是对教学内容作出敏感的反应与觉察,激发学生关注问题存在和解决的欲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可从以下方面人手:(一)用"兴趣"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兴趣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兴趣的投人中增强问题意识。教学"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可引入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入往往能成就一节成功的课。教师采用悬念式导入方法,能够在上课伊始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是常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生活类课文的导课贴近生活的课文最能吸引学生们的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中的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巧设悬念的教学策略能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的心理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导入悬念,先声夺人激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因此,设置悬念,让学生从疑问开始进入学习状态,带着"探秘"的心情  相似文献   

13.
悬念是小说、戏曲等艺术作品常用的一种能激起群众兴趣的积极手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紧张与期待的情绪而采用的艺术技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悬念式导入方法,能够在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是常见的导课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学习新知的内驱力,唤起求知的欲望和激情,产生自我学习、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课改的时代步伐,合作学习探究成为改革的新话题,它通过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从而带动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改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引导小组合作,刺激探究欲望相互探讨、加强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步骤,教师应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小组合作,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  相似文献   

15.
好奇心是人的一种天性,悬念作为一种引发人们好奇心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好处,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悬念导入法能够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数学课上运用悬念导入法进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在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的独特视角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基于此,本文从悬念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探究精神三个方面来阐述悬念导入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好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它就像纽带,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有效性教学创设  相似文献   

17.
<正>主动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组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式或协作式教学法。初中物理作为一门注重科学探究的学科,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光的折射"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构建主动参与式课堂进行探析。一、兴趣导入,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好的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一、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就是平常说得“卖关子”,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明明今年九岁了,可他只过了两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明明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19.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20.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