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作为汉语中的一类特殊句式,"被"字句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热点与难点。不少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被字句进行过多方位的剖析,得出了被字句本身的语义特点和不同留学生习得特点。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留学生的汉语"被"字句习得研究进行归类分析,试图为"被"字句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殷新 《现代语文》2014,(2):99-100
对外汉语的特殊句式一直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使"字句,研究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辨析"使"字句与"叫""让""把"特殊句式;二是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全面分析留学生习得"使"字句时容易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归纳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原因,并指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整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的255条"把"字句偏误语料,梳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将其分为"补语偏误"等6种,并且根据"把"字句的15种句式,对这些偏误句进行句式归类,统计出每种句式偏误的数量和频率。进而从学习策略的角度,从补偿策略、泛化策略、回避策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韩国留学生在"把"字句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本文也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对比,认为韩国留学生在"把"字句习得中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回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建议在教师的教学对策中应该采取鼓励使用的态度,包括区别对待偏误、多用隐性教学、避免"教学迁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新兴被字组合四种语法变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每种语法变异对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中留学生在被字句输出中的偏误概况显示了传统被字句的语法习得难度及新兴被字组合语法变异将增加的习得难度,指出新兴被字组合所应处的教学阶段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给予社会语言学背景讲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习得汉语"比"字句时会出现很多偏误,这说明针对"比"字句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实践,对"构式—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期改进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现状,使学生从结构、语义、语用层面更好地理解和习得该句式,减少偏误的产生,也希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韩国,在学习汉语中具有文化传统和地域优势。但是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把”字句是一个难点。通过对韩国留学生出现的“把”字句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纳,利用偏误分析理论,从分析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可以总结出韩国留学生学习、使用“把”字句的习得特点和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句式,除此之外,它在汉语的本体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写作目的在于考察留学生的习得难点,从而深入探讨比字句的类型,分类依据和特点,发现偏误类型和原因。“比”字句句式繁多,在初级阶段留学生会全都接触这几大类,但是会产生一定的偏误和回避的问题。本文针对初中高三个阶段的日本留学生的比字句的应用情况,对六大句式逐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学界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把"字句的偏误分析研究还比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实例,有针对性地划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探寻形成这些偏误的成因,并对"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直被视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不少学者发现外国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句。本文以越南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定量分析法,通过"把"字句专题测试来考察越南留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和强制状态下使用汉语"把"字句的差异。然后依托B.F.斯金纳的强化原理,重点探究强化越南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实际操练方法,以促使他们建立语言规范的行为模式,自觉地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把"字句。  相似文献   

10.
钮萌  钱恒 《华章》2013,(13)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使用频率很高.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是出现较早的一个语法项目,但是留学生的习作却体现出了,他们对“是”字句的习得并不好,即使是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是”字句时仍存在着大量的偏误.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五种“是”字句的基本句型及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从而有效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使用"把"字句,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留学生在使用"把"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很多,原因也比较复杂.因而应针对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对"把"字句加以研究,以帮助留学生把握好这一句型.  相似文献   

12.
"给"是汉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其意义和用法十分丰富,与"给"密切相关的"给"字句形式多样,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以"给"字句认知图式的阐释为理论依据,以"给"字句的不同句式作为考察点,通过问卷调查了来自21个国家的52名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二至四年级留学生,探究了"给"字句认知图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问题。调查发现,"给"字句认知图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基本能够适用于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同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高级水平留学生对"给"字句的掌握情况并没有显著优于中级水平留学生。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将"给"字句认知图式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约37万字的习作中提取出现代汉语“把”字句,对偏误的句子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并从偏误的一般性质出发,将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在偏误类型的内部又进行详细分类,对每类偏误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阐述个人见解,以期提高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把”字句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语法项目,是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对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促进外国留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把"字句。  相似文献   

15.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被动句教学中存在很多理论和方法问题,由于汉语“被”字句的特殊性以及“被”字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它的语用功能上,因此,汉语“被”字句的教学原则应是:在句法和语义习得的基础上突出语用。因为留学生在习得“被”字句时最容易犯、也最难改正的错误都与语用功能有关。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句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贾晓露 《文教资料》2011,(35):31-33
“被”字句是汉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也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语料检索,从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几个方面对韩国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偏误原因,以对韩汉语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敏 《文教资料》2014,(13):35-36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从横向上对外国留学生“连”字句习得情况进行考察,将外国人的“连”字句偏误概括为:错序、回避、泛化及其他偏误四大类。作者认为,纠正偏误,提高留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是加强言语实践,提高汉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有"字句是汉语中有独特功能的句式,对外国学习者"有"字句的习得情况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拟将"有"字句分为五种下位句式,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学习者的正误用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习得顺序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有动词、介词、助词三种用法。日语中没有介词,与汉语介词语法功能相似的是日语中的格助词,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很复杂,在日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使得日本留学生在习得介词标记“给”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出现的“给”字句偏误进行分析,首先把偏误归类,然后分析“给”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义变异的新兴"被"字组合语义习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鹏 《现代语文》2010,(6):59-61
新兴"被"字组合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产物,"被"字的语义变异反映了社会含义。本文在分析新兴"被"字组合四种语义变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每种语义变异对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的影响或教学启示。新兴"被"字组合的语义变异必将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并增加习得上的难度,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中有必要借助转换性英文释义传达"被"字的语义添加和语义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